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我是雷殿生,1963年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人。在1998-2008這十年中,徒步走遍中國,總行程81000公里,是世界上連續徒步距離最遠的人,也是歷史上隻身徒步穿越羅布泊無人區的第一人。

羅布泊,被稱為「死亡之海」。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捨生忘死,深入其中,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這更為羅布泊披上了神秘的面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古往今來很多孤魂野鬼在此遊盪,枯骨到處皆是。東晉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時,曾寫到「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遇者則死,無一全者……」。許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遠的地方,不可思議的事時有發生。

1949年,從重慶飛往迪化(烏魯木齊)的一架飛機,在鄯善縣上空失蹤。1958年卻在羅布泊東部發現了它,機上人員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飛機本來是西北方向飛行,為什麼突然改變航線飛向正南?

1950年,解放軍剿匪部隊一名警衛員失蹤,事隔30餘年後,地質隊竟在遠離出事地點百餘公里的羅布泊南岸紅柳溝中發現了他的遺體。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考察時失蹤,國家出動了飛機、軍隊、警犬,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地毯式搜索,卻一無所獲。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輛客貨小汽車去羅布泊找水晶礦,一去不返。兩年後,人們在一陡坡下發現3具卧乾屍。汽車距離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蘭農場職工3人乘一輛北京吉普車去羅布泊探寶而失蹤。後來的探險家在距樓蘭17公里處發現了其中2人的屍體,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汽車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國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徒步孤身探險中失蹤。當直升飛機發現他的屍體時,法醫鑒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於偏離原定軌跡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終乾渴而死。死後,人們發現他的頭部朝著上海的方向。

1997年,一家3口在父親的帶領下,前往樓蘭附近尋寶,結果一去不復返,最後3人屍體被人發現。

1997年,昌吉有4個人開著大卡車,到羅布泊南岸的紅柳溝找金礦,結果沒有了消息。1998年,有人在紅柳溝附近找到了4具屍體和一部爛車……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神秘的失蹤和不忍目睹的屍體,為羅布泊披上恐怖的外衣和詭譎的光環。

以往的穿越都是縱向,僅百餘公里;這次穿越是橫向,一千餘公里,且絕大部分是無人區,這條路線沒有任何人徒步嘗試過。羅布荒原的西部比較容易穿越;東部儘是荒漠戈壁,無人敢逾越。我選擇了徒步穿越東部無人區,這不啻是一次極限挑戰。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踽踽獨行,是什麼滋味?日復一日地獨行,又是什麼滋味?我排遣孤獨的方式很多:跟自然對話,跟歷史對話,跟前面的目的地對話……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冷嘲熱諷,耐得住孤獨,忘卻自我,忘卻比對,忘卻世間的種種誘惑。面對發生在眼前的詭異事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科學去解釋它,然後吹著口哨,唱著歌曲,一直地走下去。這就是我的生存狀態。

隆重的壯行

2008年10月12日,早晨起來,黑龍江、甘肅的新聞記者一片忙碌,調試設備,準備現場。九點鐘,他們為我安排了一個「為雷殿生徒步穿行羅布泊壯行」的儀式。過去,總以為記者很瀟洒,沒想到如此辛苦,終日為新聞節目的「看點」嘔心瀝血,奔波勞碌。那些轉瞬即逝的電視畫面,蘊含著常人不知的辛苦。

今天,我從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出發,向羅布荒原東部無人區挺進,開始了真正的橫跨羅布泊的穿越之旅。

下午,我將進入新疆若羌縣的三壟沙地段。三壟沙地區屬於沙山和戈壁荒漠相結合的地貌,未來兩天我都將在這樣的地貌上行走。以前,三壟沙地區並沒有沙山,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只因為新疆百里風區的狂風經過這裡時一般都會減弱,風力一弱,它裹帶的大量沙礫紛紛落下,聚沙成塔,經過多年的堆積逐漸形成了沙山。所以,這裡的沙山也成了考察羅布泊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參考。我除了要記錄這裡的地貌特徵外,最重要的還是完成徒步穿越計劃。

2008年10月12日下午7點,,抵達了新疆若羌縣境內的三壟沙地區。我走在滿地黑色碎石的戈壁灘上,光禿禿的山,沒有一點植被,長滿了見稜見角的黑石頭。

三壟沙原是古羅布泊的一部分。它最有趣的地理現象是顛覆了我們常說的一句俚語「山不轉水轉」,這裡的沙山土丘會「轉」。我親眼看見一道舊車轍的一段被流動的沙丘壓在下面。三壟沙是一條橫亘於羅布泊東部地區的流動沙丘帶,受東北風影響,不停地遊動。在山頂上,沙粒隨風遊走,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長長的「沙線」,這是一道難得一見的奇景。

睡在魔鬼的懷裡

今夜,我要睡在雅丹沙包地貌里,為了不被它們「走動」時踩著,我把帳篷搭在它們的西南一側。傳說,三壟沙也是魔鬼經常出沒的地方。今天是農曆九月十四,月亮基本圓了,天上的繁星,似乎變成了鬼魅的眼睛,不停地沖著我眨巴,很有些恐怖。隨著氣溫急劇下降,萬籟俱寂中猛然爆出一驚一乍的聲響。我強作鎮定,想必這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接下來的一幕,卻讓我真的有點毛骨悚然了!

帳篷外時而有些鬼哭狼嚎似的嗚咽,但並無其他動靜,我握緊長刀!禁閉雙眼!想快點睡著也許就能度過這一關。迷迷糊糊中我睡著了,但當我再次醒來時,我發現我帳篷的拉鎖居然被拉開了一點!要知道十年的野外宿營經歷,我每次都是講它鎖的緊緊的,怎麼可能有一段拉開的?睡時攥在手裡的長刀居然不在手裡了,而當我在帳篷的角落裡找到那把刀時,冷汗從我的脊樑嗖的一下流了下來!

長刀被完全插入了鞘里!按照我這十年宿營的習慣,睡覺時我的刀都是半出鞘的,力圖在夜裡有事情時能夠迅速反應,做出還擊,這次也不例外!可現在刀居然完全在鞘里了!而且當我再次要拔出的時候真的費了很大的力氣!這把跟了我十年的刀,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哪裡還能睡得著!就這樣坐著抱著到直到天亮!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倒是相安無事!

當年,行經此地的東晉名僧法顯,在這裡也被嚇得毛骨悚然,他說「沙河中多有惡鬼熱風」。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中稱此處「少禽多鬼怪」。當地的各種傳說,更是驚心動魄。

我知道,按照科學分析,這「惡鬼」和「鬼怪」,是沙山、土丘、石頭熱脹冷縮的發出的聲響,還有大風受到雅丹阻擋而發出不同音階風聲的合奏。但,這只是科學上的解釋。

如果各位覺得羅布泊中的怪事也就不過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後面發生的事情我更是無法解釋!至今想起仍然有些後怕!

日期與時間

2008年10月13日上午7點,沿著庫魯塔格山脈邊緣行走。

2008年10月13日下午6點34分,在庫魯克塔格山的山坡上露營。

天氣

晴,氣溫略低,小風。

飲食狀況

壓縮食品,礦泉水,晚餐麵條、雞蛋、蔬菜。

夜宿情況

在庫魯克塔格山露營。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清晨,天空晴朗,沒有一絲雲彩,氣溫略低。我收拾起帳篷,吃過早飯,沿著庫魯克塔格山脈西行。一路高高低低,坑坎溝壑,遍地的碎石岩塊。這條路是從玉門關過來的。古籍文字記載,從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起,這裡的「玉石之路」、「絲綢之路」上,便駝鈴聲叮咚了幾千年。在佛教史上,我國著名僧侶法顯、宋雲、惠生、玄奘等,都途徑這裡。可如今,路被荒廢了,看不見車輛行人,偶爾會看到一些被人丟棄的衣服或日用品,最多見的是鞋子,有的整整齊齊擺放在一起,朝著東方;有的隨意丟掉。還有破舊的印有某旅行社字樣的舊背包、吃剩的干饅頭。這些生活垃圾被空氣和大地吸幹了水分,成了「木乃伊」。這裡是世界同緯度地區最乾旱的地方,任何失去生命或呵護的東西,都難以保持自己原來的水分。

這次徒步跨越羅布荒原,絕大部分在若羌縣境內。

荒漠淘金人

下午3點,庫魯克塔格山脈一個山坡上出現一個碩大的「金」字,是用白色石頭擺的,紅十井採金礦到了。十年的行走,我接觸過許多小金礦,直觀的感覺,淘金人的生活條件惡劣,更接近歷史。

這裡到處都是礦坑,幾米、幾十米不等,廢棄礦坑比比皆是。淘金人有新疆的,還有甘肅的。據他們說,在紅十井有100多個淘金人分散在各個山頭上,挖掘礦坑。似乎沒有什麼規劃,到處亂挖,個別山丘竟多達四五百個小礦坑。這對於本來寸草不生的庫魯克塔格山脈,不啻雪上加霜。

我接觸了幾個淘金人,都純樸善良,過著苦行僧般的日子。可他們似乎並不覺得勞苦,言談中不乏幽默。

在一個簡易的土屋門口,我和兩個採金工人攀談。一個中年的採金師傅、一個小夥子。採金師傅是個大胖子,皮膚黝黑,身材魁梧,蓄著漂亮的小鬍子。起初,他有些拘謹,目光獃滯,說話也含糊不清,加上長時間不能洗澡,身上散發出刺鼻的氣味。過了一會兒,才自如起來,話也多了。他對我說,這些零零星星的淘金人,每年三月進來,十一月左右撤出。因為長時期在乾旱高溫和風沙中作業,常有人患病不治而死。

這裡自然環境極為惡劣,不通公共汽車,與外界隔絕,缺醫少葯,距離最近的村鎮要走一天的路程。

他疑惑地問我:「你到這裡幹什麼?」

我告訴他,是在徒步走遍中國,這是最後一段——穿越羅布荒原。

他聽了,特別震驚,覺得不可思議。眼神中的詫異就像我詫異他們的生存環境一樣。

這兩個工人對我的熱情和關懷是發自心底的,沒有絲毫的功利。金礦師傅對我說:「知道么,我來到這裡,很久都不能出去一次,見到的唯一的人,就是幾個月才來一回給我們送補給的人。我每年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呆幾天。」

我若不是親眼看見,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採金工人是怎樣長時間生活在這種地方的。我看了他們的住房,和東北早年的「地窨子」、「干打壘」差不多,在土丘挖出四框,在上面橫幾道梁,再覆蓋些草或是其他東西,用來遮風擋雨。沒有玻璃窗,室內全靠煤油燈照明。

採金師傅解釋說,也曾蓋過一些鐵皮房子,但戈壁上經常刮沙塵暴,那種房子經不住,鐵皮蓋說掀翻就掀翻了。他們只好住在這裡面,雖黑洞洞的,卻安全可靠。

我問他:「為什麼要來這裡吃苦?」

他說:開始的時候,我們想好好賺一點錢,養活家人。沒想到在這裡一呆就這麼久。與世隔絕了這麼長的時間,出去了反而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了。他說,我們這裡有八九年都沒回過家的工人。大家在一起開玩笑時,那個工人自我解嘲說,媳婦都不知道是誰的媳婦了!礦上沒有電視,沒有廣播,唯一的娛樂是看錄像片。

他給我講了很多關於羅布泊的故事,包括有不少走進羅布泊的遇難者,有的被他們救活了,有的在湖灘上迷路死了變成乾屍,看著可憐,就地掩埋了。有的手裡始終還攥著空了的水瓶,從他們猙獰的面目中就能得知在最後的時刻,他們是多麼的痛苦!他勸我:「回去吧。設備再先進,一個人孤身進去終究還是很危險的。」我謝過他的好心,說自己一定要堅持走下去。他不再說什麼了。

我怎麼會不知道危險呢!但為了心中的夢想我不能放棄。既然已經選擇了前行,後面就沒有了退路。多年的行走經驗,讓我覺得在面對困難、艱險、猛獸的時候,絕對不能逃避,因為你越逃它就會越追你,你根本逃不出去。既然逃不掉,不如與它來一場搏鬥,亮劍才有勝利。

我繼續趕路,又遇到一個神色憂鬱的淘金師傅。他住在半地下的土屋裡,本來是個鐵匠,從小跟著父親圍著火爐打鐵,靠打鐮刀、坎土曼和鐵器活兒維持生活。他不願意打鐵,不願意的原因不是嫌大鎚太重,而是拼死拼活地干,到頭來還是住破爛房子。於是,他上了金礦,想賺錢蓋一間新房子,給未婚妻做一件漂亮的金首飾。我問他,願望實現了嗎?他苦笑說,沒有。錢都讓老闆掙去了,未婚妻也去了內地,聽說嫁給了別人。

他對羅布泊一帶非常熟悉,得知我單獨徒步穿越羅布泊,很是感動,送了我一些食物,並詳細地向我說明了去湖心的路線。分別時,他端給我一碗帶有鹹味的水又給了我一個饢。他常年就吃這個。

紅十井金礦是1973年才發現的,雖說立了村子,也有名無實。

一整天,我一直沿著庫魯克塔格山脈邊緣行走。這座山在一般的地圖上找不到,但凡是去過羅布泊的人都會記得它。庫魯克塔格山脈可以引以自豪的有兩件大事:其一,東西走向的山脈幾乎橫亘整個羅布泊北岸,如同一道屏障抵禦著荒漠對羅布泊的侵襲;其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裡爆炸。

庫魯克塔格山蘊藏著無數的地下礦藏,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在路邊,我發現一堆裸露出來的頁岩,層層疊疊,非常特別,不知道是什麼寶貝。

傍晚,颳起了風。風吹進嘴裡,除了裹帶了細沙,還裹帶了鹽鹼粉末,又苦又咸,特別乾燥。一會兒工夫,我的嘴唇被吹裂了,煞得疼痛難忍。只好停下來,就地露營,鑽進帳篷里休息。

今天,我走了近40公里。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西部沙漠,撒哈拉沙漠埃及

頑強的駱駝刺

早晨醒來,聽見帳篷外呼呼作響的風聲,掀開帳篷,東山頂端照射下來的第一縷陽光便擠了進來。放在門口的溫度計顯示7℃,好一個暖和的早晨!

今天仍行走在庫魯塔格山脈的邊緣地帶。這座山海拔高度平均在1109米,屬於低山丘陵,幾乎沒有任何植被,也沒有任何野生動物,是個沒有生命跡象的死山。唯一有點變化的是山體的顏色,有黑山、灰山、黃山、紅山、白山,黑灰是它的主色調。山下是戈壁灘,幾乎沒有植被,寸草不生。我從早晨一直走到了太陽高懸在頭頂上,舉目四望,依舊是滿目的荒涼,除了戈壁、石頭、禿山,沒有別的。這種旅行非常枯燥,需要好心態,我用心去唱兒時學會的革命進行曲,用來保持自己的樂觀情緒。

11點51分,地貌出現了變化,眼前的戈壁灘上散布著一個個沙丘。沙丘黃澄澄的,上面似乎有植被,只是看不見綠色。走到跟前,眼前一亮,原來上面長滿了一種叫「駱駝刺」的植物。在寸草不生的荒漠里,它居然能蓬蓬勃勃地連成片,真是生命的奇蹟!帶刺的細枝上,點綴著星星點點的綠葉片,像一群可愛的綠色小精靈,發散著生命的信息。

它能頑強地活在戈壁沙漠,在於發達的根部能深深地扎進沙地下的濕土,獲取生命之源——水。

於是,人們將它擬人化了,賦予給它頑強不屈的品性,堅韌不拔的精神,腳踏實地的作風,昂揚向上的風采,和諧團結的楷模……通過這些讚頌,對它表達無限的喜愛和尊崇。其實,我覺得它的本性是頑草,看似挑戰自然,實則挑戰自我,它在挑戰中終於把自己變成今天的模樣。

有了駱駝刺沙墩,野駱駝就不遠了。駱駝刺是一種非常不受食草動物喜歡的食物,只有駱駝、特別是野駱駝才肯吃它。它是瀕臨滅絕的野駱駝最後的生存底線。

這兒屬於庫姆塔格沙漠的邊緣,氣候極其乾旱,干沙層深厚,年降雨量平均只有20毫米左右,而年蒸發量卻高達2700毫米以上。因此,這裡只能生長駱駝刺這種超旱沙生植物。

中午,我順利地找到了協作團隊後勤保障人員給我預埋的飲用水和饢、麵包、火腿腸。這是他們第一次預埋,相當豐盛,我坐在沙丘旁,大快朵頤。

饢是新疆最具特色的食品,在所有的集鎮都有蒙面的維吾爾女子端坐在路邊賣饢,饢盛在紅柳筐里,泛著金燦燦的麥黃色,十分誘人。饢的特點是酥脆、有咸滋味,可以不用其他東西佐餐,只要有一杯水就可以了。

我咬了一口,很地道,滿口的麵粉香。人在旅途,能有這種「飯來張開、水來伸手」的待遇,是絕對不可以想像的奢侈。感謝協作團隊的後勤保障人員,感謝協作團隊負責人劉和平先生。

預埋食物是一種關乎人的生命的工作,需要豐富的經驗,選擇預埋點極端重要。人在自然界最脆弱,沒有駱駝刺的生存能力,在沙漠里行走,斷水是最大的危險。當年,余純順從土垠出發走進羅布泊,在距湖心17公里處迷失了方向,就因為沒找到預埋點而遇難,遇難地僅離預埋點2公里。

第十天:尋找彭加木

日期與時間

2008年10月18日,彭加木紀念碑一帶。

天氣

晴,陣風,5℃—34℃。

飲食狀況

饢,航天食品,1公斤水。

夜宿情況

在彭加木紀念碑旁宿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當彭加木烈士的妻子站在大漠上向著不歸的英魂吟詠時,該是多麼凄美,多麼悲涼!為了她最後的囑託,雖飲水將盡,我還是毅然決然地投入尋找彭加木遺體的行動……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中國羅布泊探險隊抵達彭加木失蹤地

烈士夫人的遺囑

清晨起來,已然8點20分了,氣溫為5℃。按照計劃,黑龍江電視台的記者要在明天上午採訪我拜謁彭加木的新聞。昨天,在預埋點得到2公斤水,喝掉了一半,明智的選擇是老老實實地呆在帳篷里,等待記者們的到來,他們車上有足夠的水和各種給養。

彭加木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英雄。他是中國傑出的科學家,廣東番禹人,畢業於南京中山大學農學院。先後擔任北京大學農學院土壤系助教,中國科學院助理員,助理研究員,上海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還是全國人大代表。1979年,他主動要求去新疆工作,擔任了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雖身患癌症,先後三次進入羅布泊探險,1980年6月17日上午10時,因考察隊缺水,他主動出去為大家找水,不幸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我把一直隨身攜帶五星紅旗莊重地插在紀念碑前,肅立默哀,祭拜彭先生。也不知他老人家生前是否喜歡喝酒,但還是打開一瓶從家鄉帶來的白酒,一半酹在紀念碑上,一半自己喝了,算是與老前輩相知共醉吧!

紀念碑的附近有許多斷碣殘碑,橫七豎八地倒在沙地上。一一仔細看過,都是旅行探險者立的,紀念自己到此一游。碑不是可以隨便立的,是用於紀事頌德的。如功德碑、紀念碑、頌碑、墓碑等,「到此一游」就立碑,未免太輕率。立的隨便,碎的也容易。不知這些碑是人為打碎的,還是被風吹倒掉摔碎的,總之是碎了,唯有彭加木紀念碑屹立26年不倒不傾。

紀念碑前埋個盒子,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打開,裡面有一張黑白五寸的彭加木的照片,目光炯炯,眼神里透著堅定、果敢的英雄氣概,寬寬的額頭昭示著他的聰明和睿智,可惜,蒼天不佑,讓這位充滿時代激情的知識分子英年早逝了。

盒子裡面還有一張被撕成兩半的信箋,拼在一起,還很完整,是彭加木夫人夏淑芳女士的生前親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加木,你帶回的夜光杯己經碎了,我在敦煌又買回兩隻,以做紀念!衷心的祝願,路過此處的尊敬的同志們能在周圍找到彭加木的遺體,萬分的感謝與期望!

我登時血往上涌。這是烈士夫人的囑託,這是烈士夫人生前的遺願,字字重如千斤。我帶上僅有的一壺水,義無反顧,去尋找英雄的遺體。這是我的義務,也是我的責任。

夏女士曾三次來這裡。第二次隨新疆分院來時,放眼茫茫大漠,淚如泉湧,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然而,尋找彭加木遺體已成了她未了的心愿,2003年,她病逝於上海。

「醉卧疆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不忍卒讀,我淚如泉湧,字字凝含著彭先生夫妻之情,張揚著烈士不歸的悲壯……

關於彭加木失蹤,社會上有種種傳聞,多數是無稽之談,比如:有人臆斷彭加木被外星人接走了;還有人說上了前蘇聯的直升飛機、逃亡美國;甚至認為彭加木被有分歧的同行科考人員殺害了。還有人猜測是迷失方向,找不到宿營地而被渴死,或被沼澤吞沒,或被突然坍塌的雅丹掩埋,甚至被狼群吃掉,或在蘆葦塘里躲避炎熱暈倒,被風沙掩埋。彭加木失蹤的那天,羅布泊的氣溫高達近60℃,第二天又颳起了10級沙塵暴,彭加木肯定是犧牲了。可是,總不能死不見屍啊!


我在偶像余純順的墓地,給勇士灑酒祭奠,進行「靈魂對話」,並決定住在墓地旁,陪偶像度過一個晚上。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當晚,我喝了點酒,躲在帳篷里寫日記。

突然,帳篷里出現一個毛巾大小的黑影,一下子捂住我的嘴,緊緊勒住我的脖子。我驚慌之下,抽出隨身的長刀奮力揮動,終於把黑影趕跑。

我使勁搖搖頭,剛才那個黑影是自己的夢魘?還是傳說中的「鬼上身」?

過了一會兒,余純順墓地方向傳來一陣斷斷續續、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聲音,好像傳說中的「夜梟」也就是貓頭鷹的叫聲,在靜謐的夜裡顯得格外驚悚。但這裡是羅布泊無人區,哪裡來的貓頭鷹?

我握緊了手中的刀,不敢入睡,一夜無眠。這是我漫長旅途中,第二次不敢入眠。

「雷殿生徒步日誌」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時的詭異經歷

第31天,我終於走出羅布泊,創造了世界紀錄,我朝著羅布泊的方向跪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