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到底什麼是幸福?

到底什麼是幸福?

幸福快樂,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追求的,但究竟什麼才是幸福,這是一個大命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幸福其實就是一種良好的個人感覺和體驗,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思想境界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幸福的標準又是因人而異的,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的幸福標準。末學在這裡把人生的幸福簡單分為三類,下面我們分享一下。

第一種人的幸福,是建立在滿足自身需求上的。對他們來講,能夠吃好、喝好、穿好、用好,那就是幸福。這種幸福來自對生活基本需求的滿足。比如以前很窮吃不飽飯,現在吃喝不愁了,就感覺很幸福;以前沒錢買新衣服穿,現在可以經常買新衣服了,就感覺很幸福;以前騎自行車,現在可以坐上轎車了,也會感覺很幸福。現在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經歷過缺吃少穿的艱苦歲月,他們的這種幸福感最強烈,也最持久。

第二種人的幸福,是建立滿足身體感官刺激上的,來自對無窮慾望的追求佔有和暫時的滿足。這種人一般沒什麼信仰,精神上比較貧乏,不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求,他們所追求的就是金錢和物質,喜歡吃喝玩樂,貪圖享受。他們認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著就要及時行樂,不停的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盡量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樣他們才會覺得幸福,覺得成功。

但是這種幸福,如同飲鴆止渴,剛滿足了一個慾望,短暫的快樂過後,馬上又會升起下一個慾望,這種幸福快樂不會持久,並且還會夾帶很多的痛苦和煩惱。一般這種人活的都很累,很辛苦,表面上看他們很富有,很成功,很瀟洒,但心裡的煩惱和痛苦,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第三種人的幸福,是心靈的覺悟和充實,已經擺脫了物質慾望的束縛,個人慾望已經降到最低限度,只要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就可以,對多餘的物質利益和享受沒有要求,這種幸福是究竟的、永恆的,沒有煩惱。這種幸福也分兩種:一是如顏回之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種快樂是覺悟後的快樂,看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無常才是人生,如大夢方醒一般,早已不會對夢中的境界有所執著,這種人自得其樂,超凡脫俗,有時看起來,好像有點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樣子。

二是自覺覺他之樂。這種人不但自己覺悟了,他還願意幫助別人覺悟,讓別人也同樣獲得快樂,能夠幫助到別人,對別人有利益,他就會覺得很快樂,很幸福,古人講的「助人為樂」基本也是這個意思。

以上這三種幸福,第一種人可以理解第二種人的幸福,但第二種人很難感受第一種人的幸福;第三種人可以清楚明白前兩種人的幸福,但前兩種人卻不會理解第三種人的幸福,甚至認為第三種人有點傻,想不開,這就是因為人們思想境界的差異所造成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讀後感——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什麼是 「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