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國之名器泛濫 通常是王朝末世的預兆和開端?

為何說國之名器泛濫 通常是王朝末世的預兆和開端?

我們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可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拿在手裡的錢,越來越不經花了。過去的10塊錢,可能夠一家人用好幾天,而如今的100塊,有時候兩個人一頓飯就花完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幾十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上升的同時,有貨幣超發的客觀現象存在,在經濟學上稱為通貨膨脹。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刺激經濟的發展;但如果濫發貨幣,形成惡性的通貨膨脹,往往會導致國家金融體系的崩潰。

通貨膨脹這一現象,其實並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任何一種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物品,一旦太過泛濫,便會損及國本。比如我們以清朝為例,晚清時期名器泛濫,在一定程度上便已預示了這一王朝行將崩塌。

晚清時期什麼東西比較泛濫呢?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昨天談到的,大清的「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個形象的說法,它的學名叫做「王爵世襲罔替」。那些不世襲罔替的親王或郡王,傳一代便要降一等,帽子不牢靠,所以把世襲罔替的王爺形容為鐵帽子王。

歷清朝300年,一共出現過12位鐵帽子王。其中的8位,都是清初時期,為奠定清朝統治立下過顯赫戰功的人。

因為鐵帽子王代表一種極高的榮寵,所以清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敢輕易封宗族為鐵帽子王。在晚清以前,僅有雍正皇帝,封其十三弟允祥為世襲罔替的怡親王。這是因為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允祥為他出了很大的力氣。後來的歷代君主,都沒有輕易打破規矩,但到清末時,僅僅在慈禧手上,就封了3位鐵帽子王。

晚清封的第一位鐵帽子王,是咸豐的六弟恭親王奕訢。奕訢之受封鐵帽子王,和雍正時允祥的情況有些類似。雍正得以在九子奪嫡中勝出,離不開允祥的幫助,同理,慈禧太后得以扳倒顧命大臣實現垂簾聽政,也是恭親王的功勞。因此後來封恭親王為世襲罔替,其實是參考了怡親王允祥的案例。

緊接著被封為鐵帽子王的,同樣是咸豐的兄弟,也是恭親王的七弟醇親王奕譞。奕譞的情況,比其他鐵帽子王又更特殊一點。他之所以受到重用,是因為對慈禧而言,這位親妹夫比恭親王要更聽話。

但讓醇親王有資格受封鐵帽子王的,是因為他的兒子載湉當上了皇帝。君主由外藩迎立,這在清朝開國以來,是從未有過的,因此醇親王受封世襲罔替,也是為了彰顯這種特殊的榮寵。

如果說前面這二位,被封鐵帽子王的理由還相對比較充分,那麼清朝的最後一位鐵帽子王——慶親王奕劻,他也能世襲罔替親王爵位,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奕劻是嘉慶皇帝之弟慶僖親王永璘的後人。慶親王一脈,在道光年間已經沒落,奕劻年輕時,繼承的是貝子的爵位。

京城中的貝子一抓一大把,一般很難出人頭地,但奕劻卻無意間傍上了一棵大樹,他和當時還是懿貴妃的慈禧太后娘家走得很近,經常幫他們傳遞家書,因此後來受到慈禧的青睞。

話說當年嘉慶抄和珅家產時,把和珅的房子賜給了弟弟永璘,而奕劻也冥冥中繼承了和珅的最大愛好,貪污受賄。奕劻之貪財,比之當年的和珅毫不遜色,公然賣官鬻爵。就是最後奕劻勸說溥儀退位,也是因為受賄而成。

慈禧雖然知道奕劻無能,但仍封他為鐵帽子王,純粹是因為他能夠當一條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走狗。以國之名氣來滿足一己私慾,不得不謂之濫賞。

清末鐵帽子王的泛濫,只是眾多方面的一個側寫。由於上位者能力不足,沒有辦法以恩威並施治國,只能靠過度的市恩賈義,來獲得底下暫時的支持。而且慈禧的統治,顯示出十足的婦人心態,為了一己私慾,花公家的銀子不心疼。清末名器泛濫,反映出的是上位者能力不足,下位者爭權奪利,阿諛者得以進用,清操者遭到排斥,正常的社會關係遭到扭曲,因此說清朝之國祚,亦行之不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經遠艦的甲午記憶:李鴻章的鄉土情結 毀了北洋水師
道光時的紙牌遊戲 為何設定一張美女牌 只要抽到就必勝?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