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第一糧倉儲存中國一半糧食,重見天日後千年種子仍發芽結果實

歷史第一糧倉儲存中國一半糧食,重見天日後千年種子仍發芽結果實

原標題:歷史第一糧倉儲存中國一半糧食,重見天日後千年種子仍發芽結果實


文|瘋癲史鑒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中國作為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幾千年來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糧倉的存儲量關係著百姓的生死存亡,歷史上很多朝代到了末期,一旦碰上天災很容易就會爆發起義。

唐朝初期,關中地區鬧饑荒時,皇帝就會遷移到水運便利,糧產富庶的洛陽。唐高宗在位三十四年,有一半時間都呆在洛陽。武則天掌權上位後,基本都呆在洛陽,只有兩年回了長安。因此皇帝也多了個逐糧天子的雅號,直到直到含嘉倉崛起才摘掉這個帽子。


含嘉倉東西寬612米,南北長710米,總佔地約43萬平方米。根據《通典·食貨》記載: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全國各大型官倉的儲糧數量是1260萬石,其中含嘉倉583萬石,幾乎佔了全國儲量的一半,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



含嘉倉存儲的不僅是一個皇朝的國力,更容納著一個皇朝氣吞天下的雄心。杜甫曾的詩中對這個如夢似幻的年代有著許多追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1971年,考古專家對含嘉倉挖掘時探測出287個糧窖,其中160號窖還存著近52萬斤糧食。時隔千年這些糧食保存的非常好,跟現在的陳糧完全沒有區別。部分種子甚至在出土不久後就直接發芽生長,經過人工培育後還真的結出了果實。


這奇蹟一般的規模和儲存,並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據說含嘉倉始建於隋朝,是隋煬帝在營造東都洛陽的時候建造的一座倉城。當時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周邊配備著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等大小不等的糧倉,含嘉倉在其中並不顯眼。



直到隋朝末年,瓦崗軍李密搶奪了當時儲糧最大的回洛倉,一下子讓守在洛陽的隋軍陷入了無糧可吃的困境。不僅如此李密還利用回洛倉的糧食拉攏人心,吸引了大量的饑民和起義軍前來投奔。


後來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照搬李密的搶糧策略,成功的奪取洛口倉切斷了城內的糧源。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李世民擴建城池把含嘉倉變成了城內的糧倉。

打仗的時候,糧食是軍隊的底線。和平的時候,糧食也是百姓的生命線。唐朝對糧食的管理非常嚴格。《舊唐書·官職志三》記載:"凡鑿窖置屋 ,皆銘磚為庾斛之數,與其年月日,受領粟官吏姓名。"



考古專家挖掘出土的銘磚上也銘刻著許多文獻,詳細的記錄了糧窖位置 、糧食來源 、數量 、品種、存放日期、管理官吏姓名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以根據這套追溯系統,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頭上。


安史之亂爆發後,含嘉倉遭到嚴重的破壞。根據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的文獻記載,含嘉倉當時的儲糧僅僅只有7萬石。含嘉倉從戰火中走向輝煌,也在戰火中隕落。就像李白的《將進酒》一樣,猶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盛唐時含嘉倉里的米香,現在只能在文獻的記載中不經意的流出幾縷芬芳。很久以前在網上看過一句話,美國沒有歷史,中國沒有未來。美國的電影總是往未來穿越,中國的電視劇總是往古代穿越。當時覺得挺有道理,現在回想起來又了有新的感受。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既定事實,但未來卻有無限可能。一直啃老本的確讓人詬病,可如果完全拋棄前人的智慧,那才是極大的浪費。真要論起來,我們現在吃的,用的,看的,學的,哪一個不是古人一代代凝練傳承下來的。


沒有種子哪兒來的糧食,沒什麼東西是憑空出現的。所謂是創新就像生物進化一樣,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良進步來的。孔子教導學生的時候也一直秉承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則。


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經典的東西,不僅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會多出幾分韻味。只要別死板教條,照本宣科就好。也許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就像存儲在含嘉倉里的種子一樣。在許多年後仍能發芽出世,講述我們現在的故事。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感覺還不錯的話還請花費幾秒鐘時間點贊或評論支獎勵一下,如果願意關注那就更好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癲史鑒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殺外甥, 殺女婿, 唯獨對造反的元兇網開一面, 還派人護送離京
決定成功的4種好習慣,請儘快逼自己養成

TAG:瘋癲史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