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關於高山白茶,這三個細節茶友們請牢記於心,避免白交了學費!

關於高山白茶,這三個細節茶友們請牢記於心,避免白交了學費!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白茶中,有高山茶與平地茶的區別。

有人就問了:「高山茶和平地茶,是茶樹品種不一樣嗎?為什麼它們的差別這麼大,高山茶香香甜甜很好喝,平地茶卻……」

高山茶與平地茶,自然是同樣的茶樹品種製作。

並不是說高山種的茶樹,樹苗表現特別優秀。而平地茶就種一般般的茶樹。

會造成二者品質差異的,是環境!環境!環境!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生物學中曾講過,生物的性狀,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什麼意思呢?

往簡單的說,就是環境會影響一個生物的表現。比如一個黃種人,他在亞洲生活時,皮膚尚且算白皙。讓他到非洲生活幾年,不做任何的防晒措施,皮膚自然而然會比原先黑幾個色調,變得黑黢黢。

這就是環境的影響。

同樣,環境對白茶樹的影響,由淺入深,量變引起質變。高山茶,鮮、爽、香、甜、淳。平地茶,各方面指標都略遜一籌。

高山茶,可謂一鳴驚人,真正體會過高山茶魅力的茶友,再也不願放棄這樣的珍饈美味。

年年歲歲常相見。

關於高山茶,有些細節茶友們有必要了解,避免因行差踏錯而白白交了學費。

《2》

高山白茶,並不是種植的海拔越高越好!

什麼是高山茶?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種植在高山地區的茶。

浙大的教授說,在浙江,500-900米之間,就算高山茶。福鼎與溫州接壤,在福鼎白茶產區,我們可以借鑒王教授的海拔劃分方式,把種植在600米到900米之間的白茶樹,稱作高山茶。

了解了福鼎白茶高山茶的定義,我們再來說說當下的一個現象:

A掌柜說:「我家的茶園,在太姥山,海拔在600米左右,屬於高山茶。」

B掌柜一聽,不屑一顧,開始曬自家的茶園:「我的茶園,種植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茶,品質絕對比600米的要好。」

C掌柜也冒泡了:「哎呀,我的茶園啊,比B掌柜要高一點點,有2100米。」

是的,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比海拔高低,有的掌柜,就差沒說自家的白茶是種植在珠穆朗瑪峰了!

有時,茶友們還會受到一個錯誤觀念的影響——他們認為茶樹種植的海拔,要越高越好。

那麼,白茶種植地真的是越高越好嗎?

非也!

高山茶的好,是有界線限定。

過猶不及。

常識告訴我們,海拔越高,溫度越低,茶樹生存環境越惡劣。

當海拔超過900米,氣溫就開始變得讓茶樹難於成活,在如此低溫環境下,極端不適合種植白茶。

比如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不適合種茶。因為山太高,溫度太冷,茶樹根本難於存活。

此外,海拔過高的山,往往光照會很強烈。

這些光照,還毫無遮擋,紫外線強烈。這些陽光直接照射在茶樹上,容易導致茶樹茶多酚含量過高,氨基酸含量下降,影響品質,原本高山茶的鮮爽、甘甜,都會大打折扣。

追求高山茶,也要理性,並非海拔越高越好!

《3》

高山白茶,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自高山茶聲名大噪後,茶界也開啟了一場「模仿秀」。

模仿的對象,正是高山茶!

這高山茶,怎麼還需要模仿呢?

說白了,海拔不夠,包裝來湊,東拉西扯,也要和太姥山(高山)扯上關係。

比如看到某店家的宣傳,很吸引人——太姥山主峰。

如果不了解實情的茶友,就沖著「太姥山主峰」這五個大字,就會毫不猶豫掏腰包。

然,看了具體的產地,你才會發現,都是套路。

這些白茶,產自何處?

答:福建寧德XX(非福鼎產區)。

查看行政關係,XX都不屬於福鼎的轄區,這近乎套的,可以說很不走心了!

俗語有云:「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就完了」,這親戚關係都會隨著時間以及繁衍代數的增多而消失,這就像某電影里的台詞:「我爺爺的爺爺的姐姐的小姑子的女兒,和你是親戚。」

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經過這麼一通生搬硬套,看起來還真是親近。

但是,茶友們買高山茶,可別被這些障眼法個忽悠了!所謂的太姥山麓、太姥山北麓、太姥山南麓、太姥山東麓,它們都是在冒用名號呢!都不是太姥山的親戚。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高山茶火了後,總是有人蠢蠢欲動。

此時,我們就需要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快速看破這些非高山茶的偽裝。

《4》

高山白茶,品質獨特,請根據這三個特點辨認

有的茶友就問了:「要怎麼做,才能買到正宗的高山白茶呢?」

高山茶,它天生帶著獨特的滋味。

就像熱帶水果,它的香氣芬芳,汁水飽滿,甘甜無比,這種氣味,這口感,帶著鮮明的識別系統,一聞、一嘗,就會知道它屬於熱帶水果。

造物主在創造每一種生物的同時,都刻畫出了不同的個性,高山茶也不例外。

要辨認高山茶,可以從三個細節入手。

【外觀】

高山茶的外觀,帶著獨特的印記。

它的葉片,更為肥厚。

要生長在高山地區,茶樹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考驗,壓強、溫度等,未必有平地茶愜意,但扛住考驗後,品質將會得到進一步的萃取,形成獨特的品質。

海拔高了,氣溫低了,在這種外界的影響下,葉片柵欄組織中的細胞層數也開始增多,葉片漸漸變得肥厚。

高山白茶,它的白毫也會更豐富。

這是因為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茶樹葉片表皮上的角質層會加厚,常年累月地,為了抵禦高山地區的低溫,茶樹的葉與芽頭上的白毫也增多,以防水和保溫,捱過嚴寒。

此外,有認真觀察過高山茶的朋友,也會發現高山的白茶,葉片更加地深綠。

這種葉片的顏色特點,也是源自於高山的溫度較低。

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白茶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隨之增高,呈現出來的外在變化,就是茶葉葉片更綠,綠色更深。

【香氣】

高山茶的香氣,是一重點感受項目。

由於海拔的增高,茶樹中茶氨酸的含量增強。白茶樹氨基酸物質豐富,有什麼優勢?

最直觀的感受,在於香氣鮮爽,容易形成豐富的香氣。

比如高山茶容易出現花香,這些香型,如蘭似桂,花團錦簇,春有百花,在高山白茶山得以充分體現。

【口感】

高山茶的口感,還可以用「鮮爽甘甜」這幾個字來形容。

高山茶,由於生長環境特別,外界條件優異,內含物質的比例協調。

豐富的茶氨酸、適中的茶多酚,偏少的咖啡鹼的組合,是黃金比例。它們搭配在一起,形成了高山茶淳和的湯感,柔軟的舌感,比山下的茶,更加柔軟甘甜。

以上種種,都是高山茶的優勢!

《5》

高山白茶「鮮、香、甘、甜」品質,是通過自身不斷修鍊形成的。

當秋冬季節,平地茶窩在溫暖舒適的「大床」上酣睡時,高山茶正瑟縮在寒風中,在「寒冰床」上瑟瑟發抖,不斷逼著自己分泌內質抵禦寒冷。

日以繼夜,兩種截然不同的場景隨時隨地上演著。

平地茶,在溫暖的環境下,漸漸地變得安逸,不再積極主動分泌內液增強禦寒本領。

高山茶,在清冷的茶園裡,戰鬥力持續增長,白毫密集、內質豐富,最終成為一款清甜可口,鮮爽無比的茶。

欲取之,必先予之。

這就是高山白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老白茶什麼味道?從香氣、滋味、口感出發,三個角度說道說道!
老茶客們口口相傳的老白茶,需滿足這五大前提,才能轉化出棗香!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