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嫌瑞士貴的,我們來好好算算賬

嫌瑞士貴的,我們來好好算算賬

原標題:嫌瑞士貴的,我們來好好算算賬


說起國內大城市近年來的生活成本提升,那就是一部血淚史。



根據2018年美世Mercer的全球大城市生活成本排名,北京和上海已經光榮地進入了全球前十,一個第七,一個第九。


此處應有掌聲。

把這張榜單再往下拉,會發現更多熟悉的名字



深圳第12,廣州第15,之後還有南京、台北、天津、成都等等。


如果加上榜首的香港,和台北,兩岸三地位於前30位的上榜城市多達7座。


其實回過頭想想,同樣上榜的瑞士城市也不少:蘇黎世、伯爾尼、日內瓦都榜上有名。


在物價出名貴、稅出名低、收入出名高的瑞士過日子,是不是就爽翻了呢?


今天,我們就詳細聊聊這個話題


-收入端:瑞士人到底收入有多高?-



要了解瑞士人收入到底有多高,問問他們的鄰居——德國人、奧地利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是否願意來瑞士工作就知道了。

如果你在瑞士或德國找一個類似的工作崗位,工資的大致換算是這樣的:


——年薪在7萬歐元以下的崗位同樣的位置,在瑞士可以拿到兩倍的瑞士法郎的薪水,即5萬歐元年薪的崗位,在瑞士基本就是10萬瑞郎一年;


——年薪在7萬歐元以上的崗位,同樣的位置,在瑞士可以拿到乘以1.8倍左右的瑞士法郎的薪水,即10萬歐元年薪的崗位,在瑞士基本就是18萬瑞郎一年。


——按照目前歐元EUR兌瑞士法郎CHF的匯率,大約1:1.1465計算,實際上,瑞士的薪資水平大約是德國的150%-160%左右


——當然,不同行業、年資、經歷的崗位薪酬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不能一概而論;但至少一點是肯定的,瑞士人拿工資這端還是相當有誘惑力的。


關鍵是,德國人的工資,在全歐洲來看,絕對不算低的。



大家來看這張圖,這是歐洲統計局Eurostat 2016年的數據,分析的是歐洲各國人均稅前工資的水平:德國整體上是人均每月2302歐元左右的收入,考慮到德國8200萬人的巨大人口基數,這個數字已經不低了。


德國的近鄰奧地利是2324歐元每月,東歐鄰國波蘭是可憐的793歐元,捷克是932歐元。


英國摺合2383歐元每月,義大利北部有1758歐元,西班牙1749歐元.

北歐國家都高些,這個也符合大家的印象——福利好收入高嘛,但是瑞典也不過折算下來2458歐元,挪威3395歐元。


但是,請看瑞士,碾壓式的摺合4887歐元每月的人均收入,按照今天的匯率牌價,相當於34388元人民幣!

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2018年的最新數據,瑞士的人均月工資已經達到了6200瑞郎左右,摺合約4.3萬人民幣!

蘇黎世的小時工資摺合33歐元/小時,德國首都柏林的小時工資是19.9歐元。


聽起來的確是爽翻了的樣子。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工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他那些看似能跟它類比的國家的數字其實沒啥意義——你跟我說摩納哥大公國人均收入還5000多歐元呢,盧森堡也有4500多呢,拜託能在這兩個地方生活和報稅的人,基本已經脫離了我們日常討論生活水平的圈層了好不好!!!



拿瑞郎的同學,的確比拿歐元的同學, 豪氣一些。


-支出端:硬幣的另一面-


然而,我們並不能單純地得出結論說,瑞士日子就一定很好過。

高收入與高物價是共生的,瑞士除了基礎生活消費還可以之外,所有跟人力資本相關的服務業收費,都是比較貴的。


前兩天,有篇《一放假就出國玩?因為我們實在是太窮了!》的文章,其中的女生就哀嘆,「有了孩子,一個月房租+醫保+一個小朋友的托兒費,就5000多瑞郎進去了,而稅前人均收入6200,稅後也就5000多。」


這個說的也是實情。



瑞士幾乎遍地可見的Migros超市,其實日用品和食品並不算貴


麵包:普遍在2-3瑞郎


小罐酸奶:0.65-0.85瑞郎


雞蛋一盒6個:3.6瑞郎


巧克力100g:5-6瑞郎


以前筆者在瑞士生活的時候,Migros裡面的自助餐廳是經常去的,吃個套餐,飲料+正餐+麵包+甜點,20-30瑞郎也就搞定了,經濟實惠。


但是一旦涉及到人力資本投入的服務,真的是很貴


比如看病,如果你沒買好的保險的話,分分鐘就是好幾千瑞郎出去了;


還有比如藥房,藥房工作是瑞士幾乎最高收入的行業之一,人均工資接近9000瑞郎每月。羊毛出在羊身上,養好身體,買好保險最關鍵。



根據最新的統計,瑞士例如蘇黎世這樣的城市,戶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大概是8000瑞郎不到。


聽起來不少。


但是對於蘇黎世這樣消費等級的城市來說,還是有點杯水車薪。


和朋友聚個餐,300-400瑞郎是最起碼的。


只有對於真正的高收入群體來說,瑞士才是天堂般的存在——比如F1車手、銀行家、企業家等等。

比如在瑞士年薪在50萬瑞郎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其適用的所得稅大約為29.4%,相比德國、法國或者其他北歐國家來說,這個簡直就是政府派紅包。


他們可以不在乎這些日常消費。但是老百姓必須在乎。


這也就是為什麼,精打細算的瑞士人都會到周邊國家去消費,或者買個房子啥的,畢竟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還是歐元在周邊國家更強。



-購買力:不能光看巨無霸指數-


說到購買力這個問題,學過經濟學的同學都知道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購買力平價這個概念。


通過計算各國不同物價水平下消費類似商品的價格,來比較貨幣真實的購買力。


如果用PPP方法一算,整個歐洲的工資情況都發生了不同,請看下圖:



德國PPP調整後的人均工資被調整到了2960歐元,這也符合德國相對物價較低,購買力很強的印象;

瑞士則從5000多歐元跌回了4280歐元。


有意思的是,原來慘不忍睹的東歐國家,通過購買力平價調整,幾乎都工資翻翻了——克羅埃西亞更是有1782歐元之多。

順便說句題外話,克羅埃西亞貨幣庫納Kuna,幾乎可以認為和人民幣等值;除了在個別旅遊景區消費略貴,克羅埃西亞全國的消費水平相當適宜,人均吃飯150-200Kuna已經吃的相當不錯;肯出到300-400Kuna一個人,幾乎可以去吃米其林了。

所以總結起來的話,瑞士收入是不錯,但是物價的問題,使得比德國多出來的那60%的收入,可能實際購買力也就多了20%-30%左右。


其實說起來,歐洲大部分國家這些年的收入都在增長



這是2005年歐洲各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同樣來自歐洲統計局,顏色越綠越富,約紅約窮。


到了2015年,北歐還是那麼高,德國法國奧地利都不錯,東歐和葡萄牙還是那個熊樣。


物價和工資漲幅,就是天平的兩端,哪個漲得快,居民的感受就截然相反。


誰不希望工資漲得快呢?

但是跑贏物價漲幅的,又能有多少比例呢?


還有一個數據,經濟學家不太引用的——高素質人才的起薪


能夠給予高素質人才多少合理的起薪,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隱性指標之一。


比如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杭州,工資水平也是水漲船高,從北京、深圳、上海吸引了很多精英。

高素質人才:我們定義為,至少具有碩士以上學歷,40歲以下,且具有所在領域的專長或工作經歷


這張是從德國某獵頭公司獲取的表格,其中顯示:


瑞士對於具有碩士學位的畢業生,擔任財務崗位的起薪約99000瑞郎,法務崗位略高到108000瑞郎,研發人員也能拿到108000瑞郎,最低的Sales Support也有94000瑞郎。

算總賬的話,在瑞士的同學,都可以偷著樂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跟我看歐洲 的精彩文章:

TAG:跟我看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