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詩是西方文學的源頭,為何中國古代卻幾乎沒有史詩

史詩是西方文學的源頭,為何中國古代卻幾乎沒有史詩

史詩是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在文字出現以前,一些古老的民族用口述的方式,記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經過世代相傳,不斷加工,最後整理形成《史詩》。

比如著名的《荷馬史詩》,它是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相傳由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創作。

(荷馬雕塑)

在《荷馬史詩》敘述英雄傳說的基礎上,逐漸誕生了西方文學。《荷馬史詩》是公認的西方文學的源頭。

而同為古老的文明,中國古代卻沒有史詩,燦爛的中國文學也不是濫觴於史詩。這是為什麼呢?

一代通儒錢穆先生對此有一句著名的論述:中國的文學沒有史詩、沒有神話、沒有悲劇。

荷馬生活的年代大約為公元前9世紀,正值中國西周時期。甲骨文最遲誕生於商時期,這從出土的豐富文物可以證明。到了周朝,文字記載已經非常成熟。「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一派風雅鼓吹、斯文正盛的文明景象。

古希臘此時還沒有出現文字,「無書籍、無學校、無戲院,亦尚無國家,無市府」,蒙昧時期的文學創作,只有靠口頭敘述的「史詩」來完成。

正是因為中國文明的「早成」,較早出現文字,使得中國的歷史、故事記載依託文字,準確記載了下來,不需要經歷口口相傳的時代。

由於文字記載的準確性,神話故事、民間傳說、齊東野人之語,也就難以和雅正的文字記載相提並論,登不上大雅之堂。因此,上古時期中國留下來的只有《詩經》《尚書》和《易經》這樣的雅作。中國的文學也就特別地以《詩經》作為源頭。

這就是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史詩的第一個原因。

周朝時期,天子格外重視史官,不僅中央設置史官,還向諸侯國派駐史官,記錄各地的歷史、人文、風貌。這也是中國曆來高度重視撰史的源頭。史官文化發達,使得社會上的方方面面重要事件,都由史官編寫。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道:「司馬氏世典周史。」,意思是司馬氏世代為周朝史官。

(司馬遷浮雕)

官家的史官壟斷了歷史寫作,也就沒有了口口相傳於民間的史詩的生存空間。這是中國古代沒有產生史詩的第二個原因。

古希臘文明是城邦文明,沒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也沒有貴族與平民的鴻溝,在制度上和思想上有著自由的傳統,追求個人主義,是為最早的「共和主義者」。在這樣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追求知識,了解「史詩」。沒有文字的時代,史詩在人與人之間口口相傳,也沒有「知識」的障礙。人人可以參與這種樸素的文學創作。

而中國早期的文字,是由天子的祭司等少數貴族掌握,平民沒有機會接觸。商周時期,中國就有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雛形。中央與地方,貴族與平民,界限就已經很清晰。掌握「知識」的貴族,壟斷了文學創作,也就沒有空間留給平民口口相傳創作「史詩」了。

當然,中國還有許多少數民族,他們留下了一些《史詩》,比如藏民族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等。《格薩爾王》還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被人記錄書寫成文字的就有80部,總數約40萬行,1600多萬字。還有很多流傳於藝人口中,未整理成文的。

(格薩爾王畫像)

由於中國文明的「早成」以及特殊性,中國未形成《史詩》,而是以嚴肅雅正的歷史記載,作為文學的源頭,因此形成了中國文學的獨樹一幟。學者錢穆概括為中國文學重在寫情,「求簡求同、貴通貴襲」,西方文學重在寫事,「求詳求異、貴專貴創」。這種獨樹一幟,為世界文學和文明寶庫,貢獻了東方力量。

(參考資料:《中國文學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司馬懿都為自己國家立下大功勞,為何只有諸葛亮流芳千古
「山西王」閻錫山雄霸山西近四十年,他五個兒子後來混得怎樣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