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值夕陽美,最是盡孝時!

正值夕陽美,最是盡孝時!

農曆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乃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九」與「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也是中國的敬老日,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2012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更突顯重陽節在新時期的孝親意義。

1

中華的孝親文化

孝親思想在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爾雅·釋訓》中就提到「孝」;「善父母為孝」。

《說文解字》中亦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承」有物質方面的奉養,更有精神方面的敬愛。

一般來說,孝親包括孝心、孝行和孝思。孝心,指子女內心對父母精神上的敬愛和順從,是孝行、孝思的基礎。

孝行是表現於外的行為,包括對父母物質上的盡心供養、晨昏侍奉及對過世祖先長輩的祭祀。而孝思是追思先人的孝親之思。

2

佛教視父母恩重如山

佛曾經說過:孝敬父母,就是供養佛。父母生我養我為我們熬白了頭髮,我們有何理由不孝順呢?若我們做到孝敬自己父母,關愛天下的老人,冥冥之中會得到十方諸佛菩薩庇佑,會成為一個有福氣的人!

佛教認為,人身是道器,只有修行五戒十善才能感得,它是六道升沉的樞紐,由凡入聖的轉捩。依於人身,修四諦、十二因緣以及四攝、六度等善行即可趣入聖流;造殺、盜、淫、妄等惡業,破戒犯齋就會墮落三惡道。所以佛陀曾告訴弟子們,得人身者如掌上土,而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明白指出人身的難得與可貴。父母是我們形體生命之本,是我們感得人身的增上緣,所以我們得到人身,應當感念父母的恩德。

蓮池大師在《七筆勾》 中說:「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意思是說父母恩重比山丘更高,父母生我、哺我、育我、教我、令我長大,立足社會,縱然用世間最好之物質,如皇帝的五鼎三牲,這樣珍貴的物品,豐富飲食去供養父母,也難以報恩於萬一。那作為佛弟子該怎樣才能報答父母之恩,盡做兒女的孝道呢?

3

世間孝與出世間孝

佛法認為孝道分為有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卧具、金錢等,盡自己能力供養父母口、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上順從,冬夏晨昏,誠心照顧,每逢過節、生辰以禮慶賀、使父母歡喜。這是遵循世間的孝道。

唯有學佛辦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將此功德迴向父母,使令父母脫離生死煩惱,方算圓成做子女之道。這是佛教所講的出世間孝道。

在佛陀宣說的多部經典,都教導我們力行出世間的孝道。《地藏經》稱為佛門孝經,首先佛陀為母到忉利天說法,報答親恩,次則地藏菩薩前生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救拔慈母於地獄餓鬼道中……

大家聽過《盂蘭盆經》嗎?目健連尊者的母親生時不信因果,作諸惡業。

當尊者初得神通,入定時見其母在餓鬼道受苦,心痛不已。故用神通力以砵盛飯與其母,可是其母惡業深重,砵飯變成火炭,不能下咽。

他為救母親,求見佛陀,得佛教示,在佛歡喜日供僧,仗十方眾僧的戒德威力,令母超升。

4

釋迦佛是如何孝親的?

釋迦佛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持菩薩行,直至最後成佛傳法,都是為報答如母眾生的深恩。那拉達長老的《佛陀與佛法》中說: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特別應自己的父親——凈飯王迎請回到迦毗羅衛,並為父王說法,凈飯王聞法後證得三果阿那含。

當凈飯王病重時,佛陀為他做人生最後一次開示,使他證得阿羅漢果,並親自體會了解脫之樂。七天以後。凈飯王入滅.永遠脫離輪迴之苦。

佛陀的父親示寂後。佛陀回來舉喪,親自把自己父親的遺體放入棺木中入殮,然後和他的兒子羅侯羅、堂弟阿難、難陀四人將父親的棺木抬上他自已經常講經說法的地方靈山安葬。

像佛陀這樣,合情合理的孝順做法,人們怎麼能說釋迦牟尼佛不孝呢?

其實佛陀才是世間最大的孝子,真正把出世間的孝順徹底落實在教導自己的父母,修習佛法,離苦得樂上。所以古德讚歎說:「大孝釋迦尊,歷劫報親恩。」

明白此道理,作為佛弟子最好能在父母生時,不單儘力孝養,而且善巧引導,使他們得聞佛法,相信因果,將來得生善道。

若父母已不在世,亦應儘力救拔,做戒殺、誦經、供燈、念佛等善業並以此功德迴向,不但此生父母,生生世世父母皆蒙超升,這才是在真正徹底的落實孝道。

戊戌年(2018)重陽節

供燈法會共修

今日2018年10月17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九九重陽供燈法會共修,祈願普天下的父母都擁有平安快樂的晚年,心開意解的人生,托質蓮胎,花開見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認知的境界
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讓生命在大願中找到穿透的力量!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