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一)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一)

原標題: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一)



晨雲講史今天來講同治年間遍及西北五省的「回亂事件」,前後持續了十年之久。

西北回亂爆發前清朝的形式:都知道同治皇帝他老子咸豐在英法聯軍第二次侵華戰爭中跑去熱河躲了起來,當時中國南方清軍和太平軍打的不亦樂乎,北方英法聯軍佔領了北京,就是這樣內憂外患的時候,皇帝仍然不理朝政,每天和妃子們嬉笑,並且做了一件讓人恨之入骨的事情,就是和侵略軍簽訂了《北京條約》,就算聯軍退出國門之後,大臣們一直勸說讓皇帝回歸京城的時候,咸豐仍然想著熱河行宮的快樂生活,不願意回去。整天這樣的沉醉於女色,酗酒之中,就是鐵打的身體也不行啊,終於在1861年8月22日(農曆七月十七),咸豐皇帝卧病不起,一命嗚呼,死於熱河行宮。


咸豐一死,留下老婆慈禧慈安兩太后和同治,西太后先是私下聯合奕逼得載垣,端華自殺,又拿肅順至午門監斬。把反對自己的三位大臣幹掉後,便將6歲幼主扶上帝位,她自己開始垂簾聽政。但孩子畢竟是要長大的。到了17歲,這同治帝開始親政。只是這年輕皇帝每有作為,都要受到慈禧太后的牽制。他感覺皇帝並不好當,不理解母后既已歸政,為何又要干涉?生性倔強的同治帝,與慈禧之間便有了矛盾。而這時的天下,東南太平天國已建都南京;河南,山東,陝西等地又有捻軍起義;從同治元年開始,西北地區的回民也造起反來。可見,當時的大清帝國,也夠亂的了。



回族是組成中華民族的一個民族,回族的形成有一個過程。遠在唐代,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經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有的在中國定居,有的經商,有的在唐政府里任職,有的還中了進士。這些人數不多的定居中國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是回族的最早來源之一。公元十三世紀,成吉思汗西征,從中亞,西亞徵調了大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俘虜和居民,把他們編入「探馬赤軍」,「西域親軍」,這些人被稱為「回回人」。他們參與了蒙古貴族滅夏,滅金和滅宋的戰爭。元朝建立後,這些人被分遣到各地屯墾牧養,主要分布在甘肅河西地區,隴東地區,中部河州(今臨夏)等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漢族與各民族融合了一個嶄新的民族—回族,我國回族人民信仰伊斯蘭教(舊稱回教或清真教)。清朝朝廷,對新疆的稱呼為回部,稱呼維吾爾族為纏回,稱回族為回回,白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月晨雲 的精彩文章:

TAG:日月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