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入體,會引來「四害」,專家教你4個方法祛濕,濕氣不再來!

濕氣入體,會引來「四害」,專家教你4個方法祛濕,濕氣不再來!

隨著現代社會的逐漸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不惜花費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在養生上。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真正做到養生這件事的,原因往往就在於,他們對於身體存在的問題並沒有根本的了解。

比如身體一旦藏了濕氣,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像肥胖、哮喘、婦科疾病等等。

如果沒有去除體內的濕氣,一切健康問題都難以得到最根本的解決,最終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濕氣對於身體的危害,總結為四點:

第一,脾胃受損

濕氣重的人,經常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腹痛等胃腸問題。

主要是因為濕氣重,影響了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結果人體就出現了脾胃受損的癥狀。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運水、化濕,脾胃受損了,就會導致濕氣產生的更多,水濕內生,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虛胖問題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並沒有很胖,可是給人的感覺卻是肥胖的,而且她們在減肥的過程中會非常的難,其實有可能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了。

濕氣重引起的肥胖,基本上會聚集在腰部、腿部,常常表現為游泳圈、屁股大、小腿粗等癥狀。

所以,一定要警惕起來,當你喝水都會長胖時,就要進行祛濕工作了。

第三,顏值受到影響

一些濕氣重的人,會發現自己的頭髮、鼻子、臉頰等部位經常會感覺油膩膩的,不僅令人非常不舒服,也十分影響外貌。

而且,這些部位不僅僅會出油,還可能會長痘痘,不管用什麼祛痘產品都無法去除。

第四,女性婦科疾病

對於很多女性朋友來說,濕氣太重,會帶來一系列難言之隱,除了表面上的,還會誘發婦科疾病的出現。

比如常見的陰道瘙癢、白帶增多、小便渾濁、大便塘稀等問題。

如果不先進行祛濕工作,這些婦科問題是很難得到徹底去除的。

專家教你,四個祛濕最佳方法:

一、節制飲食

不管是什麼季節,我們想吃什麼食物就可以吃什麼食物,但是一些重口味、不健康的食物,如果經常吃,非常容易造成脾胃受損。

一旦脾胃功能受損嚴重,就會不利於脾胃進行正常的水濕運化,於是體內的濕氣就會加重了。

所以,想要減輕體內濕氣,就要從飲食上入手,懂得節制、懂得取捨,一些油膩、煎炸、辛辣、生冷的食物最好戒掉。

生活中要學會多吃苦味食物,有助於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以及促進濕氣的正常排泄。

二、茶飲要對症

濕氣重的人,想要去除體內的濕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喝茶飲。

但是注意,喝茶飲要對症,不同癥狀的濕氣對應的是不同類型的茶飲,如果是寒濕比較重的人,最好多喝烏草根砂仁茶。

烏草根砂仁茶是由烏草根、梔子、砂仁、甘草、藿香、冬瓜、人蔘、紫蘇、佛手、葛根、桔梗、淡竹葉、紅豆、枸杞等20種食材合理搭配而成的。

三、用熱水泡腳

中醫認為:「秋天泡腳,肺腑潤育。」

其實,不管是春夏秋冬、何時何地,泡腳都是一件養生的事情,同時也能夠幫助祛濕。

最好是用熱水泡腳,泡腳時,在熱水中加入一些小植物,比如生薑、艾草、花椒等,能夠促進人體驅寒、除濕。

但是最好不要泡腳太長時間,半個小時左右即可,只要保證能夠微微出汗,即可起到祛濕的功效。

四、堅持長期運動

堅持每天都運動的人,不僅身體會比每天偷懶的人健康,而且體內的濕氣也會稍微輕一些。

因為運動少、愛偷懶的人,長期下來,身體會越來越沉重,四肢會越來越無力,於是濕氣就會在體內慢慢的積聚起來,最終誘發各種疾病。

長期運動最好選擇有氧運動,比如每天跑步、每天快走、每天做瑜伽、每天游泳等,這些運動強度比較低,更容易堅持下來。

長此以往,運動後的身體會越來越健康,身體的各個器官也能夠協調運作,排出濕氣更快速。

每天按摩「三窩」,祛濕效果好:

1:腋窩

腋窩的頂點處有一個祛濕穴位——極泉穴,它是心經的一個重要穴位,和心臟相關的很多神經和血管都彙集在此處。

按摩方法:開始按摩時,一定要盡量均勻、緩和一些,之後再慢慢加大力氣,感到手臂有酸麻感就可以停止了。

2:肘窩

在肘橫紋的外側端有一個重要穴位——曲池穴,它彙集了大腸經的各種濕濁之氣。

按摩方法:首先,屈起手肘取穴,輕輕按摩穴位,大概10秒鐘,感到肘部微微發熱、酸脹時放開,再重複6~9次,每天以按摩2~3次為宜。

3:腳窩

腳窩處,隱藏著人體保健的一大要穴——湧泉穴,濕氣最容易從這裡進入人體。

按摩方法:用拇指輕輕按揉湧泉穴,不要用力過猛,稍微有點感覺就足夠了。

以上的三個「窩」,閑來無事可以經常按按、拍拍,長期堅持下來,能夠起到祛濕的功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萬方 的精彩文章:

夏秋之際,痛風容易發作,只要做到「五個一」,離痛風會越來越遠
胃不好的人,4個習慣要戒掉,養胃,謹記「一動、二多、三保持」

TAG:愛健康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