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觀」用「中」——《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8)

「修觀」用「中」——《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8)

「修觀」用「中」——《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8)

「破法遍」的下手處——《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7)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凈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凈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承前:【天台依諸大乘經,立四種三昧,修十乘觀法。直就陰心,顯三千法,即從行觀義。】

『十乘觀法』,這是天台的止觀,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綱領,它分十條。這十條,對於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條裡面可以分為三段,針對上中下三等根機。

『第四破法遍,以三觀破三惑。三觀一心,無惑不破。』

佛家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觀」。修觀兩個字不好懂,現代的話說,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我們過去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錯誤了,「宇宙人生」要用「宇宙眾生」,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對於宇宙一切眾生的看法。對於這一些眾生要從八個方面去觀察,我們才不至於迷惑。一切眾生,我們今天講人、事、物,把它分為這三大類。我們要觀察它的體,體是一念自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就是一念自性。觀察它的相,相是眾緣和合而現的,《般若經》講的「緣起性空」,緣起是講相,性空是講它的體。這個相是眾緣和合而生,無有自性,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這是教我們觀察現相,所有一切現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怎麼能當真?實在講,當真也當不了,當真是打妄想,還是虛妄,哪裡來的真?以為真的有個「當真」?錯了!打妄想而已,怎麼會曉得事實真相?所以相是假相、是幻相,而且,這個相根本就不存在。說根本不存在,就不懂了。《華嚴經》說明幻相之不實,所有一切現相剎那生滅。佛跟我們講,因為生滅同時,所以它不存在。我們今天感覺這些幻相會存在,是什麼原因?是它的轉變,是它的相續,使我們在這裡面產生幻覺好像它存在。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幾十年,有一些東西存在的時間好像更長久,我們看到一棵樹,它有一千多年、兩千年這麼久,那是什麼?那是它轉變、相續的幻相。而實際上,依舊是剎那生滅,沒有一樣是實在的,所以相是假的。

作用,會用中,就成就真實功德,功德是真實的,其他都不是真實的。要用偏差了,就造業了。換句話說,不會用中,哪一個不造業?業裡面有分凈業、染業,染業裡面有分善業、惡業,還有一個所謂無記業,我們必定在造業。善業、惡業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與五戒十善相應的,造的是善業,相違背的,造的是惡業。變現,就是轉變、相續這個現相,隨我們所造作的變現在我們的眼前,相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是真理,是事實真相。我們的身體從心想生,我們的容貌從心想生,我們身體健康狀況從心想生,我們生活周邊所有一切環境也是從心想生。佛才說「境隨心轉」,這是一句真話,這是個事實。我們心裡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境界。

諸佛菩薩安住在正念,安住在定慧,「善巧安心止觀」,止觀是定慧,是正念,所現的境界是正常的;正常的生活環境,就叫做一真法界。我們的觀念有錯誤、有偏差,錯誤偏差的幅度,淺深大小不一樣,所現的境界千差萬別。佛跟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怎麼來的?是我們的想法看法偏差程度上不同。偏差程度愈小,在十法界裡層次愈高,我們想法看法,與自性、事實真相偏差的幅度愈大,這就變成六道三途,就是這麼一回事情。十法界也是虛幻不實,夢幻泡影。這都是在作用上變現這些境界相,不了解這些事實真相,不了解這些現相來源,迷在裡頭,以為這是真實的。迷在這裡頭麻煩就大了,迷失的時候心做不了主,心隨境轉,可以說六道凡夫,沒有一個不是心隨境轉。楞嚴會上佛講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是什麼?真正懂得境隨心轉,也能夠真正做到了境隨心轉,就是佛菩薩,就覺悟了。換句話說,心隨境轉的是凡夫,境隨心轉的是佛菩薩、是聖人。但是要曉得,境隨心轉是事實真相,心隨境轉是迷惑的現象,不是真的。心隨境轉,心愈迷愈深,那個境是愈變愈壞,這叫迷惑顛倒。

在三止三觀裡面,我們了解,它的核心是在用「中」,在空假中三觀裡面,核心是要懂得用中。中是什麼?中是真誠心。什麼是真誠心?沒有一個妄念才是真誠。曾國藩先生解釋「誠」的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誠是什麼?誠是我們的真心,誠是我們的本性。很可惜我們不會用,你會用當下就成佛,成佛哪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眾生跟佛是一念之間,你會用真誠你就是佛,當下就成佛了。佛的心是什麼?佛的心是一念不生。我們如果能做到一念不生,豈不當下成佛嗎?我們的念頭太多了,很想一念不生,偏偏妄念那麼多,這是什麼原因?無始以來的妄想習氣,想壓都壓不住,想斷都斷不了,我們才發現這是自己真正的災難。我們修行不能證果,在人間不能過好日子,根源就在這裡。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三觀略陳」——《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41)
「無道墮惡道,求脫甚為難,人身既難得,佛經難得聞」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