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事親以敬:十月胎恩重 三生報答輕

事親以敬:十月胎恩重 三生報答輕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然而,敬愛老人於我們僅僅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這樣一種道義上的責任和義務嗎?不。這些歷史小故事就可以告訴我們敬愛老人的很多理由。

圯橋拾履。漢代開國謀臣張良,還是一個青年時,曾在下邳橋上,遇到一個穿著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橋下,然後讓張良下去撿上來。

張良心裡雖有些驚訝,但因為見他是個老人,就忍著脾氣,給他撿回了鞋。

老人又伸出腳,讓張良給他把鞋穿上。張良又跪著替他穿上鞋。然後,老人一句話沒說,笑著離開了。張良覺得奇怪,不由得隨著老人身影,注視著他。

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孺子可教。五天以後,天剛亮時,你跟我在這裡相會。」

五天後的拂曉,張良來到橋上,老人已先在那裡。老人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很不懂禮貌,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面。」

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裡了,又生氣地說:「你又來晚了,五天後再早點兒來。」

這回,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老人高興地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

張良認真學習研讀這部奇書後,果然才學猛進,成為劉邦的重要謀臣,幫助劉邦平定了天下,建立了不世之功。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到八十歲的老翁姜尚。文王看到姜尚拿著一根空魚竿釣魚,覺得奇怪,就與他攀談。

發現姜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個賢人。於是拜姜尚為國相。後來,姜尚不負文王所望,幫助文王和武王推翻了商朝。

這兩個故事啟示我們,老年人手裡往往掌握著人類文明的高超智慧。許多中外學者研究也發現,儘管人類知識技術發展可以日新月異,但是人類智慧發展是很慢的,人性的進化是很慢的。

人必須達到一定的閱歷、經歷、年齡後,才能達到一個認知的高度。所以有「人生的彎路是不可替代」「歷史總是一次次重演」的說法。

從這個角度上看,人到老年時才到達智慧的頂峰。因此,我們不僅要尊敬老人,還要接好他們手裡的接力棒,用好老人的智慧,讓人類文明的火種薪火相傳

漢文帝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與母親薄太后感情深厚,一次,薄太后生了重病,三年方愈;文帝衣不解帶在太后身邊伺候了三年,每次太后吃藥,文帝都要先嘗過,才放心給母親服用。

漢文帝的故事傳遍了四方,感化了天下的官員、百姓,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的君主。漢文帝以身作則,以孝治天下,很快恢復了秦以來敗壞的倫理道德和社會風氣,人民人心思定,努力恢復生產,和睦生活。

他的兒子漢景帝繼承文帝遺志,一起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緹縈救父。漢文帝四年,名醫淳于意被人誣陷犯了殺人罪,朝廷派人押解他到長安受刑,即使不死,也會受肉刑,成為殘疾人。

他十幾歲的小女兒緹縈從小見父親因體恤弱老鄉民無錢看病,而棄官行醫,救人無數,決不信他會殺人。

於是隨父一路到了長安。給皇帝上書說:「冤死的人不可以復生,遭受到肉刑的人肢體不再完全,即使犯人想要改過自新,也沒有改正的機會了。我願意入身為官奴,替父親贖罪,讓我的父親改過自新。」

漢文帝感動於緹縈的孝行和勇氣,親審此案,不僅解了淳于意的冤情,還下令廢除了沿用了上千年的殘忍肉刑。

這兩個故事啟示我們,身教重於言傳,敬愛老人就是敬愛我們自己。

老人是我們年幼時依靠的巍峨的山,是滋養我們長大的深沉的河;是淵博高深的歷史書,是瑰麗多姿的人生畫;是將要沉沒的無限好的夕陽,是需要我們好好呵護的脆弱的「家中寶」。我們怎能不愛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壓力:撐得住叫成長 撐不住叫苦難
作為領導的歐陽修:不欺人而好禮讓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