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你是要做霸王項羽,還是「王八」劉邦呢?

【原創】你是要做霸王項羽,還是「王八」劉邦呢?

原標題:【原創】你是要做霸王項羽,還是「王八」劉邦呢?


編者按:


我教閱讀,崇尚「讀出自我,讀出問題,讀出答案」,堅持閱讀與寫作結合,以我手寫我心,追求「獨立精神,自由思想」。這次作文,鼓勵學生對《鴻門宴》《記念劉和珍君》發表評論,可以課內課外結合,寫讀書筆記,依然是「一半是海水(藍字作文),一半是火焰(紅字點評)」的「自由寫作,合作欣賞」的講評模式。現繼續推出常德市一中476班(高一)學生的佳作,供學生、家長和同行教師的交流指正。




粗析劉項性格差異


常德市一中476班 王雅樊


往往讀《史記》時,會有一種在大寒里喝熱湯的感覺,抑或淬寒的冷劍砭著骨,萬丈冰面下的,是奔涌的岩漿。它太冷了,司馬子長站在穹頂上寫著字,透過天幕的縫觀眾生相,便顯得客觀疏離,不刻意醜化或美化,和司命譜命格一樣冷靜陳述,但難得的是,冰面下岩漿滾燙,於是這客觀淡漠的字裡行間就夾雜了司馬遷其他灼熱的情感,正是這冷熱交替,《史記》就成為了剖析些掩在歷史塵土下或時代墳墓里的事物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此文主要以《鴻門宴》為主要參考來延伸劉項性格問題。



唐朝有一詩人,名章碣,少年時滿心以為是金子總會發光,卻不想這世道總是破銅爛鐵光彩煜煜,他激憤了大半輩子,也因這多種悵惘思緒的影響,極喜弔古傷今,他曾詩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雖是對仇視知識分子的秦皇的諷刺,但以此我們也可以得知劉項皆武夫,可能某些甚至連武夫都算不上,只能充市井潑皮,但最起碼起跑線是沒多大差距的,但造成最後結局的因素,性格佔據了絕大部分。


先論項羽,在現今普遍認知中,他是一個正面人物,「義」是他的代名詞,「勇」是他的個性簽名,但大多課外教輔對其略有偏見,「婦人之仁」等字眼扣到了項羽的頭上。拙見而論,「婦仁」是有的,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自古大勇英雄皆有些許「婦仁」,英雄打娘胎出,娘胎裝羊水,溫柔似水,而歷史上任何英雄身後都會有那麼一個女人,她或是慈母,或是玉面嬌娥,這些女人的愛總會使萬年老玉也溫軟,哪怕這溫軟微不足道。


之於項羽,這總令人聯想到虞姬,那個春花一樣嬌柔的女人,又有苦寒艷花的堅毅,霸王所馳騁的每一處修羅戰場,總能看見那女人蒼白的芙蓉面以及漉了微光的明月眼仁,甚至於在四面楚歌之時,她仍陪在項羽身邊。


項羽的《垓下歌》流傳千古,但其實與之對唱的還有虞姬的一首哀嘆,其最後一句為「賤妾何聊生」,便同時闡明了,之於虞姬,在項羽身上是菟絲花一樣的依附,而從另一方面講,上戰殺敵,起義革命這類男人居多的事,項羽卻時刻把虞姬帶在身邊,我不篤定亂世里女人是否為可有可無的戰利品,也不敢用羅曼情懷來猜測一場曠世愛情,因為即使是被歷史認同了的情感也是要以理性思維來看待的,我不苟同項羽是情種,但就此來看,虞姬在項羽心中肯定是有一定的分量的,這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與憐惜,夾雜了微末的悲憫情懷,如果一個英雄是連「婦仁」的情懷也沒有的英雄,他將如何為一位好的領導者,從而造福百姓?所以哪怕這情緒是微末的,那也同樣值得肯定,而不是一味的極端諷刺。項羽不把女人當完全的附屬品,我且敬他是條真漢子。而正是因為他這樣的胸懷,不說他無才愚昧,反過來講,這是心思單純的體現,更是孤傲至極的體現。



舉個例子,一個人若有抗鼎氣壓萬夫的氣概了,他的心胸是貯滿裘馬清狂的開闊的,因為他自身能力出眾了,便也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了,這胸襟開闊是好,開闊到極致了,就成了孤傲,便是所謂披著胸襟表皮的狹隘。


人皆兩面,以上哪怕我再多對項羽進行了誇耀,那也只是對諸多教輔觀點的狹隘的不滿,但總體來說,我是不喜項羽的。


從原文看,劉項宴席上打太極,不,應當說是劉邦單方面的打太極,沛公深情地言表著衷心,他可能本來還想著這一番衷心要訴到嘴皮子發燥,誰知道這才沒說幾句,項羽已然慷慨原諒,還附贈了一個告密者的姓名。



為曹無傷默哀,上帝愛他。


所以從這裡開始,項羽的博大胸襟上升到了孤傲,又孤傲到了短見愚昧。


看到這裡,我震驚了,可能劉邦也震驚了,西楚霸王的驕傲終是讓他的義勇變成了匹夫之勇。


脫離原文,來到課外,從項羽火燒阿房宮一事來看,一座文化瑰寶在烈火中哀鳴,而遭此劫難的原因,僅只是項羽意欲泄私憤而已,不妨設想,若是項羽最終做了皇帝,只怕是和他「必可取而代之」的秦皇之殘暴有過之而無不及。


個體之善與大局之惡的交集,莫過於項羽。


再說劉邦。



其人圓滑,從不在乎臉上那層薄皮子,他熟知爾虞我詐的權謀圈子裡的生存法則,又善於利用情感做妖刀,且不說他善於用人,張良與樊噲等人是其登上帝位的踏石。


義憤者會罵他小人,我只能說,這是一種適應古今的生存方式。自古大義與江山不可兼得,如同文水與宦水不得同飲。你是要悲苦卻孤傲到九重天上,還是要和美卻媚俗至無間道里?古今中外,無人能解,不可中庸,即使得以融合了,那也是渾濁的混合物。因為哪怕單獨的一片樹葉想逆流而上了,也敵不過順流而下的潮流。但不幸的是,媒體或門客的粉飾能力總是一把好刀,大部分中國人卻因此被迷惑了百千年。



這當然不是說劉邦就全無不可取之處了,相反,他確是個腌臢潑皮出身,鬥雞走狗,薄情寡義,曾多次因逃命而把兒女推下馬車。


作為一個「人」來講,劉邦的確惡大於善,但站在大的角度來想,善於用人的潑皮劉邦雖無賴,但他的國家並沒有延續秦皇的暴政統治,而這皇帝若換成「做人合格為帝凶暴」的項羽了,後果可想而知。


正因為劉邦是這樣的人了,他輕鬆在權謀與人心的江湖裡愉快戲水了,彼處廟堂自為他開,他是全場MVP。

所以結局總是驚人的相似,個體的大勇者因大勇而真真正正地到九重天上去了,而個體的「小人」還在欲界里和美清明著。



另嘴多忍不住再延伸幾句,其實這樣的結局,對於虞姬來說又不失為最圓滿的,以前看張愛玲的散文時,她慣用了其「男權社會裡男人多數都是大豬蹄子」的底色,悟出了這麼一個道理:要是最後黃袍加身的是項羽了,她會得到什麼呢?一座宮殿、數匹綾羅、秋鎖寒室,春深啊苦雨啊,莫名其妙的終身監禁和衰頹的朱顏,以及死後虛偽的追封。



不若這般,就是先後赴死,黃泉相見,留給後人一個《霸王別姬》的凄美愛情的見證,以供美好的追思與寄託。


這麼說來,通篇基調似乎很悲壯,原諒我的劍走偏鋒,即使拙見略偏,但只要是獨立的思想,就絕非歪門邪道,不過是澎湃江河裡千萬滴飛濺的清水罷了,它同樣使得江河更具生命力。



做個總結,萬物兩面,並非絕對,好比劉項二人的雙面性格,上升到思想亦是如此,從上文《霸王別姬》的故事來看,有人對此深受感動,有人對此不屑一顧,或許這取決於年齡與閱歷。但最好的生活方式莫過於,在此兩面的中央試探,即使略有偏向,也不足為道。


但其實我從劉項那裡學到的,以及想表達的唯一的東西,濃縮過後,也只剩下這一句話:最逍遙不過,在浪漫與現實中徘徊。


如同你可以相信項羽是英雄,也可以相信他是暴徒;可以相信劉邦是潑皮,也可以相信他是明君。


由此深思,你是要做霸王項羽,還是「王八」劉邦呢?




你寫我評


晚自習時,當我正徜徉在茫茫題海之時,頭腦有些眩暈,抬頭便望見了雅樊同學,她笑著朝我走來,如沐春風。我瞧見她手中的作文本,便曉得,定是她的大作完成了。


翻開作文本,先是淺淺的掃過,便被她犀利的語言所逗笑,而再次細讀,了解文章細節,理清文章脈絡後,面對雅樊同學很是佩服,簡潔的語句,很有力道,辛辣語言背後,盡顯思想所至之處


開篇形容巜史記》的話語,便是吸引人的,「站在穹頂上寫文字,又透了些天幕的縫,便顯得客觀疏離",文采斐然,而後的「英雄打娘胎出,娘胎裝羊水,溫柔似水",很可愛,仔細一想,倒也確實是那麼回事,至於結尾一句"你是要做霸王還是王八呢?」俏皮而又回味無窮。縱觀雅樊同學的文字,雖不是極""的,卻的確是至簡的,言簡而意賅,恰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之感,寥寥幾筆,而語意全出。



從論文的角度出發,美中不足的是題目給定的是劉項二人的性格,但似乎筆墨重點落在了項羽的性格上,顯得有稍許的失衡,可適當微微調整篇幅,且在論述兩人性格時不妨可以比較而論。總體而言論文的思路很通暢,先言項羽再言劉邦,每段的句子明了,論點明確有理有據,有說服力。

"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讀雅樊同學的文章亦是如此。這是我第二次品析她的文章,每次欣賞她的文章,總有不同的新收穫,新驚喜,受教了。我須勤加努力奮力追趕才行。


另外,即是讀了雅樊的論文,見其對項羽之看法,感受頗深,所以也想談談吾對項羽性格的些許拙見。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也曾統領千軍,馳騁沙場,百二秦關盡在麾下,最後卻慘淡的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結束人生。


細讀巜鴻門宴》,再想想,卻驚人的發現,原來一切早已註定,實力懸殊的劉項二人卻在鴻門宴之後發生了局勢性的大逆轉,在項羽的性格上已初見端倪。



關於一代梟雄的隕落,有多少文人墨客皆駐足嘆惋。杜牧曾題有七言絕句,表達了他對項羽的看法: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我對其尤為贊同,"包羞忍恥是男兒",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這麼淺顯的道理,項羽不懂得,亦或是他根本不想懂。榮耀縛身的他,眼裡已容不得失敗,遭到挫折便含羞自刎。項羽太驕傲了。


對於實力相對弱的劉邦,他根本不放在眼裡,聽到"沛公欲王關中",便絲毫忍不得,立刻"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而在鴻門宴上,見劉邦便毫不遮掩,把曹無傷供了出來,這怕並不全是直率使然,就其根本在於,項羽太自大了,對劉邦無忌憚之心。

"江東子弟多才俊"確實如此,韓信是才俊項羽錯過了,"亞父"范增也是才俊,可他依然還是錯過。



聽信項伯的說詞,劉邦的幾句甜言蜜語就把項羽迷的團團轉。范增作為謀士,可謂鞠躬盡瘁,盡進忠言,先是勸項羽"急擊勿失",爾後又「玉珏以示之者三",實在不行又弄了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無所不用其極。可項羽似乎並不領情,鑄成大錯。"天亡我,非戰之罪",死時亦是執迷不悟。項羽錯在了他的剛愎自用。


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仍可從前人的印記中,覓得處事的原則,前世不忘後事之師。

——常德市一中476班 王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韻閑話 的精彩文章:

【原創】可憐了,那隻難忘的狗!

TAG:書韻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