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痛失最心愛的弟子,梁啟超最後為蔡鍔做了什麼?

痛失最心愛的弟子,梁啟超最後為蔡鍔做了什麼?

蔡鍔病逝的消息傳到國內,梁啟超、蔣百里、戴戡、石陶鈞、唐繼堯、陳炳焜、劉顯世、任可澄、呂公望、羅佩金等紛紛致電北京政府及大總統黎元洪,要求「賜予國葬,並將事績宣付史館立傳,准予京師及立功省份建立專祠,置造銅像,以彰國家崇報之典,而為後來矜式之資」。蔡鍔靈柩從日本運抵上海。12月5日,上海蔡公治喪事務所同人舉行公祭。梁啟超有祭文一篇。此前,他還率其弟梁仲策以及女兒思順、兒子思成等私祭之。

蔡鍔

梁啟超

梁思成

12月13日,梁啟超致電各位當道,發起設立蔡松坡紀念圖書館。不久,他又在朋友中發起成立蔡公遺孤教養協會,承擔起撫養、教育蔡鍔遺孤的責任。他的書房「飲冰室」中至今還懸掛著這位弟子的遺像,亦可見二人情意之深,尤見其失去最心愛的弟子之痛。但松坡圖書館當年未成,「顧以時事多故,集資不易,久而未成,僅在上海置松社,以時搜購圖籍作先備」。梁啟超甚至有鬻字籌款之舉,卻也未見成效。1920年,自歐洲返國的梁啟超著手在北京籌辦松坡圖書館。兩年後,北洋政府將北海公園的快雪堂及西單牌樓石虎衚衕七號官房撥給松坡圖書館作為館舍,前者為第一館,後者為第二館。由於北海一時未能開放,故第二館先於1924年6月開館,第一館則於1925年10月開館。詩人徐志摩還曾擔任過松坡圖書館外文部的英文秘書。松坡圖書館的藏書,一部分來自朋友們的捐贈,還有一部分由館內自購,比如第二館的各國新書,而最重要的,卻是著名藏書家楊守敬的藏書。北洋政府曾於1915年以七萬餘大洋購得楊守敬藏書,根據梁啟超1925年3月寫給段祺瑞的簽呈,可知這些藏書1918年已由國務院特撥給了松坡圖書館。但是,由於「院員偶爾失檢,未及全數領取」。梁啟超這次簽呈的目的,是要回當年未取的那一部分圖書。然而,這部分藏書早已由故宮博物院收藏,而且,一直與故宮文物同行,直至渡海運抵台灣,至今還保存在台北故宮的善本書庫中。

至於松坡圖書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併入北平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在由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頒給松坡圖書館幹事會同人的獎狀上寫著:「北海松坡圖書館幹事會此次將全部藏書贈與國家,且幹事會繼承創辦人之志,二十年來經費不足,而圖書不斷增加;此精神實堪褒揚,合行頒給獎狀,以示嘉獎,而勵來茲。」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王桂荃與梁家:隱藏於幕後的操持,無可替代的王夫人
蔣介石為何要求部隊「不惜任何犧牲,死守吳興陣地」?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