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螞蟻上鏈:阿里的區塊鏈野望

螞蟻上鏈:阿里的區塊鏈野望

來源 | 新浪科技

開場前15分鐘,螞蟻金服ATEC 18的區塊鏈分論壇會場就已經被觀眾填滿。這時的杭州,「秋老虎」尚在發威,但悶熱的環境還是擋不住觀眾源源不斷地湧入,不放過任何一個能站住腳的空間。由於視線被阻擋,場地最後方的音響師甚至沒有察覺到主持人已經登場。活動正式開始將近半分鐘,講台邊的擴音器才終於傳出聲音。

早前一天,螞蟻金服首席執行官井賢棟在阿里巴巴雲棲小鎮的會展中心宣布開放支付寶小程序和螞蟻區塊鏈。與此同時,阿里雲也在同期舉辦的雲棲大會上宣布對外開放區塊鏈計算能力。雖然此前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在金融、醫療、司法領域應用區塊鏈的消息陸續傳出,但集中、大規模地將區塊鏈技術對外開放,這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還是第一次。

隨後的半個月里,百度、騰訊的區塊鏈項目也開始對外發聲,正式展示自己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積攢的肌肉。今年9月,IPRdaily發布的《2018全球區塊鏈專利企業排行榜》顯示,BAT在全球區塊鏈專利方面已經佔領了相當的位置。其中的領頭羊是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以90件和40件專利申請數量排名第一和第八。百度稍遜,在全球排名40,但也殺進了Top 100的前半。

實際上,這三家互聯網巨頭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布局區塊鏈,而在阿里巴巴這裡,螞蟻金服的區塊鏈團隊貢獻了集團獲得的絕大部分專利。但「幣圈」的亢奮,或許是互聯網巨頭們一直保持低調的原因。

早在「三點鐘區塊鏈群」還沒有吸引大眾視線之前,阿里巴巴在區塊鏈和虛擬貨幣方面的蛛絲馬跡,就已經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今年1月,北京時間在報道中,將阿里雲的CDN加速服務「P2P節點」理解成了挖礦平台,並認為平台上的積分是阿里巴巴自己的虛擬貨幣。

這一說法被阿里雲堅決否認。到今年的兩會期間,馬雲也明確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但「碰瓷者」依舊絡繹不絕,阿里巴巴也是小心翼翼。

3月,由於在技術說明裡出現了「區塊鏈」的字樣,阿里媽媽的無線端推廣營銷工具麻吉寶被詐騙網站玩家網包裝成為虛擬貨幣,在其交易所上線,並被幣圈媒體解讀成為阿里開始發幣。當天,麻吉寶官網刪除了所有區塊鏈字樣,阿里巴巴集團CEO助理顏喬也出面澄清,稱此事和區塊鏈「沒有一毛錢關係」。最終,或許是為了徹底避嫌,麻吉寶在3月31日正式下線。

再往後,「防碰瓷」升級到了對簿公堂的地步。今年4月,阿里巴巴在美國起訴一家位於迪拜的「阿里巴巴幣」(Alibabacoin)侵犯商標權。根據媒體報道,該幣計劃籌資超過350萬美元,而阿里巴巴認為,由於名稱接近,極易讓人認為該公司與阿里巴巴相關,是阿里官方發行的虛擬貨幣。

直到今年8月,幣圈媒體被大批封號之後,「鏈圈」的緊張才有所緩解。即便如此,在大會上,井賢棟仍然不敢鬆懈,他在宣布開放區塊鏈平台的同時,還是強調了一下「虛擬貨幣並非真正金融科技」。

沒有幣的區塊鏈

由於區塊鏈技術最初應用在比特幣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區塊鏈在公眾中的認知基本等同於加密貨幣。但實際上,加密貨幣所使用的技術環節,僅僅是區塊鏈的一部分。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構想,區塊鏈技術是實現比特幣流通背後的分散式記賬系統。在比特幣流通中,每一次交易都會被記錄下來,形成一組數據(區塊)。這些區塊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區塊鏈,記錄了所有的比特幣交易信息,然後儲存在網路中的所有節點裡記賬。

如何保證新上傳的區塊可以反應真實交易,和已有的區塊鏈數據相符,就成了關鍵問題。每上傳一個新的區塊,就需要有人在每一個節點記錄的信息中比對和校驗,確保信息準確無誤。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

在比特幣的機制設計中,每一個區塊上傳之後,所有節點也會同時參與計算,核驗其他節點中數據的一致性,並投票決定是否採用這個區塊。最先完成核驗的節點會得到一個Token(標記物,在桌面遊戲中多作為信息記錄的指示物,或遊戲中使用的代幣)作為獎勵,而這個Token,就是比特幣。

比特幣因為價格暴漲進入大眾視線之後,各種用於交易的虛擬貨幣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不同區塊鏈網路中的Token。嘗試將區塊鏈應用到其他領域的探索者最初嘗試將Token貨幣化,以吸引更多人參與到自己的項目中來。但因為比特幣一夜暴富的傳說出現之後,這些Token搖身變成了「空氣幣」,成為「割韭菜」的工具。

「Token用來做幣是有問題的,問題出在價值錨定上。」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認為。他表示,「Token本身作為權益的記載,成為激勵機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作為數字貨幣,它值多少錢,為什麼值錢,仍然沒有辦法解決。

拋開幣,區塊鏈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在區塊鏈分論壇上,蔣國飛給出了螞蟻金服的觀點:信任。

重構生產關係

由於區塊鏈的機制設計,在當前的計算機技術環境下,篡改鏈上的既有數據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希望修改鏈上記錄某一時間交易的區塊,那麼在此之後所有相關的區塊也要修改。即便是修改工作完成,如何讓所有節點認可修改後的區塊鏈也是一個難題。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意味著龐大的計算量,顯然是單槍匹馬無法完成的工作——除非能夠動員網路中一半以上的算力。

對於篡改者來說,這意味著篡改成本遠高於收益。也保證了已經記錄在鏈上的數據的安全。「區塊鏈提高了中間環節的造假成本,總結來看,它可以完成對既有規則的鞏固。」區塊鏈技術公司達鏈科技的創始人張平(化名)這樣認為。

張平原本就職於一家保險公司,當時就已經接觸區塊鏈技術,並參與到了相應的產品項目里。在她看來,物流、交易平台、供應鏈金融、大宗商品這些經常需要解決流轉數據一致性的傳統行業,都是區塊鏈應用的領域。

在區塊鏈誕生之前,傳統行業就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體系,但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是「蘿蔔章」,也就是公章造假帶來的單據認證的問題。「比如兩家企業在合同上產生糾紛,其中一家聲稱公章造假,合同無效,就很難解決問題。」張平介紹。而區塊鏈提高篡改成本的特點,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將雙方認可的協議寫死在鏈上,也就能夠避免其中任何一方造假和賴賬。」

當可以反映事實的數據被固定下來時,價值就從中產生了。蔣國飛認為,數據本就是數字化經濟時代的生產資料,演算法則是對數據進行加工的生產力工具,區塊鏈為既有的數據增加了信任維度,提高了流轉效率,從而完成了生產關係的重構。

商用步伐加速

從展示出的案例來看,螞蟻金服的區塊鏈應用無一不是在提高數據流轉和核驗效率上做文章。

比如今年上半年,香港版支付寶與菲律賓的電子錢包應用Gcash完成了跨國實時轉賬,在這其中,區塊鏈被應用在了銀行的對賬環節中。由於單據核驗流程簡化,資金流轉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化完成。

而供應鏈金融也是螞蟻金服著重展現的另一類應用,在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中,上下游供應商也通過區塊鏈提高單據的核驗速度,進而縮短貸款流轉的時間。至於在金融領域之外,螞蟻金服在公益、醫療、司法領域也有實際應用落地,核心作用基本類似。

「不要低估流轉領域的人力成本。」蔣國飛介紹說。數據流轉和核驗效率的提升所帶來的人力成本降低,讓越來越多的行業主動思考如何將區塊鏈用於解決本行業的實際問題。

這也是張平最終決定從原公司辭職,加入區塊鏈技術創業的原因。「之前幣太火了,真實的需求被埋在下面看不出來。」而她所觀察到的現狀是,傳統行業對於區塊鏈的求知慾,反而更強。

螞蟻金服也體會到了這點。在醫療領域的案例中,華山醫院將病歷保存在區塊鏈上,並與保險機構對接,用於提高醫療保險報銷效率,也杜絕同一病歷二次報銷的問題。杭州互聯網法院則把訴訟證據保存在區塊鏈上,用於審判流程中的舉證。這兩種應用的需求,更多來自於醫院和司法機關的主動探索和思考。

對區塊鏈的熱情或許來自於低成本投入下獲得的效率收益。張平介紹,傳統企業在既有的流通環節中接入區塊鏈,並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區塊鏈鎖使用的計算設備,和現有的數據中心硬體並沒有太多不同。

這樣讓區塊鏈技術的從業者對未來充滿了樂觀。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達鏈科技這樣的初創公司,都認為行業對區塊鏈的理解越來越成熟,區塊鏈商用的時代也正在加速到來。

仍是早期的早期

與螞蟻金服不同的是,張平不認為轉賬、發票方面的核驗能夠通過區塊鏈提升效率。在這兩個領域,央行和稅務部門分別建立起了成熟的清算系統和校驗系統。無論效率如何優化,最終的核驗都無法繞開國家級的中心機構。

以轉賬為例,央行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成熟清算系統,可以在各銀行和支付機構間完成自動化結算,並保證了數據溯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金融領域對區塊鏈技術抱有懷疑態度的同樣大有人在。某金融行業業內人士就對新浪科技表示,自動化交易、數據追溯、防篡改這些區塊鏈的特性和應用,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都已經有了成熟的機制來運作。至於讓許多人云里霧裡和「數據化資產分割」,更是個偽命題。

核心問題在於區塊鏈無法保證上鏈的原始數據可靠。這一問題無法解決,數據化資產分割就無從實現:原始的資產都無法保證真實存在,何來後續交易中的定價和估值?

事實上,這也是各類公鏈希望通過數字貨幣來促進發展所遇到的問題。由於原始數據的可靠性並沒有依據,各類依賴Token的數字貨幣也就變成了建立在虛幻之上的空氣幣——更有甚者,區塊鏈都可以不存在,僅僅被當成收割韭菜的幌子。

「我們也一直和客戶講,區塊鏈用在動態監控數據上沒有問題,但沒有辦法保證真實性。」張平也坦言,原始數據造假沒有辦法通過區塊鏈解決。只能說,由於數據被寫死在區塊鏈上無法修改,上傳者的信用水平可以從數據的真假中分辨出來。

在張平看來,真正的公鏈只有比特幣。至於數據可靠性的問題,只能通過擁有準入機制的小範圍聯盟鏈解決。

蔣國飛同樣把螞蟻區塊鏈定義成在各個不同行業中應用的聯盟鏈。除此之外,由於目標是解決行業問題,不需要證明算力,聯盟鏈還能有效解決公鏈規模擴大後算力需求爆炸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由於使用範圍限定於行業機構間的流轉協作,聯盟鏈反而比公鏈更加容易找到應用場景。在蔣國飛看來,公鏈平台除了幣的交易外,很難找到更好的應用,原因就在於無法得知公鏈上不同人湊在一起的目的是什麼:「很難想像我今天突然跟美國一個不認識的人發生交易,有什麼關係。」

但螞蟻金服在區塊鏈方面的野心並不僅僅在於提供聯盟鏈服務上。在宣布開放區塊鏈平台後,阿里巴巴合伙人、螞蟻金服副CTO胡喜接受新浪科技採訪的時候,就明確表示,螞蟻金服的目標,是通過各個行業自建的聯盟鏈建立起區塊鏈聯盟。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因為在整個行業中,目前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跨鏈數據傳輸協議。這就好比是兩家不同的鐵路公司希望併網運行,但發現鐵軌標準並不一致一樣。

確立標準確實是目前區塊鏈技術領域中的重中之重,正如用於網路通信的標準化TCP/IP協議出現之後,互聯網才迎來蓬勃發展一樣。區塊鏈在得到更大規模的應用之前,不同聯盟鏈之間的數據門檻必須拆除。

但這並不影響到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在蔣國飛看來,當下的區塊鏈更像是最早期的互聯網,首先是在各個公司和機構里提供區域網的應用。慢慢發展之後,不同的區域網互聯起來,才形成了今天的互聯網。既然區塊鏈的應用價值已經開始驗證,那麼這項技術就擁有了商業化的空間。至於未來的發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至少在螞蟻金服的BASIC(區塊鏈、人工智慧、安全技術、物聯網和計算技術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縮寫)戰略中,B所代表的區塊鏈排在第一位。雖然螞蟻金服表示這僅僅是字母排列上的巧合,但馬雲和井賢棟對於區塊鏈的期望真實存在。在雲棲大會的主會場上,馬雲一再強調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下,傳統企業將會非常痛苦。轉型是良藥,區塊鏈似乎是其中的一劑藥方。

只是投機者仍然存在。螞蟻區塊鏈在展台上貼出了一個二維碼,邀請參會的嘉賓和客戶加入釘釘群一同交流。新浪科技也掃碼加入了其中。在其後的數小時內,群內成員暴漲到了600多人。然而接收了許久的入群通知之後,新浪科技在群內看到的第一條「討論」,是「提供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代幣發行、白皮書、錢包開發、交易所對接」。

QBD編輯 | 南柯

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非鉛筆道原創,不對文中觀點和真實性負責,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醫學影像技術服務商「沃福曼醫療」獲太浩創投、景旭創投投資
並聯機器人公司「若貝特」獲數千萬A輪融資 訂單量達到3000萬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