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Fintech加持下,傳統信貸發生革命性變化,但難說已經成功」

「Fintech加持下,傳統信貸發生革命性變化,但難說已經成功」

對於科技,銀行業和資本市場的CEO們的內心可能是複雜的。根據今年初普華永道發布的第21期全球CEO調研,76%的受訪者認為,生產或服務方面的核心技術變革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等將"非常具有顛覆性"或"比較有顛覆性"。未來發展成敗的分水嶺在於數字化轉型,以及隨時而來的突破性創新和增長。另一邊,他們也因此夜不能寐,85%的CEO為技術變革的速度而感到憂慮,此外的憂慮因素還包括過度監管、網路威脅等。

以下是演講精編,雷鋒網AI金融評論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科技公司給傳統銀行的巨大壓力

關於互聯網信貸能否顛覆傳統信貸的話題,從2013年至今一直未下熱門話題。傳統信貸以專業技術為基礎,互聯網信貸則以大數據為基礎。在這幾年互聯網信貸大有顛覆或者逆襲傳統信貸的勢頭。關於這個勢頭來我覺得不可否認,互聯網信貸確實給傳統銀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處理大數據資產層面,它展現了非凡的能力。在銀行傳統的不能幹,或者說不想乾的層面領域,比如高頻交易、成本較高的領域、片斷化數據難以做的業務領域,利用大數據能很好地檢測它,使原來的價值能夠轉化為可以商業化經營的資產。因此,持有數據資產的這些機構,或者具備這些核心技術能力的互聯網公司就變成了非常有競爭力的一支社會力量。

其次,大數據在運營管理層面給傳統銀行的變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比如說在獲客層面、精細化經營。傳統銀行的標準化過於千臉一面。大數據可以做到更人性化的服務。

此外就是在經營的思維方式層面。互聯網思維賦予了互聯網企業更加豐富的客戶服務手段,這裡包括用戶思維、極致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等一系列。因為數據的改變,導致了整體思維營銷層面的、獲客層面的、服務層面的、運營層面等等一系列的方式改變。對於整個社會來講,改變的不只一小段,而是從基因層面發生了很大的變革。

更為深刻的背景是一方面長尾客戶融資難,得不到解決,比如小額貸款難、貴、繁。另一個層面,從理財角度,小額的大眾理財資金沒有渠道。在這種背景下,金融業整個盈利情況良好,但是整體的實體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困難。

在國家號召萬眾創新大眾創新的雙創熱潮中,互聯網企業利用了突破性思維和前所未有的創新工具在互聯網金融層面異軍突起。當然,還得益於金融監管當時是用行業監管的角度來做監管工作,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很有力的社會環境基礎,使得互聯網金融出現了快速的發展趨勢。

特別是2013年餘額寶橫空出世,使得大家把2013年作為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元年。2014到2016年之間,P2P讓大家感覺到互聯網金融春天的到來。

從整體上看,互聯網金融表現出的繁榮不是偶然的,相對來看,傳統銀行門檻高,流程長,體驗差,廣為垢病的信貸體制,以及背後形成的一些決策模式,或者說思維,或者是基因層面的限制,變得就非常難以克服,或者難以改變。首先是以財報為基礎,其次是專家集控模式,以及甲方思維的營銷思路,這些都導致了大家在面臨互聯網信貸的時候,給傳統銀行捏了一把汗。


傳統銀行的應對之道

傳統銀行在這方面能不能應對呢?如何應對呢?

以工商銀行為例,我們最近幾年在金融科技的武裝下,傳統信貸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這個變化還很難說已經成功了,前面的道路還困難重重。

傳統銀行在這方面有它自己的優勢。其實銀行業是一個數字產業,是一個信息產業。以工商銀行為例,我們可能稱之為最大的金融信息公司,或者金融軟體公司。我們有1.4萬人從事軟體,從事科技。從這個角度看,它足以是金融行業里最大的信息科技公司。保存的信息周期也比較長,信息質量也好,整個完整性也比較高。

其他銀行也一樣,信息存儲總量都已經超過有效的信息存儲量都超過好多個PB。如果加上一些結構化的、非結構化的都加上,基本上都是幾十個PB。信息的整個優勢非常明顯,個人客戶和法人客戶的違約損失率這塊積累差不多都有十來年的積累數據,這裡是我們做信息、做信貸所不可缺少的資產。

第二,信用優勢,我們從銀行角度看,本來就是經營信用的企業,它具有一系列的信息優勢,信用管理的優勢。另外積累了長期的信用,在最近幾年,業務集成了自身的電商平台。

第三,從另外的角度看我們的專業優勢體現在線下,我們有1.7萬家線下機構有專業的風控優勢和大量的線下人員支持。最近幾年我們也注重產品建設,通過大型的央企共同建場景平台,也通過跟蒙牛、益海嘉里等大企業建成了數據共享場景的平台。

我們也開始注重原來既定在系統內的數據,比如說我們對於行業內的數據、政府數據、社會數據、合作方數據,通過兩個維度,一方面是用大數據技術來開發產品,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小數據的價值。

所以,我們在數據處理層面形成了兩大體系,大家可能非常關注大數據,其實大數據的價值比較低,要加工它的能力,加工我們的工具確實在不斷發展的過程里。但是,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恰恰是價值非常豐厚的小數據成了我們銀行發展網路信貸的關鍵。

另外銀行也開始注重客戶體驗。在這些年,傳統的互聯網體驗和銀行最大的差異在於我們在數據的應用能力層面的變化。關於數據接入,互聯網企業可能有巨大的優勢,傳統銀行一般憑藉網上銀行接入,目前工商銀行提供了從數據入口層面建成了獲客優勢,給了客戶良好的體驗,奠定了比較好的信息環境。

在互聯網的思維層面,我們對外部通過大數據降低准入門檻,改善客戶的數據操作體驗。在內部通過提升業務效率,降低業務成本和改善風控模型,使整個不管是在營銷端的獲客還是在業務處理層面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改善。

目前來看,整個銀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體現在某塊業務可能沒有錢賺,可能全部付出了。但是,為了數據,為了整體的金融發展,可能價值在另一方面得到了升華,得到了體現。

工商銀行如何應用新技術

具體來說,在新技術的應用層面,我們做了幾件事。

第一塊還是大數據的應用,無論是在信息的儲存,還是信息的加工和決策層面,我們進行了三方面的變革,在電子化信息、網路化傳輸和系統化校驗層面運用了新技術,使操作風險大幅度下降,使操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使客戶體驗大幅度得到改善。

其次在新技術應用層面,傳統以資產負債表為主,面向人工的二維的、低頻的、專業的風控模式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改成了面向機器多維高頻和模型化的處理,這為智能化的信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個層面就是最近幾年很火的區塊鏈技術,我們也建立了七大實驗室。其中運用區塊鏈技術我們很好地解構了從供應鏈到產業鏈的升級。供應鏈我們傳統最多做的是物流金融和保理。但是對於核心企業來講,它要注重的是經銷商,它要注重的是多級供應鏈,或者整個產業鏈里最薄弱的環節資金需求。這個問題銀行業一直得不到解決,但是用區塊鏈能夠很好地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另外用物聯網解構實物數據化的風險,商品融資很容易被假的張冠李戴模式所害,使得大家不敢在金融領域層面投入大的資金。但是,用物聯網技術就很好地、完美地解構了參單融資的風險。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我們已經搭建了一個面向傳統金融和電子商務,或者說互聯網經濟的一個融資體系。一方面對於標準化的業務我們採取了全線上經營,對於場景化的業務,我們採取嵌入化、數據化經營。


掙脫傳統理念桎梏

傳統銀行業在網路信貸層面走出了一條艱難的路,但是目前整個銀行業還必須掙脫傳統的理念桎梏,這個傳統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基礎信貸制度還需要得到突破。原來以綜合受性為基礎的體系必須要得到突破。

其次,在經營模式層面,在運營的集中度層面和快速反應層面依然要得到突破。

第三就是在風險控制層面,理念必須要建立在收益覆蓋風險的基礎上的運營模式,而不是對於風險的一味厭惡。

第四在資源配置上必須適應網路的需求,要快速響應,而且要清晰。

講完傳統銀行的應對思路和目前的現狀,我們好像還沒有回答到底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信貸哪個是問題。其實兩段我們已經很好地總結了,傳統信貸有傳統信貸的優勢,在改變,新的互聯網信貸模式也在悄然發生一些改變。

首先,我們要認知的是互聯網信貸面對的是誰,服務的是誰。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金融可以脫離實體,而實體可以脫離銀行來去獨資做金融的運行,這個路走不遠。

第二就要精細分工,誰跟誰,銀行跟社會化金融機構,誰都離不開誰。只有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精誠團結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我覺得大家的共同目標就是「無感金融」,而不是「去金融」。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銀行,面對的是有局限性的,產品金融、數據金融和資產金融是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我們覺得它也是普惠金融的未來,大客戶不需要網路融資,網路融資是面向普惠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雷鋒網AI金融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谷歌舉行年度新品發布會;滴滴否認收購ofo傳聞;戴姆勒或在華成立網約車合資公司
華為完成首個5G測試;央行搭建區塊鏈平台;蘋果將於今夜凌晨舉行發布會;蔚來汽車明日在美上市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