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翰林只是七品芝麻官 為何特別有優越感?

翰林只是七品芝麻官 為何特別有優越感?

原標題:翰林只是七品芝麻官 為何特別有優越感?


在外面古代社會大部分的時間裡,翰林一直是非常讓人羨慕的頭銜,但是翰林的官銜並不大,除了少數幾個學士是五品之外,其餘的都相當於七品芝麻官。但是翰林很牛,有著特別的優越感,為何?


在明清兩朝,科舉考試的金字塔的最後一層殿試,凡是考試名次靠前的都要入翰林。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按照慣例成為正式翰林,參與翰林院修撰與編修,其餘的則是見習翰林。能夠進入翰林的,用今天的標準,那都是學霸,清華北大的尖子生。


雖然翰林的官不大,只相當於縣令的七品官,但是翰林很拽,一方面表現在面子上,做了翰林,可以掛朝珠,著貂褂,其他的官到了五品才有資格掛珠,三品才能著貂褂。二是升遷速度快,前程遠大。翰林出京做地方官被稱為「老虎班」,升遷很快,一般正式的翰林經過京察之後,可以直接從七品知縣升為四品的知府;短短几年,如果不出意外,就可以爬到省級的按察使或者布政使,下一步就是巡撫和總督。



即便是見習翰林,因考試不合格而外放出京到地方做官,升得也比一般進士快一點,就是因為那些翰林出身的大員總會對他們高看一眼,留守京城的雖然比起外放的人升得慢一點兒,但只要一進太子詹事府(陪太子讀書),要不了幾年工夫就可以直接升各部的侍郎(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和尚書(相當於今天的部長),這些都是其他出身的人很難很難做到的。

翰林出身的人不僅在官場上升得快,而且很多情況下,只有他們才有希望爬到最高層。明代的中樞機構內閣的前身,就是幫朱元璋辦事的幾個翰林,所以後來非翰林出身的人一般都進不了內閣。內閣可是明代的最高決策中心,進入內閣是明朝所有做官人的終極夢想。清朝的內閣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入內閣的人地位極高,受人尊重,所以也是人人都想進的單位。同樣,不是翰林出身,就入不了閣。


翰林還有兩個非常規的機遇,是其他非翰林出身的人所沒有的。一是可以教皇子讀書和陪皇帝讀書,前者實際上是皇家的私人老師,在古代,人們尊崇「師道」,顯然地位非比尋常;後者等於皇帝的幕僚,地位雖說不高,但是總是和皇帝呆在一起,無論大事小事都能說上話。就這一點,大家可以去想,自然會有無窮的好處。翰林的第二種機遇是被派往各省鄉試的主考和副主考,或出任各省的學政,主持一省的學校事務。這份工作,實際上是掌握了讀書人能否進入士階層的大門的鑰匙,中了秀才能不能參加鄉試,也是他說了算。凡是得到這種差事的人,地位之高。受人之尊重可想而知。主考副主考是皇帝的欽差,各地官員迎送必須是最高規格的;學政雖然品級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就是翰林編修直接去做,雖是七品官,到任時總督或巡撫得親自迎接,因為他們做的是最清高的學務大事。



正因為翰林有諸多好處,所以才會令無數的人趨之如騖,每一個讀書人都以進翰林為驕傲,能進翰林,就意味著你才華卓越,文采奕奕。做翰林,及意味著有著一個無限遐想的未來。那時候殿試考試,那才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智說史 的精彩文章:

?是什麼讓龐涓和孫臏同門師兄變仇人?原因只有一個!
中國的佛教傳播史上功勞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玄奘,另一個厲害了

TAG:曉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