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仗,游擊隊大獲全勝,原因:蘇聯人怕死,只知道逃命

這一仗,游擊隊大獲全勝,原因:蘇聯人怕死,只知道逃命

原標題:這一仗,游擊隊大獲全勝,原因:蘇聯人怕死,只知道逃命


現年38歲的穆拉·瑪朗是普什圖人,來自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巴德吉薩特省。1979年秋天,他因散發反政府傳單而被捕,1980年1月蘇聯入侵後,他被大赦國際釋放。他立即加入了坎大哈南部郊區的一個抵抗組織,並開始與蘇聯人作戰。後來他來到了希克,成為該省的一個主要指揮官,其基地在阿爾蓋斯坦、馬拉加特、帕什莫爾和哈克雷茲。


儘管蘇聯人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蘇聯人仍然無法完全控制普什圖的主要城市坎大哈。坎大哈的戰鬥是不同尋常的,因為所有游擊隊派系都在進行著合作,並定期輪換部隊進行戰鬥,以維持對蘇軍和阿富汗傀儡政府軍的壓力。坎大哈市的郊區是戰爭期間游擊隊設置路障和進行伏擊的主要地點之一。游擊隊幾乎每天都會襲擊該城與東北部加茲尼和西部吉里什克主要公路沿線的蘇軍車隊。


在位於坎大哈以西約40公里處的一段公路上,蘇軍部隊最容易受到攻擊。在這個地區,游擊隊經常躲在果園和村莊里伏擊蘇聯人的車隊。



1984年9月,一支蘇聯補給部隊從位於前蘇聯土庫曼邊境的托亨迪出發,通過阿富汗西部的辛丹德空軍基地前往坎大哈。該車隊由數百輛卡車組成,並由坦克和裝甲車負責護送。大多數卡車都裝滿了汽油。

得到情報後,另一支游擊隊的指揮官薩拉瓦爾·阿卜杜勒·瓦利和穆拉·瑪朗碰頭商量了游擊隊的計劃。


他們計劃部署多次伏擊,由幾個游擊隊小分隊實施,在同時開火的情況下突襲蘇軍車隊。


對游擊隊來說,這就需要選擇一段有利的道路,以容納所有的伏擊行動。他們選擇了將近7公里的路段,這個距離與蘇軍縱隊的長度相等。


於是,250名游擊隊員分成了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裝備有RPG-7型火箭筒和4–5門82毫米無后座力炮。所有的伏擊陣地都設置在道路南面的房子里。每個伏擊組指定一個殺傷區域,他們都接到指示,在蘇軍車隊到達阿什卡村莊時同時開火。


當時,大多數當地人仍然住在路邊的房子里。由於蘇聯沒有在那裡採取過重大的軍事行動,很少有人會移居巴基斯坦。伏擊計劃對當地居民和當地游擊隊進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因為處於伏擊區的抵抗組織不願參加,他們擔心蘇軍會針對他們的家園和家庭進行報復。

伏擊小組在夜間進入陣地,並部署巡邏隊以確保該地區的安全。9月23日9時蘇軍車隊進入伏擊區域。游擊隊的各小組同時開火,蘇聯人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車隊被迫停了下來,許多車輛開始試圖調頭逃離,這種混亂的情況影響到了擔任護送任務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機動,使得蘇軍裝甲力量無法向伏擊地點機動。



與此同時,游擊隊直接擊中了大約50輛汽車,起火的油罐車,引發了多次爆炸,將燃燒的碎片拋向道路兩側。大約100輛車則在油罐車造成的爆炸中受損。襲擊行動持續了30分鐘,游擊隊趁蘇軍飛機還沒來得及緊急起飛撤退了。


評析


很顯然,蘇軍缺乏足夠的偵察力量,這使他們損失慘重。在沒有有效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將補給車輛護送到一個緊密的地形之中,往往會導致重大的戰術挫折。蘇軍沒有用直升機進行偵察以及用武裝直升機來掩護部隊機動。游擊隊精確計算了位於坎大哈空軍基地武裝直升機的反應時間。武裝直升機的及時行動本可以避免車隊遭到伏擊,因為游擊隊從不打擊有直升機掩護的車隊,但這次蘇聯人顯然沒有計劃。

通常情況下,蘇聯人在車隊部署裝甲車作為警戒車輛。在遭遇伏擊時,裝甲車會在殺傷區停下並進行還擊,而在殺傷區被困的車隊其餘人員則會開車離開。蘇軍護送部隊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在遭受打擊後的一片混亂中,他們並沒有積極使用他們的裝甲力量和火力來包抄伏擊小組並切斷他們的退路,而僅僅是被動地向游擊隊陣地開火,這些措施收效甚微。而造成混亂的原因,是車隊的駕駛員們只知道逃命,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怕死是人的本性,但在危險時刻,更應該秩序井然,才能夠保住性命。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志願軍1個連孤軍對抗2個團,戰後受封「鐵血連」
難以逾越的高峰,冷兵器時代最高戰損比紀錄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