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麼小的荷蘭,充當著一個與它國土面積不相匹配的世界角色 | 艷遇圖書館

這麼小的荷蘭,充當著一個與它國土面積不相匹配的世界角色 | 艷遇圖書館

原標題:這麼小的荷蘭,充當著一個與它國土面積不相匹配的世界角色 | 艷遇圖書館


▍以下內容編輯整理自單向空間和蜻蜓 FM 聯合出品的音頻節目《艷遇圖書館》


艷遇圖書館抵達的第 40 個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首都。某種程度上看,她的歷史,也是荷蘭歷史的一個縮影和同構。


當 17 世紀的荷蘭作為一個「海上馬車夫」勾勒它的全球貿易版圖時,阿姆斯特丹也一躍成為彼時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如今,荷蘭是全球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阿姆斯特丹則發展成了一個多元的自由之城。


在許知遠看來,她和上期的長崎分享著相同的歷史感,兩者都是不同文明間破除彼此邊界、相互交流傳統的一部分。


(以下為第四十站《艷遇圖書館》文位元組選)



【邂逅之音:Amsterdam】


「它唱出了我心目中的阿姆斯特丹這麼一個港口城市的魅力」


來聽一首大衛·鮑伊這位 iconic singer 的歌,就叫《阿姆斯特丹》。因為要去講阿姆斯特丹,就找了這首歌。


我對大衛·鮑伊沒有那麼強烈的熱情,至少我周圍的很多朋友覺得他是 20 世紀幾個最了不起的音樂家、藝術家之一了,他的個人風格和音樂才華,都讓人震驚。但是我很喜歡這首歌,它唱出了我心目中的阿姆斯特丹這麼一個港口城市的魅力。



《Amsterdam》收錄於大衛·鮑伊 1972 年發行的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邂逅之城:阿姆斯特丹】

「曾經的全球貿易網路中心」


上次我們講了長崎,其實阿姆斯特丹和長崎有相似的感覺,它曾經也是一個非常輝煌的城市。在 17 世紀,荷蘭是世界霸主,阿姆斯特丹是它的中心,是當時全球貿易網路的中心城市,也是一個歐洲霸權的首都。


但是現在的荷蘭早就不是曾經那樣一個國家了,它變成了一個很 happy,很多元的歐洲小國;阿姆斯特丹變成了一個自由的、多元文化的象徵,一個寬容之城。



阿姆斯特丹城內的運河


印象很深的是我沿著它的那條運河走的時候,遠遠看到一個建築,我的朋友跟我說,那是當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遺址。那一刻我覺得非常的穿越,東印度公司在 17 世紀的時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貿易公司。這麼小的荷蘭,充當著一個與它的國土不相匹配的世界性的力量。


【旅途薦書:罪孽的報應:德國和日本的戰爭記憶】


「人怎麼面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惡和記憶?」



作者: [荷] 伊恩·布魯瑪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理想國,2015-9-1


今天我要讀的這本書叫《罪孽的報應》,一本很有趣的書,關於人怎麼面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惡和記憶的一本書,是混合了歷史、遊記和社會心理分析的著作,也非常有文學性,寫得很漂亮,作者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伊恩·布魯瑪。


【艷遇大師:伊恩·布魯瑪】


「探討日本人的戰爭意識和他們的戰爭陰影」


伊恩·布魯瑪是對我影響很大的幾個作家之一,我 20 多歲看過他寫的各種遊記——關於菲律賓的,關於韓國的,關於日本的——很有意思。後來我看過很多他在《紐約書評》上寫的文章,還有幸給他的《零年:1945 年》寫了中文版的序。



荷蘭作家、歷史學家,《紐約書評》前主編伊恩·布魯瑪


伊恩·布魯瑪在去年成為了《紐約書評》的主編,最近因為一場 scandal 他辭職了,這個醜聞是跟 #me too 運動有關係的。具體的細節我不太了解,我想他是在這場社會風潮之中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或者政治不那麼正確的話,他被迫下台了。


為了寫《罪孽的報應》,他去日本和德國做了很多旅行,跟很多人交談,探討他們的戰爭意識,他們的戰爭陰影。很多片段都寫得非常的精彩和漂亮。


比如日本人是戰爭中的失敗者,他們其實很少會記住那些加害他國人民的歷史,反而會強調自己受傷的記憶,尤其是原子彈對他們造成的特彆強的創傷。


《桂河大橋》劇照,二戰期間,日本佔領了緬甸邊境的一個盟軍戰俘營


伊恩·布魯瑪寫道:


所以我就說每個人的記憶都不同。為什麼我今天講到阿姆斯特丹沒有怎麼描繪這個城市,其實是想傳達一種感覺,這期應該跟上期的長崎混在一起聽。我們會看到文明之間不同的勾連和聯繫。


也會看出當年的荷蘭的商業帝國的另一面。這個帝國是高度逐利的,但可能也是失於內在張力的,而且和亞洲這些國家進行這麼大貿易產生的腐化,這種腐化對於當時的荷蘭共和國自身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種精神對日後的荷蘭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619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設立辦事處


而我們今天講起出生在荷蘭的作家伊恩·布魯瑪的時候,他是一個亞洲問題的專家,他又重新去勾勒日本的精神是什麼。我就特別喜歡整個歷史中這樣的流動性、文明之間彼此的邊界的破除。


而且我有時候感覺荷蘭這樣的一個小國,當它的自我中心意識經過這麼多年歷史被摧毀之後——因為小國嘛,它們經常會很難以形成非常強大的自我中心意識,會去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是不是給它一種巨大的自由呢?


現在來讀這本書的其中一節:

在我成長的那些年,對誰是我們的敵人,從來就沒有疑惑過。當然,敵人是蘇聯。但以一個 20 世紀 50 年代的荷蘭小男孩的見識而言,這個敵人未免有點遙遠了。事實上,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敵人不是蘇聯,而是德國鬼子,他們是漫畫書裡面的惡棍。我小時候在海牙那地方就看這樣的書。沒錯,我說德國鬼子是指所有德國人,而不只是納粹。德國人在 1940 年至 1945 年佔領過我們,這之後我們的敵意是針對德國民族及人民的,而不僅僅是針對某個意識形態。是德國人侵佔了我們的家園,他們強迫我父親在他們的工廠做工,他們把碉堡丟棄在我們的海灘上,就像巨大的石頭蛤蟆,黑黢黢,潮呼呼的,還散發出一股尿騷味兒。我們是不許進到那裡面去的,聽說有一些不聽話的孩子進去了,結果讓生了銹的德國手榴彈給崩了。


老師給我們講德國人怎麼壞,以及他們自己怎麼英勇。聽上去似乎所有老輩兒的人,都參加了抗戰。除了上街街角上那個賣肉的傢伙,因為他是「通敵荷奸」,他那兒的肉誰都不買。再有就是那個擺煙攤的女人,她曾有個德國情人,大家也不去她那裡買煙。



漫畫書里的德國人大致有兩類,胖胖的,慢條斯理地逗人笑的一類。在好萊塢電影里,戈特·伏婁伯把這類人刻劃的淋漓盡致。還有一類是瘦子,一肚子壞水,戴著單片眼鏡,專門拷問人。就像電影《卡薩布蘭卡》裡面那個最愛說「有辦法叫你開口」的康拉德·威茨。


在這些東西中,敵人總是又壞又笨。戈特·伏婁伯的電影泛濫成災,模仿希特勒的丑角表演更是比比皆是,搞的連德語本身也成了笑柄。弄到最後,連我們都不肯好好學德文了。教德文的老師採取守勢,巴巴地請出歌德和里爾克,試圖喚起我們對這一語言的熱情;無奈效果不佳,因為戈特·伏婁伯和希特勒們已經搶先在我們心中把它糟蹋了。


艷遇圖書館 第四十站


邂逅之城


阿姆斯特丹


隨身音樂


Amsterdam—大衛·鮑伊


旅途薦書


《罪孽的報應》


艷遇大師


伊恩·布魯瑪


(以上內容節選自《艷遇圖書館》第四十站)


更多內容,請在蜻蜓 FM 的 APP 搜索「艷遇圖書館」收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向街書店 的精彩文章:

僅限預約的奢華型麥當勞,它已經不是你認識的那個金拱門了
【單向歷】9 月 5 日,宜保持距離

TAG:單向街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