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長城會|馬新亮教授:糖脂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威脅!

長城會|馬新亮教授:糖脂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威脅!

長城會|馬新亮教授:糖脂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威脅!

作者 | 劉穎

來源 | 搜狐健康

冠心病曾是20世紀發達國家的「流行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冠心病導致的死亡率在我國持續上升,成為威脅國人生命與健康的頭號公敵。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九屆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生理學馬新亮教授談到,心血管疾病防治戰略需要前移,脂肪組織系統是機體對抗能量過剩的第一道防線,脂肪內分泌功能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

長城會|馬新亮教授:糖脂代謝紊亂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威脅!

冠心病是威脅健康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致殘、致死率高。2017年6月,最新公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中指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農村為45.01%,城市為42.61%,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控制不佳,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增加,預計今後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帶來極大的社會負擔。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心血管疾病防控具有重大意義。

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臨床數據分析、分子基因研究以及與人類疾病模型接近的大動物實驗證據已表明,以糖脂代謝紊亂為中心表現的代謝綜合征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險因素,「代謝紊亂不糾,心血管病不除」,人類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戰鬥的戰略重心必須前移已成為醫學界目前的廣泛共識。

脂肪組織系統是機體對抗能量過剩的第一道防線。不幸的是,這道防線在肥胖等能量過剩狀態下過早崩潰,脂肪細胞糖脂儲存功能降低,血糖血脂升高。對脂肪組織的深入研究發現,脂肪組織是全身最大的內分泌器官,而脂肪內分泌功能紊亂是早於脂肪代謝功能紊亂的病理表現,是誘發與加重脂肪細胞代謝異常的最重要病理因素。

現已證明脂肪細胞分泌數十種被統稱為「脂肪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不同脂肪細胞因子之間的「陰陽平衡」在能量代謝、細胞生存以及心血管系統正常結構與功能的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以腹部脂肪堆積為特徵的糖脂代謝紊亂患者(代謝綜合症與糖尿病)脂肪細胞因子的「陰陽失衡」可能會導致下列病理變化:糖脂代謝紊亂、心血管炎症損傷、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凋亡與自噬失衡、成體幹細胞功能障礙、心血管修復功能減弱、血管新生減慢、心肌細胞代謝異常和對缺血損傷敏感性增加。

研究發現了生理狀況下脂肪細胞因子「陰陽平衡」維持的基因與分子網路調控,以及脂肪細胞因子對心血管結構與功能「陰陽」調節的作用靶點。闡明了病理狀況下脂肪細胞因子「陰陽失衡」的基因與分子機理,發現破壞性脂肪細胞因子對血管結構與功能「陰」性作用靶點以及保護性脂肪細胞因子在疾病狀態下「陽」性效應喪失的分子與細胞機理(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翻譯後修飾、受體水平以及細胞內信號轉導水平)。

由此可見,發現並確定具有能夠將病理狀況下陰陽失衡的脂肪細胞因子系統恢復為生理狀況下陰陽平衡的脂肪細胞因子系統的最佳基因與藥物干預靶點,是心血管疾病防治戰略前移以控制冠心病導致的患者死亡率的重要策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異地門診醫保直接結算,惠民舉措應儘快推廣
維生素D是公認的防癌利器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