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人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每個人都在修行

人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每個人都在修行

10月18日,與您相約!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經典誦讀

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的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聽《傅雷家書》,人生如過關,應當修行~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著名的《傅雷家書》。我們先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的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朋友問:「生活為什麼這麼難?!」生活本來就很難,人生不太容易。中考,高考,找工作;加班,競爭上崗,苛刻的老闆;車貸,房貸,難找對象,年輕時恨自己沒錢,有錢時人漸漸老去。其實大多數人都如此,只是你覺得一切很難,而他們只是覺得一切理所當然。

人生面對諸多問題,高房價高物價與經濟壓力,社會環境的傷害如犯罪,交通安全,有毒食品等,夫妻感情問題與吵架,孩子的教育與成績壓力,更年期面對青春期的心理危機,孩子網癮遊戲癮,社會的攀比與臉面,與親戚朋友同學同事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工作中的勾心鬥角與老闆的壓榨,人生的挫折例如工作事業的挫折,人際糾紛以及帶來的心理壓抑與苦悶,家人與自己的健康問題與身體有病……

特別是孩子的教育,要求太高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不管又怕孩子變壞或者沒有成績,生活往往充滿了焦慮、苦惱、憂傷、 彷徨和無奈,「人為什麼么活得很累?」「我為什麼與別人搞不好關係」「為何我總有一種壓抑鬱悶感」「我為什麼總愛發火」。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它們也是今日中國許多人面臨的問題,這是轉型時期普遍存在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機。

人生問題的現成答案是沒有的,生活之謎,答案只能靠每個人自己去尋求探索。

人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每個人都是在修行。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的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詩歌賞讀

生活中有許多司空見慣的情形,如果一旦有詩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聽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感受詩人的辛辣諷刺!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生活中有許多司空見慣的情形,如果一旦有詩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一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紳,唐朝宰相、詩人,二十七歲時中進士,他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這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這一問題。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這首詩和「鋤禾日當午」兩首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壇,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繫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閑田」的大豐收景象里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本詩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里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這些辛苦並換來了大量的糧食,該說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後一句卻凌空一轉,來了個「農夫猶餓死」的事實。這樣,前後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從對比中去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觀點告訴讀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最後,詩的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誦,也是這兩首小詩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原因。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感受詩人的辛辣諷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因為這4個字,註定我一往情深
如「過來人」回首「過來事」般,感情創傷這樣面對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