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內蒙古博物院鎮院之寶:唯一的匈奴王冠,為賣金子寶石被砸下來

內蒙古博物院鎮院之寶:唯一的匈奴王冠,為賣金子寶石被砸下來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漢無中策,匈奴犯渭橋」·······匈奴一直是西漢最大的威脅,長久以來它也成為了外族侵略的代名詞!

幸運的是,他一直沒有踏進中原,公元前215年,秦朝大將蒙恬將匈奴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漢武帝時再次重挫,匈奴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最為王者榮耀的時候是霍去病將軍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今貝加爾湖)"······因為他,還有了昭君出塞、胡服騎射等故事~~~

不過世事輪迴,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後,逐步佔有了匈奴故地,匈奴就此終結,如今內蒙古博物院鎮院之寶鷹頂金冠飾也是他最寶貴的紀念:

1972年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當地人民除了放牧營生外,還會去挖土龍骨(古生物化石),賣給中醫掙點外快。。。一月十一日,當地人民七十六歲的王美子老人就去了離家不遠的阿魯柴登大隊往南四公里的一個荒涼的沙窩子里挖龍骨——龍骨埋在地表以下,王美子需要用鋤頭挖把土翻開。。。

就這樣,不知道那一鋤頭王美子碰到了硬物,翻開土後發現地下埋著金銀器物,下面可能還有更多——王美子本可以據為己有,不過當地有個習俗:發現地下的寶物是不能一個人獨吞的,否則很可能會引來災禍!七十六歲高齡的王美子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況且自己的體力不允許自己挖下去,所以王美子決定找人一起挖,就這樣找來了同村五個人!

那天,5人共發掘金器文物重2500克以上,除王美子老人分得較多外,其餘的四人均分,四天後,五人拿到伊盟杭錦旗人民銀行當金子賣:

那個時候,不僅僅是普通農民文物意識淡薄,伊盟杭錦旗人民銀行也不咋的,為了只要金子,工作人員協助老鄉把文物上鑲嵌的瑪瑙、玉石、松石等嵌物砸下來!!!不僅如此,旗銀行鼓勵社員盡量發掘,保證有多少收多少——幸運的是還是有個銀行職員上報了文物部門!

內蒙古文化局當即派人前來調查,經過半年的工作,不僅把銀行收購的所有文物追回了,也收回了老鄉手裡的部分金銀器,同時也挖掘了發現文物的沙窩子,最終確定為2000年以前匈奴王的墓地,累計追回的和挖掘的金器多達200多件~~~

其中最精美最珍貴的便是匈奴王冠:

鷹頂金冠飾由鷹形金冠頂和金冠帶兩部分組成,冠頂高7.3厘米,冠帶長30厘米,周長60厘米,共重1394克,這是迄今所發現的唯一的匈奴酋長金冠飾,被譽為"草原瑰寶"~~~

冠飾描繪了雄鷹俯瞰狼羊咬斗的搏鬥場面,歷史可以表明它的珍貴,北方的鮮卑族佔有了匈奴故地後,匈奴就此滅亡,自然不會也沒有能力製作新的王冠,而經過戰國趙武靈王效胡服騎射的運動,冠上的雄鷹改為鵑尾——現行的匈奴文化早已被烙上了漢文化的印跡,可以說鷹頂金冠飾才是真正的「胡冠」!

如今,它躺在內蒙古博物院供人瞻仰,歷史不必評說,我們認識就好,不是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個日本電影公司老闆,傾盡所有幫助孫中山,中山陵銅像由他鑄造
南京博物院鎮院之寶:至今無法判斷形狀,發現人房屋被群眾擠塌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