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P2P的普惠金融之路: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中國P2P的普惠金融之路: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來源丨網貸之家

作者丨堅白

9月底,銀保監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這是首次由政府部門對外發布的普惠金融白皮書。官方文件稱,編寫該白皮書是「為階段性總結宣傳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成果」。

儘管甫一發布,即有不少P2P平台迅速跟進,藉此強調自身的普惠金融屬性,再次紛紛打出「持續踐行普惠」、「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等旗號,但事實上,預先發布的白皮書摘編版,對於網貸隻字未提。反而在談到「遏制亂象、防範風險」時,提到的「打著普惠金融旗號追逐暴利、從事違法違規活動的亂象」、「要防範對重點群體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的風險」,讓剛剛經歷過一波雷潮的網貸行業,很容易對號入座。

發布白皮書的另一個原由,是為了落實《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關於「定期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的要求。該規劃是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由國務院在2015年底正式出台。其中第三條第三款「發揮互聯網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有益作用」明確提出,要「發揮網路借貸平台融資便捷、對象廣泛的特點,引導其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和各類低收入群體的融資難問題。」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原本是要在國家的普惠金融戰略中發揮作用的網貸平台,非但沒有出現在發展成果中,反而似乎已經成了遏制和防範的對象,結合雷潮之後市場普遍看衰的思潮,難道P2P自告奮勇要肩負的,同時也是國家曾經試圖要賦予的普惠金融的使命,真的已經走到盡頭了嗎?

從來都不乏看衰P2P的聲音。其中最著名也最徹底的發聲者,應該非許小年莫屬。這位直言敢諫、言辭犀利的「刀鋒」經濟學家,早在2015年就斷言90%以上的P2P平台要倒掉,並且認為絕大多數P2P不創造價值。在表達這些觀點的時候,他甚至不無諷刺地拿O2O來類比,他說很多O2O也不創造價值,什麼叫O2O?就是兩邊都是零,中間一個2貨,這就是O2O。

但就是這麼一位激烈的否定者,卻在2016年成了一家P2P平台的股東,並在一次高峰論壇的演講中,公開承認自己不僅是這家平台的股東,還是平台的投資客戶。許小年表示,自己不是要為這家平台站台,也不是為互聯網金融站台,而是為小微金融站台。

而小微金融正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

按照前述普惠金融發展規劃,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普惠金融所謂的「普惠」,就是要讓金融服務能夠惠及社會各個階層和群體,而之所以指明重點服務對象,是因為之前的金融服務體系尚未惠及這些群體,或者服務不足。

從融資需求來說,這些重點對象,無論是小微企業、三農領域,還是低收入群體,都屬於小微金融的範疇,長期以來,他們都是被以銀行為代表的正規金融機構所忽略的群體。

以小微企業為例,建行董事長田國立近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過去中國的大銀行一般都服務大企業,只要服務好市場上前20%的企業,就可以創造80%的收益,因此沒有動力和精力去服務小微企業。過去建行一般一年給小微企業貸款貸款一兩百億都很不容易了,而且成本很高,不良率都在5%-6%,甚至是7%-8%。

但隨著國家級普惠金融戰略的推出,情況看起來得到了一定改觀。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中型銀行紛紛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以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和脫貧攻堅等領域。

日前發布的普惠金融白皮書,也展示了銀行業在這些領域取得的成績。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30.74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73%,所對應的小微企業共1521萬戶,較2013年末增長21.7%。

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銀行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還是上述業務的明顯增長,都明顯是在政策引導下發生和實現的。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國有大型銀行要率先做到,實行差別化考核評價辦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此基礎上,原銀監會跟進出台《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這才有了後來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的普遍設立。

而在相關鼓勵督促方面,更是政策不斷。鼓勵政策不僅包括對於小微業務符合條件的銀行定向降准,允許發行針對小微業務的金融債,還包括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小微企業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以盤活既有資源,以及對相關小微業務減少稅費等。

在監督方面則是設置考核標準。2015年3月,原銀監會發布《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戶數和申貸獲得率均不得低於上年同期數據,這就是所謂的「三個不低於」。

在「三個不低於」考核體系執行三年之後,今年3月,在此基礎上,原銀監會又增加「兩增兩控」指標。所謂「兩增」是指,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兩控」是指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突出對小微企業貸款量質並重、可持續增長的監管空間。

所以,普惠金融發展白皮書中銀行業相關業務的增長,實質上是在種種政策引導下實現的,但實際效果與政策預期仍相差甚遠,統計數據也未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業務狀況。

近年來,審計署對於金融機構的審計報告,已經多次指出小微貸款被挪用的現象。比如說,農業銀行六家分行將非小微企業的貸款計入小微企業,涉及50多億元,光大銀行2014年發放的3600萬元小微貸款,實際上被提供擔保的大企業套取,而工商銀行2014到2016年對小微企業的貸款統計不準確,相關資金達896億元,等等等等。

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世界銀行聯合發布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在充分肯定中國普惠金融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隱憂。比如說,其中指出「正如報告中明確指出的,政府大力支持普惠金融是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特徵」,「就推進普惠金融而言,許多金融服務提供者的商業運行模式能夠可持續是個一直存在的問題」,「國有商業銀行或受政府影響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收到了較多行政干預,從而抑制了市場競爭和創新,因為這些機構通常經營效率低,沒有完全市場化運作,也會對市場產生類似的扭曲和抑制效應」。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則表示,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應避免變成一項運動,政府應該將更多的普惠金融創新探索交給市場自發推動。

相比之下,P2P網貸是民間力量崛起的結果。中國網貸行業從2007年肇始,至今歷經11年的時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是自由生長,監管層給予了這種新生業態以最大限度的包容。而且,眾所周知,P2P網貸給到出借人的收益率,儘管已經持續下降,但仍然遠高於同期銀行的貸款利率,這樣的資金成本,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P2P上的借款用戶必然是被排斥在銀行體系之外的群體,而這也正是國家普惠金融規劃所認定的重點服務對象。

但高利率並不意味著對普惠金融的背叛。普惠金融的先驅,因提出「窮人銀行」的概念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的默罕默德·尤努斯,他所創辦的「格萊珉銀行」放貸利率可以達到20%,同樣遠高於我國銀行貸款利率。

普惠金融的定義中,特彆強調了商業上的可持續。所謂商業上的可持續,就是能夠產生支撐商業活動的利潤,商業是追求利潤的,如果人為地壓低借款利率,實惠是有了,但那不是金融業務,那是做慈善,是財富的重新分配。

商業的可持續性,需要交給市場來檢驗,只要市場能夠存在,只要交易能夠持續發生,那就說明交易雙方都是獲利的,交易本身是雙贏的。這大概也是監管部門一直對P2P採取寬容態度的原因,是要讓市場來檢驗。

傳統銀行業之所以難以開展小微金融,缺乏積極性並非唯一原因。阿里巴巴副總裁胡曉明對於銀行業所面對的中小企業信貸難題,曾表示,加強社會徵信體系的建立和改善銀行傳統信貸流程,設計出對中小企業更具針對性的信貸流程至關重要。

事實上,相比之下,P2P平台對於小微金融業務更聚焦和專註,因為別無選擇,在資金成本上,P2P根本不可能搶到銀行的優質客戶。

不可否認的是,在良莠不齊的P2P平台中,仍然是有相當一定比例的平台,在深耕自己特定的業務模式。在持續的努力積累中,也逐漸會形成更具針對性的業務流程,從而真正解決銀行們一直沒能解決的問題。

7月份,正當網貸行業暴雷密集期,央行副行長潘功勝發言稱,將再用1-2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同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建設,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普惠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中金公司隨後的研報認為,原定於今年6月份完成的P2P備案已確認推遲背景下(或因考慮到存量違規業務消化難度大、各地具體標準不一等問題),監管本次發聲一定程度上認可了P2P有其存在的一定現實意義,更表明了加速存量風險整治的決心。

8月份以來監管層密集推出的針對P2P的各項政策,基本印證了中金公司的推斷。P2P平台合規檢查工作已經緊密展開,監管部門已經集結各方力量來加快P2P合規化進程。

《賦能新周期:網路借貸普惠金融實踐數據報告(2017)》顯示,從2013到2017年底,網路借貸行業服務的小微企業累計業務量超過2萬億元,其中不僅包括小微企業的直接借款,還包括小微企業主以個人名義通過汽車抵押、信用等形式進行的借款,借款用途主要是生產經營周轉、發放工資等。P2P網貸小微企業借款成交量從2013年的年成交僅124.3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722.80億元,翻了超70倍。這表明網貸平台確實在持續緩解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小微貸款總共服務了1521萬戶小微企業。但根據原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披露,截至2017年7月底,我國小微企業名錄的小微企業已達7328.1萬戶,可見目前傳統銀行業對小微企業的支持率僅為20%。其餘的80%多達5800萬戶小微企業,正是P2P從誕生之初就精準鎖定的目標群體,所以,如此廣闊的市場空間,P2P未來仍然大有可為。

除了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三農領域」及「低收入」群體,同樣存在類似的情形,他們的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

P2P原本就是應普惠金融的需求而生,監管對於P2P平台借貸限額的規定,也將助推P2P深入到普惠金融最細微的毛孔,P2P作為起自民間的市場化力量,在經過合規化的篩選和出清之後,也將真正顯現出它原本的面目,而絕不是世人在群魔亂舞中所看見的片面幻影。

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來源 | 網貸之家 作者:堅白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點亮網貸之家「星標」,就差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節」後餘生,歲末投P2P該如何選擇?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