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20年前繁華小街上掛著很多國旗 店鋪招牌卻既非漢字又非日文

120年前繁華小街上掛著很多國旗 店鋪招牌卻既非漢字又非日文

很多朋友只知道長崎在二戰時挨了一顆原子彈,卻不知道這裡曾經是日本最開放的地方之一。1640年代,這裡就在海中建有人工島,名為出島,供荷蘭人居住,由此也在日本形成了一門影響深遠的蘭學,介紹西方科技、醫學知識給日本人。當然,同期的清國人,也能往來日本做生意,所以閉關鎖國,只是對其它國家,清國與荷蘭,可以特許經營。到了國門被徹底打開後,長崎建了外國人居留地,也就是租界,這張照片,就是在租界旁拍的。

這是長崎大學所藏的超高精細畫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清照片,放大之後,細節畢現。這是最左邊的照相館。

照相館的圍欄外,站在一對外國夫妻,以及他們的日本隨從。外國婦女打著洋傘,這在照片拍攝的明治中期,已算不得新奇物件。但在明治初期,拿著洋傘當手杖,乃是潮人的標誌。有些紳士遇上下雨天,寧可自己淋濕,也捨不得打開洋傘擋雨。

他們後面的屋檐上,掛著兩面日本國旗。

上述掛旗處的對面,也掛著日章旗。

旗子往前一點,有顆碩大的五角星。招牌的主要內容,都是俄文書寫。

俄文招牌下的人們,則是用驚異的目光,看著攝影師。對他們很多人而言,這是人生第一張,也可能是最後一張照片。(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英國人設計的明治時代日本第一高樓,倒塌時遊客僅僅逃出一個
日本傳襲225年的劊子手家族,在最後一斬時出了丑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