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今日九九重陽節!願天下父母祥瑞安康,福澤綿長!

今日九九重陽節!願天下父母祥瑞安康,福澤綿長!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中國的傳統孝親節日「重陽節」。

「百善孝為先!」

尊敬長輩,孝順父母,

一直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美德。

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精神紐帶。

而釋迦牟尼佛則把孝道提升到出世間法,

落實在教導自己的父母,

修習佛法,離苦得樂上。

值此吉祥日,祈願父母——

祥瑞安康,福澤綿長;

消除諸障,萬事順意;

啟發善根,信願念佛。

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由來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的風俗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直至清代,明朝的風俗依舊盛行。

佛教與重陽節孝道精神

佛教認為,人身是道器,只有修行五戒十善才能感得,它是六道升沉的樞紐,由凡入聖的轉捩。依於人身,修四諦、十二因緣以及四攝、六度等善行即可趣入聖流;造殺、盜、淫、妄等惡業,破戒犯齋就會墮落三惡道。

所以佛陀曾告訴弟子們,得人身者如掌上土,而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明白指出人身的難得與可貴。父母是我們形體生命之本,是我們感得人身的增上緣,所以我們得到人身,應當感念父母的恩德。

為了表達孝思及對先祖紀念之情,寺院會在每年暮春的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節與仲秋的重陽節,這幾天前後的日子裡,通常都會舉行「孝親感恩法會」,誦經祝禱,迴向六度群靈悉得解脫,離苦得樂,同時超薦善信先親往生凈土,在世親眷福慧雙增,達到冥陽兩利的目的。

一般誦經圓滿,都會說迴向文曰:「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或者是:「四恩總報,三有齊資。」等願文。其中的四恩就是:一、父母養育恩。二、師長教導恩。三、國主水土恩。四、眾生護助恩。

因此,報恩,尤其是報父母恩的思想,不但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精神,而且更是中國文化優良的傳統。特別是在此人倫關係日漸疏離、淡薄的現實社會中,更是有大力提倡與推行之必要。

積 福 慧

戊戌年(2018)重陽節

供燈法會共修

今天2018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九九重陽供燈法會共修,祈願普天下的父母都擁有平安快樂的晚年,心開意解的人生,托質蓮胎,花開見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常隨佛學 的精彩文章:

龍樹菩薩:積財守財失財都是苦
行腳五台山,情滿虛空界

TAG:常隨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