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名人治學感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名人治學感悟: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讀書得力之秘要在於時時溫習,是故今日之課,明日必再習之,也就是說,一事一物之牢記腦府,唯有再三複習之一法。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生平簡介

筆者一直有讀舊書的習慣,有些書隨身多年,時常翻閱,常讀常新,恰如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所言:「重新再讀一本舊書,就彷彿與老友重逢」。

伏爾泰生平簡介

著名學者鄧拓這樣寫道:「經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後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後來有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鄧拓夫婦在1952年

歷史學家吳晗認為,學了,懂得了,卻並不等於掌握了這些知識。要使它成為自己的東西,就必須複習,經常地反覆溫習,才能記得住,記得牢靠。

丁聰畫吳晗

有人總結閱讀經驗體會到,有的書細讀第一遍後,留下許多問題,讀第二遍時會解決一些,同時有可能發現一批新問題,如此細讀幾遍,到後來便越讀越快,書也越讀越覺得薄了。

這時候,可以順讀,可反讀,也可就一些專題讀。順讀以致遠,反讀以溯源,專題讀則重點深入以攻堅。三種讀法不可或缺。如是反覆,最後才能提要鉤玄,得其精粹。

華羅庚和他的學生陳景潤(左)

華羅庚這樣說過,有的問題看來學懂了,但過一段時間可能又不懂,還要再學,要不怕重複,學懂了東西也還要經常練習,以求溫故知新。

蘇東坡詞抄

關於重複閱讀,古人也早有感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詩句:「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清代學者鄭板橋說:「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這話不無誇張,但著實強調了重複學習的重要性。

鄭板橋故居紀念館

法國經濟學家拉法格介紹說,馬克思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他的筆記,和書中做過記號的地方,以此來鞏固他的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馬克思紀念郵票小型張(原東德)

偉人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回憶說:「列寧所記錄的東西,後來都反覆閱讀過,這從他所標記的那些符號和著重點可以看出來」。

紅安縣列寧小學舊址

學者茅以升有著驚人的記憶力,直到他80多歲時,仍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以下100位精確數值。

茅以升說:「說起來也簡單,重複!重複!再重複!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沒有8次重複要想記住是不可能的。我為了把它牢牢記住,花了不止10個8次的功夫」。

茅以升紀念郵票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遺忘,但經常使用的知識及一般原理卻能一生不忘。這也證明,重複對於記憶十分必要,實際上我們每個人的絕大部分知識和技能都是靠重複獲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易傳》——破譯《周易》「隱秘天機」的「密碼」
什麼是太極?太極生髮陰陽,陰陽相交萬物生生不息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