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讀嵇康,不知魏晉風度

不讀嵇康,不知魏晉風度

原標題:不讀嵇康,不知魏晉風度


什麼叫魏晉風度呢?


先得說說魏晉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魏晉時代的名氣很大。


那個時代,政權更迭頻繁,戰火連綿,

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


讓人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


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


他們只能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


這時節,各種張揚的,個性的,


怪誕的生命個體,


被重視,被渲染,被接受。


在這裡,我們的士大夫空靈而雋秀,


在這裡,我們的真名士放浪自風流。


在這裡,生命之花開的絢爛之極,光耀千古。

所以,美學家宗白華說: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人的覺醒』,


魏晉人開創了中國的『《世說新語》時代』。」


由此,也誕生了書房菌今天講的魏晉風度。


魯迅先生不輕易讚美古人,


但他心儀魏晉風度。


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


而嵇康走在最前面,是風度中的風度。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有一個成語,叫做「鶴立雞群」,用來形容一個人站在尋常人中間顯得很突兀很優秀。它出自晉代戴逵的《竹林七賢論》,言曰「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意思是說嵇紹在洛陽的時候,有人對王戎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了嵇紹,他體態魁偉氣宇軒昂,就如同野鶴立於雞群之中。」


王戎呵呵一笑,就對那人說,那是你沒見過他老爸。


那嵇紹的老爸是誰呢,竟比鶴立雞群的嵇紹還要俊美挺拔?


他就是晉代著名美男子,竹林七賢排名第一位的嵇康。


相傳嵇康容貌非常,氣質出眾,有仙人之姿,說他是竹林七賢的門面擔當和精神領袖也不過分。


好友山濤評價他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巍峨)若玉山之將崩」。


意思是說嵇康這個人啊,平時孤高挺拔如同松木,而他喝醉的時候,就如同一座玉山緩緩傾斜一樣。



想像一下玉山是怎樣的?


玉自然是潔白溫潤和晶瑩剔透的,山則是峻拔挺立巍峨高聳的,這就說明嵇康的皮膚白皙潤滑有光澤,而且他長得高大挺拔,如同高山。

《世說新語》記載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七尺八寸就是一米八幾,身形挺拔,放在現代也是足以進軍模特行業的完美身形。


古人常用「溫潤如玉」來比喻君子,玉山之贊對於嵇康可以說是很高的評價了。


哥哥嵇喜在《嵇康別傳》說他:土木形骸,不加飾厲,而龍章風姿,天質自然。正爾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


就是說嵇康他雖然總是放浪形骸不修邊幅,可是由於他自身顏值高有資本,就是不修邊幅也能看出他出類拔萃,非同尋常。



也許有人要說,這也可能是山濤和嵇喜對自己好友和弟弟進行的鼓捧和吹噓。


然而事實是,稱讚嵇康天人之資的並不只有他兩人,相傳有一次嵇康去山中採藥,興緻高漲,到了黃昏也還沒回家。路過的樵夫無意中看到了他,一時驚為天人,以為自己是看見了神仙。


確定是自帶仙氣buff的美男子無疑了。


但他最帥的不是儀錶,而是思想。


嵇康不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24歲就寫下了《養生論》這樣的千古名篇。在25歲,娶了曹操之子曹林的孫女為妻。被朝廷任命為中散大夫。這乃是個閑職,可不用去上班。嵇康就在自家園子的一顆茂密的柳樹下,建了一個鐵匠鋪。

嵇康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史稱他「性絕巧而好鍛」。炎炎夏日,他光著膀子,揮舞著大鐵鎚,向燒紅的鋤具砸去,小小的鐵匠鋪里,火星飛濺,煙塵瀰漫。向秀則神情自若的在旁邊扯風箱鼓風,向秀是嵇康的迷弟,因研究莊子而結緣。兩人一起常在洛陽城「以鍛鐵為樂事,相對欣然,旁若無人」!


他們不打兵器,專打農具,遇到周圍鄰居找他索要鐵器做家用的,他則不收錢財免費相送。鄰居們感到很不好意思,有的就順便帶來雞和酒送給他。他非常高興的收下來,一定留下鄰居一同吃飯飲酒,暢敘親戚之情,享受田園之樂。


嵇康是那個時代的大V,老白姓覺得他可親可敬,太學裡的青年學生視他為偶像,朝廷大員也仰慕他,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鍾會,自幼博學多才,長大了做了司馬昭的大紅人,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和鄧艾一起滅掉蜀漢的那小子。一直視嵇康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論文《四本論》,想讓嵇康看,走到嵇康家卻不敢敲門,於是把文章從院子扔進去,轉身就跑了。


幾年後,鍾會再次前來拜見嵇康。這一回,他邀請了諸多社會名流助威。嵇康依舊舉著鐵鎚敲打不止,向秀只顧埋頭鼓風箱。鍾會獃獃地站在原地,只聽蟬在叫,鐵被打得梆梆響。他終於撐不住了,轉身要走。於是出現了歷史上那段著名對話:


嵇康徐徐的說:「你聽見什麼跑過來了?你看見什麼又要轉身走?」鍾會不陰不陽的說:「我聽見我所聽見的,所以我來了,我看見我所看見的,所以我走了」。憤然而去的的鐘會懷恨在心,回去對司馬昭進讒言:嵇康是條卧龍,日後要掀大浪。您志在天下,須防著他…….司馬昭點點頭:嗯,知道了!



嵇康的日子同他的人一般過得平平淡淡,直到收到好友寄來的一封書信。


向來好脾氣的嵇康終於也怒了。


信是山濤寄來的,內容是邀請他去司馬氏的朝野當官,代替自己的位置。


為什麼要邀請他代替自己的位置呢?因為嵇康名聲太過,司馬對他開始有了忌憚,如果他再不順從,恐怕會有殺身之禍。

嵇康心知好友是為了自己好,卻還是洋洋洒洒寫了長篇書信《與山巨源絕交書》寄給了山濤,既向司馬昭表明了自己堅決之心,又明面上將山濤跟自己撇清了關係。



國民男神的信一出,瞬間便在洛陽捲起一陣時尚浪潮,廣為傳播和稱讚。


司馬昭也看了,也覺得頗有些尷尬,這時鐘會便乘機上來勸司馬昭殺掉嵇康。


司馬昭覺得嵇康雖然不聽話,但還好也沒鬧事,便沒殺他。


嵇康驚險逃過一劫。


但嵇康之傲,貴在他並非遠離人世,做事不關己的真隱士,而是敢於不顧自身的安危,剛腸疾惡,遇事便發。


嵇康有個至交好友叫呂安,呂安有個漂亮老婆叫徐氏,姿色出眾,萬里挑一。但呂安眼中嵇康的魅力遠遠大於嬌妻,他一天到晚往嵇康的竹林跑,空留徐氏一人在房中。哥哥呂巽垂涎弟媳美色,便尋機將弟媳灌醉姦汙,事發,呂安怒不可遏,想告發其兄,向嵇康徵求意見,嵇康出面調解,好說歹說,勸合二人,兄弟還是兄弟,夫妻還是夫妻,巽垂表面接受,背地裡向朝廷誣告呂安毆打老母。這罪名不小,呂安被抓走。呂巽亂倫,當屬大逆不道,可官府不拿呂巽,反拿呂安。


這中間有什麼貓膩?原來鍾會十分寵信呂巽,便向司馬昭進言說呂安不孝。呂安被捕後,嵇康仗義執言,三言五語抖出了事情的真相,但司馬昭卻下令將呂安流放到了邊陲。呂安到了荒涼的邊陲後,給遠方的嵇康寄了一封信,表達心中的憤恨和不滿:「顧影中原,憤氣雲踴。猛志紛紜,….斯吾之鄙願也。」不料,這封慷慨激詞的私信落入了司馬昭之手。


司馬昭看後大為不滿,又將呂安召回,打入死牢。此時,嵇康又站出來為呂安辯解,想要討回公道。對於真理,他看得太過峻切,所以無法容忍虛假;鍾會來到了司馬昭府中,進言道:「嵇康和呂安之流,言論放蕩,非議朝綱,為帝王者所不能容。恰好可以找個借口除掉,以正風氣。」

結果嵇康也被司馬昭關進了大牢,並下令以「謀反」的罪名與呂安一同斬首!此消息一傳出,青年們激動了:三千太學生(當時最高學府稱太學)請求赦免嵇康;洛陽許昌的士子要和嵇康一起坐牢。


司馬昭覺得好玩:秀才想造反?是時候讓你們看看,是你們的筆杆子厲害,還是我的屠刀厲害! 司馬昭提早了嵇康呂安的行刑時間。朝廷有人給嵇康求情。讓他寫一封檢討書,保證以後不亂將,他就有出獄的可能,獄卒輕探他的口風,他一言不發,獄卒議論說:這人一根筋,只會寫絕交書,不會寫檢討書。


嵇康寫《憂憤書》。有記載說:他夜裡睡得香甜。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一個秋日,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刑場在洛陽東市,地下一片山呼海嘯,刑場上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台上安放妥當,神情自若地彈奏了一曲《廣陵散》。


屠刀在向他逼近,鋪天蓋地的琴聲在刑場飄蕩。


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激動人心的場景。這是一種雖九死而不悔的名士氣度,是以高潔的情操來蔑視權貴的浩然正氣。


魏晉以前與魏晉以後的無數時代,再沒有一個如嵇康般飽滿、健全的生命,在這個局促的世界上從容地展現。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書|詩經這麼美,沒讀懂過就太可惜了
漲見識|少女壯男徒手釀製、陰陽調和而成的茅台鎮「手工原釀酒」全網首推!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