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北朝時期三大名相,最使人心折的是其氣度風采

南北朝時期三大名相,最使人心折的是其氣度風采

原標題:南北朝時期三大名相,最使人心折的是其氣度風采


大凡一個時代,總有權勢滔天的人物,然而,人生不滿百,轉瞬即是一抔黃土,生前再怎麼煊赫,死後也很快就與草木同朽矣。


當然,也有極少數人,因其事功,載之青史,傳之眾口,只要文明還在,江湖就永遠流傳著他們的傳說。故老相傳所謂「名相」,特別是被稱之為「千古名相」的那一小撮,就是此道中人。

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也就是西晉之後隋朝以前的一段時期,在文事武功方面,是相對黯淡的一段時期,此期間能夠被譽為「千古名相」的或許只有三人,即王導、王猛和謝安。


此三人,相比於其事功,更使後人心折的是其氣度風采,後世之大政客,拍馬難及也!

王導

東晉初年,「王與馬,共天下」的江左政治格局,大半即由王導一手造成,真所謂英雄造時勢也。


據說,王導很小的時候,就被陳留高士張公譽為:「此兒容貌志氣,將相之器也。」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一代名士桓彝見到青年王導之後,欣慰地說:「向見管夷吾,無復憂矣。」這位桓彝,他有一個兒子,後來名聲不在王導之下,也就是視廢立皇帝如翻掌的東晉第一權臣桓溫。


到了晚年,王導身居相位卻完全不理政務,只是簽字畫押,面對下屬嘀咕,他感嘆道:「你們說我糊塗,但後人會懷念我這種糊塗的。」

王猛

南北朝時期前秦苻堅的丞相王猛,在天下大亂之際輔佐苻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一些仰慕他的人甚至說他是「功蓋諸葛第一人」,當然,這種說法聽聽也就罷了,當真你就輸了。


王猛真正不同流俗的地方,是在他剛出山的時候,投奔東晉權臣桓溫之時,大庭廣眾之下,穿著破袍子,一邊抓著身上的虱子,一邊口若懸河,舌辯無雙,使眼高於頂的桓溫也不能不嘆服:「江東找不到一個你這樣的人才!」不過,最終,王猛卻沒有追隨桓溫,而是留在了北方書寫自己的傳奇。

謝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盡胡沙。」詩仙李白的詩句道盡了東晉第一名相謝安的半生功業。


有關謝安的典故,最有名的當屬「公不出山,如蒼生何」以及「小兒輩遂已破賊」。



「公不出山」的典故,還有一段續曲比較不為人知。四十餘歲時,謝安應桓溫之邀擔任他帳下的司馬,時任御史中丞高崧調侃道:「足下屢次違背朝廷旨意,高卧東山,眾人常常議論說,謝安石不肯出山做官,將怎樣面對江東百姓!而今江東百姓將怎樣面對出山做官的謝安石呢!」謝安聽後面有愧色,無話可答。

當然,這個故事也只是說明謝安是個實誠人,並沒有貶低他的意思。即使有著政客的一面,謝安也令人難以生厭。比如收到淝水之役的捷報,明明內心裡高興如狂,表面上他卻能裝作不動聲色,淡淡而言「小兒輩遂已破賊」,即便「作偽」,其氣度風采,也令人心折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聃 的精彩文章:

他是冠絕古今的大書法家,因氣度瀟洒被當朝太傅選為女婿
此人出身一般,長得丑,還好喝酒懶做事,卻流芳千古

TAG:史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