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為何要大肆屠戮功臣?三百年後一書生說出實情

朱元璋為何要大肆屠戮功臣?三百年後一書生說出實情

原標題:朱元璋為何要大肆屠戮功臣?三百年後一書生說出實情


自古公例,江山定鼎之後,皇帝必然屠戮功臣,以剪除群臣勢力。這其中,朱元璋尤其狠辣。《二十四史札記》載:「明祖藉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取天下人而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之。」



朱元璋


這個評價儼然將朱元璋視為了暴君,但在歷史上朱元璋的確對大臣大肆屠戮,令人髮指。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造反為由,屠戮功臣3萬多人,犯官家眷族人盡皆被屠戮殆盡。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謀反為由,屠戮功臣1萬5千人。此次屠戮範圍極大,就連徐達、劉基等人也遭到無辜牽連,全部不得善終。


朱元璋不僅大殺功臣,還屠戮親屬。朱元璋的親侄兒朱文正被活活鞭死、親外甥李文忠被下藥毒死。凡此種種,真是應了那句「功臣宿將,屠戮殆盡」的話。



朱元璋


朱元璋喜歡殺人,其殺人手段也超乎常人的殘忍,斬首、割鼻、剝皮實草、鐵刷子等等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都是他的發明,慘死在酷刑之下的王公大臣也比比皆是。


朱元璋為何要大肆屠戮功臣?自古以來,就有不少人對此議論紛紛,不少人認為朱元璋這是自卑心理作怪,原因是早年當和尚、當乞丐的不光彩經歷,希望以殺來杜悠悠之口。也有不少人認為,朱元璋是個精神錯亂、人格分裂的人,有暴發戶的狂暴心態,所以一旦做了皇帝就展開瘋狂報復。



李善長


到底是何種原因呢?三百多年後,清代的一位書生說了實情。這位書生就是史學家趙翼,趙翼是位史學家,眾人對他的了解不多,但他寫過一首詩卻盡人皆知,幾乎人人會背: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是這樣評價朱元璋濫殺無辜的:「明祖則起事雖早,而天下大定,則年已六十餘。懿文太子又柔仁,懿文死,孫更弱,遂不得不為身後之慮,是以兩興大獄,一網打盡。其心跡乃一字可表。」



徐達


趙翼認為朱元璋之所以屠戮功臣,主要是一個「憂」字。由於坐上皇帝寶座時,朱元璋已經60歲,太子朱標柔仁,孫子又小。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更加擔憂他死之後朱家天下會淪於人手,於是他從登基之日起就無時不在擔心群臣、擔心朱家天下的未來。


朱元璋曾對大臣言:「尋常之君,不以天下為憂,反以天下為樂,國亡自此開始。」在一次宴會之上,朱元璋對大臣劉基說:「朕尊居天位,念天下之廣,生民之眾,萬機方殷,中夜不安寢,憂懸於心。



徐達形象


朱元璋發自肺腑的告訴劉基,他念及江山之廣,生民之眾,常常睡不著覺,憂心不已。這是朱元璋當時最真實的內心狀態,他的擔憂一直沒有減輕,甚至達到了讓他難以入睡的境地。劉基自然是勸慰朱元璋放寬心,不要太多焦慮:「今四海一家,宜少紓慮」。


當然,心憂天下是君王的必然心態,誰都想自己的天下長治久安,子孫萬代。但朱元璋面臨的是一個難以安心交接皇權的局面,昔日那些與他一起征戰廝殺的弟兄,如今已經位極人臣,軍中黨羽舊部糜集。一旦他駕鶴西去,小皇帝自然不免淪為傀儡,外戚與權臣必然相互傾軋廝殺,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將如流水一樣流走。


朱元璋與大臣對弈


於是朱元璋開始行動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將這些有異心的、有能力造反的人都殺掉,為小皇帝鋪平未來的道路,為朱家天下的長久傳承掃清障礙。於是朱元璋殺胡惟庸,藉機將丞相制度廢除,並且將此作為祖訓,子孫後代不準再設丞相。為了權力的相互制衡,將六部上升直接聽命於皇帝,直接進行國家管理。


朱元璋行伍出生,自然知道軍隊的重要性。他設置五軍都督府,讓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相互制衡,讓將領無法籠絡士兵,讓士兵無法成為某一個將領的私人武裝。


為避免外戚竊權,朱元璋又改革後宮,明確規定不準后妃干預政事。他命人製作誡勉后妃不準干預政事的紅牌掛在宮中,讓后妃每天學習,牢記心中。此外,朱元璋深知宦官之危害,漢唐時期宦官專權的慘痛教訓讓他難以入眠,於是朱元璋制定祖訓:「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的鐵牌懸掛在宮中,告誡後人。



朱元璋與馬皇后


此外,朱元璋還專門對各地番王、駐邊大臣,各級官吏等等都做了詳細的制度規範,希望通過這些制度來約束群臣的權力,避免各地番王起兵造反,危及正統。在約束官員行為上,他制定了最殘忍的剝皮實草刑罰來對付官員,動輒斬殺數萬人來懲戒貪贓枉法者。


朱元璋做了這些安排,可謂是用心良苦。在他在位的31年之中,他絲毫不敢放鬆對國家的管理,夙興夜寐,勤於政事。當掃清了有可能造反的各路勢力之後,朱元璋這才放心地大權交出,將大明江山託付給後人。


古人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一代開國之君,一代梟雄霸主,朱元璋早年落魄艱辛的日子讓他懂得,窮人打天下,掙得一份家業何其之難,而要守住一份家業更是難上加難。


明孝陵題詞


久經生死考驗的朱元璋知道,人情與恩怨會被權力和利益沖淡,一旦他閉上了眼睛,昔日的這些功臣兄弟,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住當初的約定?從古至今的歷史表明,臣刺君、子弒父、弟勠兄等事情頻繁出現,屢見不鮮,至今令人警醒。


在皇權至上,家天下的時代,一姓之王,傳續萬子千孫,成就個一代王朝,永載史冊,這才是最根本、最誘人的核心利益,在這個利益面前一切事情都會被打破常理。



明朝興亡之路,南京古城牆

因此,朱元璋的憂合情合理,趙翼的評價入木三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稗史候說 的精彩文章:

明代一奇才,送皇帝禮物被處死,行刑時吟詩一首 皇帝:陞官三級

TAG:稗史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