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歸1945:要塞(4)

東歸1945:要塞(4)

偵 察

這一方面是因為敵眾我寡、任務艱巨,另一方面,則是日軍在天長山等地布置了嚴密的反偵察體系。根據日本老兵在1965年出版的《綏芬河會紀念刊》,可見若干敵軍在要塞中進行訓練和觀察瞭望的照片,特別是其中有一張照片,拍攝到一名東寧特務機關的日本武裝特務,正靠在界碑上留影。這名來自秋田縣的日本特務便是當時在天長山要塞執行保安任務的日方人員之一。而我們在天長山要塞周圍考察時,仍然可以看到電網、警戒碉堡等防禦設施的痕迹。在齊腰深的植被深處,會冷不丁發現一堵剛剛高過地面的矮牆——那是日軍針對中蘇偵察人員部署的特殊監視哨所在地,這裡日軍有帶狼狗的反偵察分隊駐紮。


東歸1945:要塞(4)


日軍已經覺察到天長山要塞成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的重要偵察目標,所以在布置防範時花樣頻出,這些丟棄在草叢中的罐頭盒,也是其中之一。日軍將這些吃過的罐頭盒用鐵絲連接起來,成片地灑在不能充分布哨的開闊地和山坡上,成為隱秘的報警器。我軍偵察員在植被掩護下摸向日軍陣地時,通常姿態越低越安全,但有了這樣的「罐頭盒報警器」,一旦不小心碰到連接它們的鐵絲,便會發出聲響,從而引來日軍的攻擊。這種手段從戰術上來說相當有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也曾經布置過類似的警戒線。

正因為日軍的嚴密設防,偵察小分隊得到的任務是「武裝偵察」。何謂武裝偵察?這意味著偵察人員將強行進入敵控制區域,冒著隨時可能和敵軍發生戰鬥的風險偵察敵軍布防情況。陳雷曾記載過當時進行武裝偵察的情形:「這次我率領的小部隊共7人,我任隊長,電報員夏立廷,隊員有孫志遠、馬貴興、陳宗嶺、蔡清林。由八十八旅司令部為我們進行裝備,配有自動步槍、手槍、手榴彈以及無線電報機。上級規定譯電密碼由我親自掌握。」他們通常穿日軍軍服或便服執行任務,裝備的食品是炒熟的白面和糖,「用水和上最好吃,不和水干吃也行」,陳雷描述,抗美援朝時黑龍江省組織作炒麵支援志願軍,就是吸取了抗戰時教導旅的經驗。至於副食,則是每人兩個肉罐頭,一小袋熟土豆乾,令人想不到的是,每個隊員還帶幾盒固體燃料——這當然不是今天餐館中使用的固體燃料,而是蘇軍研製,用油脂製成的特別燃料。有了這樣精良的裝備,戰鬥經驗豐富的中國偵察隊員如虎添翼,經常使敵軍面對他們如同面對刺蝟般無法下手。

有資料記載過幾次類似的偵察行動:王慶雲(遼寧人,1934年參加抗聯,曾任東北抗聯教導旅第四營四連副排長)率領的偵察隊在黑龍江省梨樹鎮發現日軍的一個飛機場,並果敢地鑽入機場檢驗飛機型號,在偵察行動中他們被日軍發現,雙方激烈交火,隊員戴有利犧牲,王慶雲負傷後且戰且退返回江北。他注意到日軍機場內有一些飛機為木製,推測或許是日軍物資匱乏的產物,同時認為其防衛不嚴,可以奇襲。不久之後他再次率隊入境實施突襲,一舉將該機場炸毀。


東歸1945:要塞(4)


李明順率領的偵察隊曾在江邊遇到日軍的武裝特務。雙方都是同行,展開了一番酷似楊子榮上威虎山的周旋——李明順很快判斷出了對方的身份,但對方一直沒有弄清游擊隊的身份。結果是老謀深算的中國游擊隊員佔了上風,9個日本特務上當被繳械後活捉,李明順沒有理會他們的哀求,將其全部擊斃。特種部隊的敵後作戰,自有特種部隊的特殊要求,無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紀律和原則處理。


東歸1945:要塞(4)


這樣的偵察並不僅僅在1944年至1945年進行,實際上從40年代初期,整整5年的時間裡,中國最後的抵抗者一直在努力收集著日軍的情報,為最後的反攻作準備。參加偵察工作的人員名單包括了王效明、於天放、劉雁來、金成柱、崔賢、朴德山、安吉、夏振華、李乙雪、李忠彥、金光俠、喬樹貴、陳雷、孫長祥、吳振宇、陳德山……當時在中蘇邊境線上,中國的老游擊隊員們分成一個個小組,在多個地域執行著「武裝偵察」的任務,也付出了重大犧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匈牙利「可蒙犬」輪式裝甲車(上)
巴黎大炮百年(上)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