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荷蘭海象級潛艦

荷蘭海象級潛艦

原標題:荷蘭海象級潛艦



海象級潛艇(英文:Walrus class submarine),是荷蘭海軍隸下的一型常規潛艇,以海洋哺乳動物命名,採用了特殊的X型艉舵。


海象級潛艇是北約成員國海軍中為數不多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柴電潛艇,且靜音性能好,主要執行秘密偵察任務和其他特種作戰任務,利用魚雷和導彈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艇。


海象級潛艇首艇「海象」號於1979年10月11日在鹿特丹船塢公司開工鋪設龍骨,因建造問題1989年9月13日才下水,2號艇「海獅」號1987年6月20日下水,首艇因火災事故服役推遲,晚於1990年4月25日服役的「海獅」號,共建造了四艘,全部在役。


二戰前,荷蘭就開始設計建造自己的潛艇,雖然不是主要的潛艇生產國,但卻有亮麗的潛艇製造成績以及運用傳統。荷蘭潛艇往往勇於採用新的嘗試,例如呼吸管的採用就是荷蘭潛艇首創。早在1920年代,荷蘭就在遠東地區部署了一批自製的大型遠洋潛艇,比起美國、德國的潛艇毫不遜色。1942年,太平洋上一小群荷蘭潛艇擊沉敵船艦數目遠超過同時期整個美國潛艇部隊的戰果。


二次大戰結束後,荷蘭繼續不假外力地自行建造潛艇,使他們能持續擁有最尖端的水下兵力。1975年,荷蘭海軍已經擁有四艘1956到1965年間建造服役的「抹香鯨/海豚」級潛艇和兩艘1972年服役的旗魚級潛艇,荷蘭海軍預計,四艘抹香鯨級潛艇將在1985年到1990年間退役,需要有新的潛艇來補充它們留下來的空缺,以確保荷蘭海軍擁有一支由六艘潛艇組成的潛艇部隊。荷蘭海軍原計劃再建造四艘旗魚級,但對旗魚級的設計並不滿意,因此決定研製其改進型,以滿足北約作戰,尤其是秘密偵察需求。荷蘭海軍原計劃僅在旗魚級潛艇基礎上進行改進,但在設計過程中由於新技術發展迅速,方案多次修改,最終選擇了重新設計的方案,使一級全新設計的潛艇海象級問世。



建造沿革


建造歷程


1975年,海象級最早的研製資金下達,1978年6月,荷蘭海軍與鹿特丹船塢公司(RDM)簽訂了「海象」號潛艇的建造合同,由鹿特丹船塢公司、挪威造船和船舶修理公司共同建造。1979年10月11日,「海象」號鋪設龍骨,1979年12月,「海象」號開始建造,同年12月,海軍與廠家簽訂了該級第二艘「海獅」號的建造合同。此時,由於設計建造上遇到了一些問題,建造期被延長。第一個問題是建造潛艇殼體專用的新型高強度鋼材(HY-100)還處於測試階段,建造不得不暫停;第二個問題是,建造過程中修改了設計,艇體需要增長,要把建造中的「海象」號艇體切割成兩部分,因而需要研究新的焊接技術;第三個問題是荷蘭海軍為吸取「長尾鯊」號和「蠍子」號潛艇失事教訓,要通過談判向美國海軍取經,從而更加延長了潛艇的建造時間,所有這些問題到1983年才全部解決。在此期間,1981年9月,「海獅」號開始鋪設龍骨,「海獅」號的建造吸收了「海象」號的所有改進。


1983年末,荷蘭海軍決定增加其潛艇的數量。1984年1月,荷蘭國防部收到海軍強烈要求再建造兩艘潛艇的一封信,該要求得到了批准。1984年和1985年,荷蘭海軍又分別訂購了兩艘海象級,這便是第三艘「海豚」號和第四艘「鼠海豚/江豚」號(音譯「布魯因維斯」號),它們分別於1986年和1988年開工建造 。


1985年10月28日,「海象」號因建造上的問題推遲下水。1986年8月14日,「海象」號操縱艙和廚房起火,火災沒有導致傷亡,卻給「海象」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使「海象」號不得不重上船台,1989年9月13日第二次下水。「海象」號事故調查發現,很多電子和電氣系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船體結構沒有遭到破壞,火災損失達到1-2.25億荷蘭盾,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故,「海象」號和「海獅」號改用了耐火材料和部件,這導致整級潛艇都推遲服役,使原本用來對蘇聯實施偵察的一級潛艇因蘇聯解體而失去偵察對象。


1987年荷蘭海軍曾宣布擬再定購2艘海象級,但於1988年取消了這個計劃,改為設計一級新型潛艇「海鱔」(Moray)級,打算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建造。

升級歷程


21世紀以來,隨著海象級潛艇性能日益老化,2007年荷蘭國防部批准對其進行全面升級,旨在擴展潛艇的服役壽命至少到2025年,並在沿海水域增強作戰性能。


2010年,荷蘭皇家海軍授予Analox軍事系統公司一份合同,為海象級潛艇訂購9套Sub Aspida設備,該設備是一種新的用於潛艇或減壓室的安全裝置,易於攜帶,能夠提供恆定、精確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監測。


2011年12月7日,荷蘭國防部簽署海象級潛艇控制室更新合同,同時還簽署了交付四套超高頻衛星通信系統合同,這是海象級設計維持規劃的一部分,項目將在2013年開始實施。


2013年5月13日,荷蘭國防部下屬的國防物質局(DMO)與荷蘭茵泰荷船舶公司簽署合同,啟動海象級潛艇價值1.203億美元的延壽項目(IP-W)。該項目中「海獅」號是首艘進行改裝和升級的,工程在位於登海爾德的海軍船廠進行,「海象」號則將是最後一艘接受改裝的該級潛艇,「海象」號計劃於2019年開始重新服役。


服役歷程


1988年,海象級2號艇「海獅」號開始海試,1990年4月25日服役,成為海象級服役的首艇;「海象」號由於火災事故直到1992年3月25日服役;「海豚」號於1993年1月29日服役,4號艇於「鼠海豚」號於1994年7月5日服役。


海象級問世後一直作為荷蘭的出口潛艇,但未賣出去一艘。加拿大海軍原擬引進海象級的設計進行改進,魚雷發射管從4個增加到了6個,安裝不依靠空氣的推進裝置(AIP),同時加強結構以便適合冰層下作業,但由於購買了英國的支持者級潛艇而放棄了這一計劃。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北約多次派該級艇赴南聯盟、伊朗、伊拉克和加勒比海執行北約秘密情報搜集任務,在北約軍隊內部獲得「水下偵察兵」的美譽。隨著俄羅斯海軍重返遠洋,尤其是強化地中海的軍事存在,前出到北約國家周邊海域次數大幅增加,這使海象級潛艇再次派上用場,多次對俄海軍艦隊實施抵近偵察。


2015年12月14日,第一艘改進型海象級「海獅」號下水準備開始服役,標誌著海象級潛艇壽命延長項目(LEP)的重要里程碑。根據原計劃,下一艘「海豚」號將準備在2016年3月下水。儘管該級艇經過全面升級,但仍屬於性能日趨老化的老舊潛艇。鑒於此,2014年11月荷蘭國防部宣布2025年4艘海象級將被新一代潛艇替代。

「海象」(Walrus)級常規攻擊型潛艇的特點:低矮輪廓艇首,艇體前端有小型整流罩;平頂式艇體;大型修長外觀指揮塔圍殼,前緣略傾,後緣垂直;潛水舵位於指揮塔前緣中間位置偏上;艇尾x形尾舵可見。


艇型結構


海象級潛艇是在旗魚級的基礎上改進的,主尺度、排水量、外觀均與後者相近。艇型與旗魚級一樣為水滴型艇體,圍殼舵,指揮台圍殼後緣頂部有凸起,特殊之處在於為了提高了操縱性能,尾舵採用與美海軍大青花魚號潛艇相同的X型控制面,不僅與旗魚級不同,也與其它西方國家潛艇慣用的十字形尾也不同。 [5] X型舵面有助於提高潛艇水下航行時的機動性和抗沉性,一般不會發生卡舵現象,便於停靠碼頭和坐沉海底,但與十字型舵相比更昂貴,需要較高的操控技術,穩定性較差。X型舵在海象級上的優異表現引發世界各國的關注,此後瑞典海軍索羅門級至哥特蘭級潛艇、澳大利亞海軍柯林斯級潛艇、德國海軍212型潛艇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潛艇等多級常規潛艇都採用了該型尾舵。海象級與旗魚級具有相同的總布置、殼體結構和系統布置,海象級艇殼採用HY-100型鋼,下潛深度達到300米,比旗魚級增加了100米。海象級的延壽項目將對耐壓殼體進行全面翻修。


動力系統


海象級潛艇的主動力系統是3台巴黎熱機研究所皮爾斯蒂克(SEMPT-Pielstick)公司的4衝程12PA4V200SM柴油機,功率4.63-5兆瓦;3台交流發電機,功率2.88兆瓦;水下推進裝置為1台荷蘭霍力克公司的雙電樞主推進電動機,功率4-5.1兆瓦。還有三組蓄電池組,每個電池組有140塊電池。海象級所有動力系統都裝有專門設計的減振筏。


武器裝備


海象級潛艇的艏部布置有四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備MK19渦輪泵和MK67水壓式發射裝置,MK67水壓發射裝置可以4至5個重力的加速度發射魚雷。海象級可攜載20枚魚雷或導彈,其中魚雷發射管中4枚,另外有16枚備用,超過排水量相當的英國支持者級潛艇。該型艇還可攜帶水雷,執行水下布雷任務,布雷時以二換一的比率換裝水雷,最多可裝40枚水雷。


海象級的主要武器為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MK48魚雷MOD4型(航速達55節,射程為50公里)或NT37D線導+主/被動聲制導魚雷,也可以發射美國麥道公司生產的潛射「魚叉」AGM-84反艦導彈,儘管暫未列裝,但在需要之時北約可向荷蘭提供。根據荷蘭國防部的升級計劃,還將使用升級的MK48魚雷MOD7型。



水聲系統

海象級潛艇艇上的主聲吶系統為湯姆遜CSF公司的「章魚(Octopus)」聲吶系統,該系統由英國、法國和荷蘭海軍共同研製,包含法國湯姆遜·辛特拉公司生產的TSM-2272中頻主/被動搜索與攻擊艇殼聲吶,包括中距聲吶、監聽聲吶和舷側陣聲吶,整個系統擁有遠距離聲吶探測能力;英國GEC航空電子設備公司生產的2026型甚低頻被動搜索拖曳線列陣聲吶,與TSM-2272艇殼聲吶系統執行探測敵方潛艇任務;湯姆遜.辛特拉公司生產的DUUX5低頻被動測距與攔截聲吶聲吶,該聲吶經過了改進,提高了潛艇聲吶系統的效力,可對目標進行有效定位,測定來襲目標(敵方潛艇、魚雷或水雷)與潛艇的距離,與避障聲吶系統一道可使其有效避開敵方潛艇、魚雷、水雷與障礙物等,提升潛艇生存能力。海象級還在左舷安裝了三個水聽器用隔聲材料,阻隔潛艇的自噪影響,以提高其性能。


艇電系統


艇電配置


海象級潛艇裝備有一部由荷蘭電信/雷卡公司生產的ZW07型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在潛艇浮出水面時執行水面目標搜索任務;對抗設備採用「阿戈斯700(Argos700)」雷達預警系統;安裝有「科爾摩根76」搜索和攻擊潛望鏡,海象級的延壽項目還將安裝定製的「科爾摩根86」非穿透艇體光電桅杆系統,該系統包括電視/紅成像攝像頭以及電子變焦,桅杆採用分體式控制台,圖像信號被投放到多功能顯示屏幕上,使潛艇能晝夜捕捉目標的高清圖片; 海象級採用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GMDSS)通信設備 。2013年海象級升級加裝了高頻衛星通信系統,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信息分享需要,潛艇可以通過國防網路取得聯繫,以這種方式潛艇艇員將通過同樣地通信設施與其他海軍艦艇艇員進行通信。海象級延壽項目還包括通過聲吶和武器控制改進作戰管理系統,改進聲吶系統、通信系統、潛艇操縱需要的平台系統。


作戰系統


海象級潛艇上裝有荷蘭電信公司生產的「賽瓦考-VⅢ(SEWACO-VⅢ)」綜合聲吶及武器指揮作戰系統,將指揮與控制系統、感測器、武器系統全面整合,實現從目標探測、識別、跟蹤、攔截、消滅一體化,該系統主要包括「吉普賽(GIPSY)」數據系統和GTHW「魚叉」導彈與魚雷綜合火控系統,其所有的計算機系統都使用一種記憶庫,可以把感測器傳來的數據與存儲的數據進行比較,TSM-2272艦殼聲吶、2026型拖曳線列陣聲吶被集成進了「賽瓦考VⅢ」綜合信息和顯示系統GIPSY中。


「賽瓦考-VⅢ」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聲吶現實與控制,目標判斷和目標分類,目標運動分析,自動判定目標的運動,提供不斷更新的戰術與導航態勢圖,驗證系統的工作狀態,記錄數據以輔助操作模擬訓練,指揮決策和武器控制等。該系統由7台相同的單色顯示器和計算機控制台(DACC)組成,通用性好,各多功能顯控台功能可互換。每個中央控制單元包括2部SMR-MV處理機,執行顯控台與感測器、武器之間的雙向數據交換,處理來自聲吶和DACC的數據信號,實現了全面集中自動化控制。指揮中心的任何一台DACC顯示屏上,都可以選擇大多數的主要功能,包括遠距聲吶和2026型聲吶,以及舷側陣聲吶、中距聲吶、被動測距聲吶、電子偵察設備、敵我識別、戰術策劃和火控等,其他的功能可以通過基於個人計算機的界面工作站來控制。海象級「海獅」號上還裝有一種稱作「海象評估測量系統」的設備,包括聲學傳播模型,該設備的輸人數據為聲學環境和潛艇的聲吶性能等參數。


自動化


海象級潛艇儘管艇型較旗魚級大,但由於自動化程度高,艇員反而由原來的67人減少到52人。海象級安裝有綜合監控系統(IMCS),可提供四種自動化功能,使指揮員能夠通過指控室的中央控制面板控制全艇。這些功能包括推進控制系統,控制雙電樞電動機轉速;電池充電系統,控制三個鉛-酸蓄電池組;柴油機開關係統,在水面和通氣管狀態控制柴油機,以及注排水控制系統,該系統由一個微處理器計算所需的縱傾值和重量調整值,並給出相應結果。機艙和配電室實現無人操作,各系內廣泛採用狀態監視,自動化程度和預防性維修程度高。艇上許多設備採用冗餘設計,研製過程中採用航空業使用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設計分析方法。艇上設備,特別是電子設備採用標準化器件,儘可能完善潛艇的可維修性,提高抗衝擊性能,減少輻射雜訊。


艇體參數
艇長 67.73米
艇寬 8.4米
吃水 6.6米(7米)
排水量

2350-2465噸(水面)

2650-2800噸(水下)

航速

12/13節(水面)

20-21節(水下)

潛深 大於300米
自持力 50-55天
續航力 1萬海里/9節
艇員編製 50-55人
傳動 單軸5/6葉螺旋槳
動力系統

柴電推動

3台巴12PA4V200SM柴油機,功率4.63-5兆瓦

3台交流發電機,功率2.88兆瓦

1台雙電樞主推進電動機,功率4-5.1兆瓦

三組蓄電池組

艇電武裝
導彈 「魚叉」AGM-84反艦導彈
魚雷

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0枚魚雷或導彈或40枚水雷

MK37魚雷,MK48魚雷MOD4型和MOD7型,還可以布放水雷

雷達 ZW07型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
聲吶

「章魚(Octopus)」聲吶系統

TSM-2272中頻主/被動搜索與攻擊艇殼聲吶

2026型甚低頻被動搜索拖曳線列陣聲吶

DUUX5低頻被動測距與攔截聲吶聲吶[22]

綜合系統

「阿戈斯700」雷達預警系統

「科爾摩根76」搜索和攻擊潛望鏡

「科爾摩根86」非穿透艇體光電桅杆系統(升級)

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GMDSS)通信設備

高頻衛星通信系統

綜合監控系統(IMCS)

「賽瓦考-VⅢ(SEWACO-VⅢ)」綜合聲吶及武器指揮作戰系統

「吉普賽(GIPSY)」數據系統

GTHW「魚叉」導彈與魚雷綜合火控系統

服役動態


1988年以來,海象級潛艇進行國多次初訪、演習和執行軍事任務,足跡遍及歐洲各國、印度洋、美國、加拿大和中東一些港口。


1991年和1992年間,台灣當局兩次請求荷蘭國防部向台出售6艘海鱔級或者海象級潛艇,荷蘭政府一開始均表示同意,但最終放棄。


1997年,海象級魚雷艙外加床鋪進行了改進,在「海豚」號上安裝了2長新床鋪,該床鋪能放置1枚MK48魚雷,3個艇員床鋪有各自的照明、強制空氣通風設備和儲物空間,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艇員在魚雷艙中不能很好休息的問題。


1999年2月23日到3月2日,「海象」號與其他北約海軍以及巴西海軍參加了代號為「聯合特遣部隊/戰區導彈主動防禦1999」的演習。在演習中,「海象」號擊沉多艘「敵對」艦艇,包括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另外,據說「鼠海豚」號開始第一次訪問北約國家時,美國使用4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進行「伏擊」跟蹤,結果卻被其先發現。


1999年4月,「海豚」號作為聯合部隊的一員,參加了北約對科索沃的軍事行動,主要任務是保護聯軍部隊,觀察南聯盟艦隊的活動,同時監視岸上「冥河」導彈發射基地的情況。

2000年8月,「海象」和「海獅」號在潛艇理性保養中發現密封閥有缺陷,2000年9月召回全部,花了幾個月時間才修復。


2001年10月,「鼠海豚」號在挪威海域撞上了海底岩石,但聲吶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發出警報。


2002年6月,「海獅」號接替美國海軍部隊到加勒比海地區執行反毒品行動,處理該地區的毒品運輸問題。


2010年,海象級潛艇赴索馬利亞附近海域執行反海盜任務,支援北約「海洋盾牌」反海盜行動,成為北約成員國中唯一派遣潛艇執行該行動的國家。


2010年8月至12月與2012年6月至12月,「海獅」號和「海鯨」號先後赴索馬利亞附近海域執行了反海盜作戰任務。


2016年11月9日,俄羅斯海軍2艘大型反潛驅逐艦發現1艘海象級潛艇在東地中海跟蹤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編隊,隨將其驅離俄編隊所在海域。

序號 舷號 英文艇名 艇名 訂購日期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1 S802 Walrus 海象 1978.6 1979.10.11 1989.9.13[4] 1992.3.25
2 S803 Zeeleeuw 海獅 1979.12 1981.9.24 1987.6.20 1990.4.25
3 S808 Dolfijn 海豚 1984 1986.6.12 1990.4.25 1993.1.29
4 S810 Bruinvis 鼠海豚/江豚 1985 1988.4.14 1992.4/5.25 1994.7.5


總體評價


海象級潛艇是20世紀90年代世界上最先進的常規潛艇之一,與英國支持者級的設計和系統非常相近,但海 象級續航力更大些,是荷蘭長期積累的常規潛艇研建經驗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產物,高度自動化在平台系統上體現的最為突出,使海象級艇員數量大幅度減少。綜合監控系統IMCS可以實現機艙無人化,操縱計算機提供了完全自動駕駛的功能,包括按預定深度航行的能力,可以由一個人或一台自動駕駛儀完成潛浮和轉向操縱。 海象級潛艇指控、感測器和武器系統相當先進,具有較強的反艦和反潛作戰能力。

海象級潛艇不僅僅是為了裝備荷蘭海軍,而且是為了推向國際市場。但後一個目的沒有達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象級是針對本國海軍的使用要求設計的,不能靈活適應國際市場需求。針對這一點,荷蘭主要潛艇建造商鹿特丹干船塢公司在設計新一級潛艇海鱔級時,仿照德國209型潛艇,採用模塊化設計法,推出了1100噸、1400噸、1800噸三個型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想論文 的精彩文章:

朝鮮」沙里院「級護衛艦
朝鮮「跤」(Sanger-O)級潛艇

TAG:夢想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