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詩仙」李白十大經典名句,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詩仙」李白十大經典名句,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

一、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出自唐·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唐朝因為「安史之亂」盛極而衰,李白因出於一片愛國報國之情,追隨永王李瞞起兵平定「安史之亂」,無意中捲入了永王奪位的政治風波之中。結果,觸罪下獄,後又遭流放夜郎。這些雖是不白之冤,但李白並不抱怨,仍然心憂國事。

二、剖心非痛,亡殷為痛。

出自唐·李白《比干碑》。

剖心,用殷商忠臣比干勸諫無道之君紂王,而被其剖心之典。剖心豈能不痛?只是相比亡國之痛,實在是算不了什麼。這是何等深刻的反思!何等深厚的愛國愛君之情!李白這裡是借說比干之事,而表白自己憂國憂民之心。

三、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出自唐代李白《將進酒》。

你沒有看到嗎?鏡子里的頭髮,早上還如青絲一般,到了晚上就好像雪一樣白了。

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出自唐代李白詩《秋浦歌》。

紫煙:冶煉爐上冒出的煙雲。冶煉爐的爐火將四周照得紅彤彤的一片,紅色的火星四處飛濺,與升騰的紫色煙霧交織在一起。

五、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出自唐·李白《將進酒》。自古以來,聖賢都是寂寞的,只有那些擅長飲酒的人才能夠留名後世。此詩作者李白一生懷才不遇,落魄江湖,只得借酒消愁。這句詩通常用來形容:有才能者在人生失意時的自我解嘲;也可看作是有才能者對現實人世的憤慨與吶喊。

六、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把一頭白髮連接起來,長度就有三千丈;滿懷的離愁,就像白髮一樣長。

七、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

暫且盡情地享受這生前的一杯酒吧!何必去追求那死後才能流傳千秋萬世的名聲呢?凡是看透人間世事以後,心胸自然放達,管它什麼「身後千載名」,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

八、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出自唐·李白《江上吟》

人生在世,若是能夠長久保有功名富貴,那麼原本向東南流的漢水,也應當流向西北了。李白以江水比喻功名富貴,漢水不可能流向西北,功名富貴自然也不可能長久存在。作者嘆惜功名富貴全是一場虛幻,不禁感慨萬千。

九、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出自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自古以來,萬般世事,全都像那東流的河水一樣,一去就永不回頭。天姥:是山名,在今浙江省。姥:讀作。光陰的消逝,就像那不停東流的河水一樣,再也不會回來了,多少往事,怎堪回首?作者李白感傷自己過去仕途得意,而到頭來卻只是一場虛幻。

十、不可死而死,是輕其生,非孝也;可死而不死,是重其死,非忠也。

出自唐·李白《比干碑》。

不當死而死,這是輕視自己的生命,不是孝的表現;當死而不死,這是怕死,沒有為國盡忠之心。此言生死問題關係到孝與忠的問題,因此是生還是死不能草率,應當根據孝與忠的原則予以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弘一法師18句智慧箴言,修身律己,句句珍貴!
撼人心的20句經典禪語,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