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爭菜鳥斯大林為何能贏戰爭天才希特勒,其實中國古人早有預測!

戰爭菜鳥斯大林為何能贏戰爭天才希特勒,其實中國古人早有預測!

原標題:戰爭菜鳥斯大林為何能贏戰爭天才希特勒,其實中國古人早有預測!


德國柏林國會大廈上蘇聯紅軍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這抹從「旭日上採下的紅」刺痛了納粹德國的心臟,成王敗寇,此前一天希特勒自殺了。在西歐,北歐戰場上一路風捲殘雲的希特勒為什麼會敗在斯大林手下,而這個斯大林,甚至從未有過領導一場戰爭的經驗。


我們先看一組關於戰爭初期雙方軍事實力對比的數據。在兵力方面,德國總兵力為550萬( 156個師22個旅) ,蘇聯為500萬(170個師22個旅),基本相當,但直接作戰兵力德國是430萬,蘇聯才290萬,差距還是挺大的。在武器方面,德國擁有坦克4300輛,蘇聯是1475輛;德國有火炮4.72萬門,蘇聯是3.75萬門;作戰飛機,德國有3880架,蘇聯只有1540架。


毫無疑問,從硬體上說,希特勒是有著絕對的作戰優勢的。但是,戰爭拼的不僅僅是人海戰術,也不僅僅是堅船利炮,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否則就不會有《孫子兵法》在各國軍界的推而廣之了。那是一些什麼別的因素,使得希特勒最終走向了滅亡。



等到1943年戰爭局面開始扭轉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組數據, 雙方軍事實力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這時,德軍、蘇軍在總兵力上還是不相上下,但蘇軍略高:德軍948萬,蘇軍為1000萬。武器方面,德軍的坦克還是4000多輛,而蘇軍則增加到9580輛,幾乎相當於德軍的2倍,火炮也以10.5萬門遠遠超過德軍的4萬門,作戰飛機更是以上萬架將德軍的3665架飛機壓的喘不過來氣。


可以看出,除了兵力外,德國的其他硬體與初期相比,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補給和折損基本上處於一種平衡,而蘇聯,顯然在突飛猛進。納粹德國定不明白,這數以萬計的飛機大炮是從天而降的嗎? 還是蘇聯紅軍的煙幕彈? 抑或是斯大林同志突然變成了魔法師?其實,這就是軟實力也就是非軍事因素髮揮了作用。


其一,蘇聯舉國體制的工業保障。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經過大生產、大建設的兩個五年計劃,已經建成了完全不依賴於外國、獨立完整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這個體系內,從其礎能源到汽車火車,從飛機大炮到坦克艦艇,蘇聯已具有大量生產工業產品的能力。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的產量仍達到2萬架以上,比德國幾乎高出1倍。


其二,蘇聯各民族無懼死亡的堅強意志。英國一家晚報寫道:「有史以來沒有一支軍隊像斯大林所領導的軍隊這樣堅決、鎮靜、無比精巧、不屈不撓地廝殺。」就連肖洛霍夫、肖斯塔科維奇這樣的世界級文化大師也高昂著頭走向了戰壕。希特勒困惑了,德國人不明自了,許多德國的高級將領開始研讀法國人拿破崙的戰爭筆記希望從中找出戰勝這個對手的法寶和開啟莫斯科大門的金鑰匙,他們始終沒有找到,因為,當年法國人也沒有找到。三年後,57600名德國人終於進入了莫斯科,他們的身份是俘虜。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蘇德之間的戰爭,蘇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戰爭爆發後各個國家都願意支持蘇聯,包括英法等西方國家。他們給蘇聯援助了大量石油,鋼材,鋁,子彈等資源。還支援了大量的飛機和大炮,對蘇聯抗擊德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種援助也顯示了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同盟國擊敗德國的決心,瓦解了各個軸心國,動搖了中立國對德國的合作態度,使得德國的國際空間更加遭到打壓,加速了它的戰敗。


通過「二戰」,蘇聯獲得了無可爭議的大國地位。中國古人孟子早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蘇聯的勝利和中國的抗戰勝利一樣,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焉有不勝之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倔強的史官 的精彩文章:

馬關條約為何在不起眼的小餐館簽訂,崔永元直播道出了實情!
他是三國史上最悲催的名將,羞憤而死,身上的秘密卻讓人惋惜

TAG:倔強的史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