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京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全國首位

北京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全國首位

據了解,2017年,北京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5.7%,居全國首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94.6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6倍。

10月15日上午, 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會場「重大項目發布及簽約」活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舉行。北京市科委發布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重大創新成果,市經濟信息化委介紹了簽約的重大項目情況。

北京市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作用不斷增強。一是湧現出一批重大標誌性原創成果,在若干領域開始成為全球創新的並跑者甚至領跑者。二是在量子信息、腦科學等領域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動網路空間安全、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國家實驗室和重大任務在京培育布局。三是北京全面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航空發動機、深海空間站等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牽頭40%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任務,組建3個國家研究中心。

同時,發布了「全國科創中心100個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發布的100個科技創新成果主要來源於重大科學進展、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科技獎勵項目的最新成果,緊緊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任務,體現了我市科技創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包含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成果三個階段。成果主要有五個方面特點:一是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如清華大學等單位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二是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如首鋼總公司等單位的大型水電站用高強度易焊接厚板與配套焊材焊接技術開發應用成果,在「一帶一路」建設國內外9項大型水電工程中得到應用。三是聚焦「高精尖」產業發展。成果覆蓋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等十大「高精尖」領域。四是聚焦首都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如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綠色公共建築環境與節能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成果,年節能量約2.6億度電,年二氧化碳減排量約22.3萬噸。五是聚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部分成果通過專利許可和轉讓方式實現產學研合作。

隨後市經濟信息化委介紹了重大簽約項目情況,並舉行了「十大項目簽約儀式」。其中,落地在北京市經濟開發區的項目有4個、順義區3個,房山區2個、大興區1個。項目涉及生物醫藥、汽車交通、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軟體、能源等多個領域,展示了我市在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的顯著成果,引導企業聚焦城市可持續發展、民生改善和「高精尖」產業發展重大需求。

下一步,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及相關部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大力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原始創新培育,抓「三城一區」建設,抓改革試點突破,抓人才服務發展,抓科技成果轉化。全力服務好在京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這支科技創新的「主力部隊」,緊緊圍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辛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150多名官兵簽名支持武漢軍運會 「軍營傳軍運」採訪團走進軍事體育訓練中心站
2018桂林國際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