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古玩圈不僅水深,而且水雜。長期玩收藏的藏家都可能走眼,小白藏家更是容易被矇騙。這些鑒賞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還得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陶瓷類

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窯口出品的陶瓷製品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色,例如所採用的原料、火候、造型、紋飾、手法等。這些都可以從一些專業書上找到詳細的說明。即使用現代技術高仿的贗品,只要仔細觀察比對,還是會發現贗品是無法做到完全一致的模仿。


常見的鑒定真偽方法有:看刀法是否流暢自然;釉面無耀眼浮光;用獸皮去擦可見極細小的細紋;真正出土的古董陶瓷上的土銹是滲入到瓷器里的,而仿製品的土銹經過反覆擦拭是可以去除的;聽音,瓷器因年代、原料、窯口不同,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盡相同。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造假者為了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會採取「拼接」的手法,就是一件瓷器由真假兩部分拼接而成,通常這發生在一些殘缺的真品上。

瓷器中,元青花、琺琅彩瓷尤為珍貴,然存世的真品鳳毛麟角,可以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十件中有九件是贗品或殘缺品。有意收藏此類古董的愛好者要尤為當心。


玉石類


國人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關於待遇可以庇佑、安神、避邪等益處的說法,這幾年古玉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一般古玉有傳世玉和出土玉,傳世玉即此玉經幾代人的收藏、把玩,一般都保持了原色,這些玉都有一定的歷史可循,我們可以以此根據從玉的種類、包漿、出處、工藝等方面一一印證。


另一種是出土玉,這些玉因為某些原因在近年出土併流入市場,因為它們長期埋於地下,通常會因為地下水、土質環境等影響而產生沁色,沁色分血沁、銅沁、土沁、水銀沁等。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如果真是多年埋藏後出土的古玉,仔細聞,多少會有一些土腥味,而經化學藥水浸泡過的則有一股刺鼻味。


也有特別殘忍的造假者會把玉燒熱,直接戳進牲口體內,形成血沁,這種情況下就要從玉的表面火燒裂紋、紅絲紋理等方面去辨別。


另外,玉的包漿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鑒別要點。古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包漿非常自然漂亮,而人工作出來的包漿難免會有些鬆散,很難做到完全天然渾成,仔細看,總會有種違和的感覺。


書畫類

鑒定書畫類藏品,要從紙、墨/色彩、畫風、筆觸的流暢性等方面去觀察識別。


首先,你要對作者的各個時期的風格、功力有相當的了解,最好多看看一些他收藏在博物館等地被確認為真品的作品,了解他的習慣,甚至是他所用的印鑒也要仔細觀察。


有時候,模仿者可能對作者的書畫風格臨摹的相當到位,但是在用章時,因為印泥的緣故而留下破綻。紙是很容易被造假的一個環節,例如泛黃、破損、折皺等歷史痕迹是常見的作舊手法。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一般來說,古人用墨講究,尤其是大師,都收藏有上等好墨,即使經歷了歷史滄桑,仔細聞一聞,還是會分辨出沉年好墨的令人舒適的清香與現代仿墨的略微刺鼻的氣味。


另外,大家還需要了解書畫用到的一些材料的歷史進程。例如:唐以前只有捲軸、壁畫,唐以後才有立軸;到了後唐五代時期,有了布壁畫(絹面木框)。而鏡框則是民國以後才傳入中國的。


這些鑒賞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了解這些歷史知識可以幫助你在被賣家忽悠時輕易識破。還有一種情況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舊紙舊墨作新畫」,這種時候就完全要看你對作家的了解有多少了。


多去各類市場和博物館看看,一般來說,博物館裡真品居多,市場上贗品居多,多比較兩者之間的區別。注意觀察真品真在哪裡,特點為何;贗品假在哪裡,推斷其造假手法。盡量做到「胸有成竹」。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


輕戳文末「閱讀原文

有彩蛋:


雅賞珍玩—瓷器雜項文物藝術品專場

正在進行中......

等你來!

近期熱文鏈接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絲路佛光,清華大學博物館佛教藏品
渣斗還是花盆,專家也搞不懂嗎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