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科學吸貓、科學花錢、科學談鬼神……聽聽Geek們怎麼說!

科學吸貓、科學花錢、科學談鬼神……聽聽Geek們怎麼說!


果殼首屆大型「科技與博物」主題年度體驗活動——有意思博物館,將在

下個周末

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果殼CEO姬十三將擔任「有意思博物館」首任館長,攜各領域科學家與達人們帶來最具科學范兒的知識講解!


6大知識主題 


近30個新奇話題

分享

輪番上陣


20餘位博物館講解員

帶你探尋未知的神秘領域


在這裡,你將收穫獨特的新型

演講體驗


10月20日


10:30-12:00(門票:¥69)

果殼少年

專場:世界盡頭與科技仙境


13:30 - 15:00(門票:¥69)


物種日曆

專場:神奇生物在這裡


16:00-17:30(門票:¥69)

飯糰

專場:生活有意思


19:30-21:00(門票:¥99)


果殼主場

:新科學消費樣本特展


10月21日


13:30-16:00(免費)


我是科學家

專場:宇宙深處 心之所向


17:00 -18:30(免費)


我是科學家

特別場


借你一雙「慧眼」,去看宇宙之美


如何購買


現場座位有限,長按下方二維碼


立刻預訂演講劇場門票



(溫馨提示:果殼主場、物種日曆專場

余票緊張




10月20日 全天四場演講


果殼少年專場:世界盡頭與科技仙境



 10月20日  10:30-12:00 


躺在草地上幻想,想東想西想玩耍,知識不止關乎老師和考試。探究世界多有趣,改造世界真神奇。本場

推薦中學生報名


門票

:¥69


河森堡


人文科普講解員,知識大V


「如何科學地看待鬼神:一個關於殷商祭祀的故事」


上個世紀兩件盛放頭顱的青銅禮器引發了學界的注意,考古學者們通過技術手段撥絲抽繭,揭露出諸多上古時代華夏大地鮮為人知的秘密,讓我們科學地談談鬼神與祭祀。


朋朋哥哥


耳朵里的博物館

創始人


「曹沖稱的大象哪兒來的?」


都說「神童」曹沖稱過大象,那頭大象是哪兒來的呢?在古人眼裡,大象又是種怎樣的存在?換個角度看文物,你不僅會發現歷史可以這般有趣,更可以發現原來古人的記憶和智慧,一直延續到了我們的今天。


周雪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研究人員


「用大藍閃蝶的光影秘密,來造一件隱身衣」


變色龍是怎麼變色的?大藍閃蝶的為什麼有著夢幻般的色彩?有沒有永不掉色的衣服?隱身衣穿了真的能隱身嗎?


董棟


DOCYKE

積木創始人


「我們的生活,拆裝自如」


熱愛美好而有用的設計,愛用雙手不斷創造。白手起家自己研發設計產品,從力大無窮的機械臂,到變幻多端的

DOCYKE

積木童車,希望用創客的力量給世界更多驚喜。


陳雁之


八年級學生,首屆果殼少年編委


「逐夢之旅,探索可怕外表下的可愛亞馬遜」



亞馬遜不僅是雨林,更是一部精彩的動物百科全書:難辨真假的小昆蟲、尖叫嚇人的萌物、耐性滿分的獵殺者、以嘴築巢的建築家……


金洋


北大經濟學博士


「數據分析:一種看待生活的趣味視角」


追劇、看球賽、應對生活種種煩惱,沒有什麼問題是理性的推理和嚴謹的數據分析解決不了的。無用而有趣的數據分析,為生活加點料。


<<  滑動查看本場下一位講者簡介  >>




物種日曆專場:

神奇生物在這裡


 10月20日  13:30-15:00 


《物種日曆》自2015年面世以來,已有一大波通天徹地神出鬼沒的博物學作者們,為我們不間斷供稿1300天。從你身邊的物種,到已滅絕的古生物,

最有意思的生物

就在這裡。這次有意思博物館-物種日曆專場演講,我們邀請

七位物種日曆作者

真身亮相,與大家分享那些已經出現在物種日曆上,和即將出現在物種日曆上的神奇生物的故事。


門票

¥69


盧平


密歇根大學生態與演化系博士後


科學松鼠會成員,物種日曆作者


「Evolution!」


瞎了眼的鼴鼠,會「彈琴」的嬌鶲……世間千奇百怪的生物都是

演化的「作品

」,這隻塑造萬物的手,就在你身邊。它都「做」過哪些瘋狂事兒,讓研究演化的@野生盧平 告訴你。


翼狼Elang


動物園愛好者,動物行為學專精


靈魂畫手,

物種日曆作者


「給宅人的動物行為學入門指南」


想要成為動物行為學家,你可不一定要去在深山野林

!宅在城市

要如何培養敏感的觀察力?要觀察的對象在哪裡?讓專精動物行為學的@翼狼Elang 用直擊靈魂的畫風教你。


顧有容


首都師範大學植物學教師

中國科學院植物學博士,

科學松鼠會成員,物種日曆作者


「傲踞菜市場鐵王座的混亂家族」


菜市場

買菜可大有學問,因為差不多一半的蔬菜都來自芸薹屬,它們的名字可能連菜販本人都叫不全!難道,我們只能認命地說「給我稱點這個」嗎?聽聽植物鑒定大神@顧有容 怎麼說。


李彬彬


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IUCN SSC小型哺乳動物專家組成員,

物種日曆作者


「追逐萌神胖達」


保護大熊貓,只是因為它可愛嗎?研究野生動物,是不是就可以每天吸毛絨絨?關於野生動物保護,你可能有很多疑問,讓保護生物學博士@李彬彬taotiebin 來回答你吧。


岡瓦納


上海岡瓦納自然網創辦者和所有人


Shell Discoveries 編輯,

物種日曆作者


殼文明:One More Turn」


貝殼可不止好看好吃,染料骨螺、貨貝、生蚝、蛤蜊……它們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成長。你一定聽過說國內大名鼎鼎的獨立貝殼學家@岡瓦納 老師,來聽他講貝殼與人類文明的故事吧。


巧巧


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CFCA-新生代CEO


物種日曆作者



「貓盟,就是一起吸貓的聯盟嗎?」


有一群人,他們的目標,是讓野生豹回到北京。野生動物可以和人類共享城市嗎?來聽致力於科學研究和保護中國野生貓科動物的@CFCA磨磨巧 是如何科學吸大貓的吧。


<<  滑動查看本場下一位講者簡介  >>


 

詳細了解物種日曆專場,戳這裡

 




飯糰專場:生活有意思



 10月20日  16:00-17:30 


焦慮、無聊、沒勁透了,

什麼時候變成了你的生活主旋律?生活不是一場困獸之鬥。吃飯、行走、 運動、學習——這些你習以為常的

生活點滴

,有些人從中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來和這些有意思的靈魂相遇,你會發現,世界之大,萬千活法,無一不有意思。 


門票

:¥69


申一帆


世界記憶大師,《最強大腦》人氣選手


「對不起,沒有天才,只有刻意練習」


很多人都以為記憶力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傑出的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訓練獲取的;很多人都以為記憶法只能用在學習上,其實好記憶不僅能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還能做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成為別人眼中的記憶天才,有時候只是方法的問題。


何耀輝

Jessica


超模教練



「運動讓我和世界和平相處」


那些用運動和世界和平相處的人變成了什麼樣?那些濫用運動和摒棄運動的人又會遇到什麼?運動啟動身、心、靈合一是怎樣的奇妙感覺? 從南方小鎮到超模秀場,超模健身教練Jessica用15年的執教歷程告訴你:運動的意義從來不只是身體,是我們面對世界的全部自信和底氣。


駱琦


帶baby環遊世界的旅遊達人


「放棄千萬年薪,帶著2個baby環遊世界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了實現她從小立下環遊世界的夢想,她放棄了千萬年薪。拖家帶口, 環遊世界。然而沒有輕鬆的旅程,沒有容易的美麗。勇敢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需要付出什麼?步履不停,你最終會遇見什麼?來這場分享,和她一起,向世界的盡頭出發。


田雪


中國註冊營養師,最火健康美食團長


「有一種愛自己的方式,叫吃出漂亮!」


健康飲食=難吃?吃飯=發胖? 她說,好吃和健康可以兼得!公眾號10萬讀者,付費課34萬學員推崇的科學飲食模式。科技投資界牛人和健身明星都推薦的吃出漂亮秘籍。對於生活的尊重,從好好吃飯開始。 


<<  滑動查看本場下一位講者簡介  >>




果殼主場:

新科學消費樣本特展


 10月20日  19:30-21:00 


我們,想買健康,想買品質;想買得聰明,還想買得便宜。

我們的消費觀在不斷發生變化,總體來說,越來越注重是否買得「科學」。

什麼是科學的消費?

知識靠譜、設計巧妙、理念先進、性價比還高。這幾乎要求所有的領域都要發生變革,要求人類中自覺的設計者與體驗者,一同進化。


教育、醫藥、美食、娛樂、科技…… 

這些始終奮鬥在一線的大咖,每天都在響應人類的疑問,體驗人類的感受,試圖幫助人類解決遭遇的問題。他們將分享人類最共通的故事,為我們帶來

科學的生活建議


門票:¥99


姬十三


果殼CEO


果殼有意思博物館

首屆館長


李一諾


一土教育聯合創始人,前麥肯錫全球合伙人。2014年和丈夫華章一起創辦公眾號《奴隸社會》(至今近百萬訂閱用戶),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我們的教育嘗試」



「學海無涯苦作舟」,一直以來,我們的家長、教師、兒童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教育生態。殊不知,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美好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 孩子喜歡上學、老師覺得爽、家長有成長,這就是我們認為的美好教育生活圖景,也是一土一直在做的教育嘗試。在焦慮的當下,一土希望構建一個基於信任的、安全的,並賦能師生的健康教育生態,回歸教育常識,讓好教育自然發生。


教育是土壤,孩子是種子,我們期待連結社會的力量,耕耘一片沃土,讓每一顆種子都能長成最好的自己,創造無限可能的未來。




李清晨


外科醫生,業餘科普作家,《心外傳奇》作者。無影燈下救死扶傷,互聯網上激揚文字,網友稱其為「咄咄劈人」。


「你我皆凡人,大家都有病」


生命,是兩段永恆黑暗之間一剎那的光明。由於對黑暗的死亡世界的本能恐懼,人們總是竭盡所能地去延長那光明的長度。也正是在這種本能的驅動之下,醫學,才開始產生並發展。所有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但我想請各位思考一個問題,既然我們如此地看重健康,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健康?


冀連梅


《問藥師》創始人


在醫療圈裡摸爬滾打18年,讀過研,留過洋,出身協和系,出走和睦家。現身兼藥師、創業者、講師、科普作家等多重職業身份。


「我們應該怎樣用藥?」


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急亂用藥。人們為什麼會相信「神葯」?為什麼濫用藥和錯誤用藥的問題總在我們周圍發生?這些問題,有時後果不明顯,有時卻令人心痛。我們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科學的用藥理念和方法。我也會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科學的用藥理念,我們應該怎樣科學用藥。


秦曾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跨媒體檢索與自然語言理解。自2018年8月開始擔任Keep首席科學家。


「我們與機器的未來」



人工智慧是最近社會上最火熱的詞之一,但對於做人工智慧研究的人來講,這個詞已經火了大概幾十年了——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其實一直很平穩,直到最近幾年,社會對它產生了巨大的關注。從陌生到共生,我們與機器的關係在過去50年中,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把眼光投向不太遙遠的未來,我們與機器會怎樣相處?那些科幻小說裡面的場景會發生嗎?




韓松


著名科幻作家,資深宇宙觀者,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被列入當代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中國軍隊》雜誌編委。作為中國科幻的兩位代表性作家之一,韓松代表中國科幻中人文與反思的一面。與硬科幻作家劉慈欣共同構成中國科幻的兩極,在中國科幻界擁有絕大的影響力。


「未來消費觀」



未來50年要怎麼更高效的花光自己的錢?消費的終點是升級還是降級?想像力經濟是怎麼一回事?資深宇宙觀察者韓松從時間深處眺望現在,告訴你科幻怎麼描述未來的消費情形,科學怎麼應對消費迷信。



教主


新東方名師,單立人簽約演員


浙大學霸,滿世界懟槽點;觀點新潮,言論擲地有聲;

古靈精怪小可愛,內心住著一隻柯基仔;

人來瘋,戲很足,隨時隨地狂起舞


科學主題脫口秀「呵呵,人類」




<<  滑動查看本場下一位講者簡介  >>




上述專場演講

每場1.5小時


每場的4-6位講者依次登台分享


物種日曆專場、果殼主場

余票緊張


快按住下方二維碼搶票




10月21日 兩場免費演講


我是科學家專場:

宇宙深處 

心之所向


 10月21日  13:30-16:00 


望遠鏡出現之前,古人拿什麼探索宇宙?

星星們可像人類般有獨一無二的指紋區分彼此?

從太陽到地球,神奇的太陽風是怎麼產生的?

煙花般耀眼的超新星爆發,會如何影響人類生活?

那些星雲和光環,它們在宇宙中燃燒出一番什麼樣的壯麗圖景?


宇宙深處,是我心之所向。



那些人類暫時無法抵達的地方,就讓科學、好奇心和想像力先到一步。


門票:免費(長按下方二維碼,馬上報名)


王曉鋒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目睹一場宇宙的煙花」


超新星是恆星死亡時的劇烈災變爆發現象,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其發出的光相當於1000億倍太陽光的總合。這類天體是宇宙重元素的主要創造者,與宇宙生命起源以及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它們也是洞察宇宙未來命運的燈塔。



劉凱軍


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教授


「空間物理的魅力」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空間真的是空空蕩蕩的真空嗎?其實這一區域充斥著稱為太陽風的稀薄電離氣體。太陽風從太陽出發,不斷吹拂地球,進而影響人類生活。類似的過程也影響著其它的行星。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空間物理的魅力吧。


李海寧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


「星星的「人口普查」」


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比地球上所有的沙粒總數還要多。它們遍布各個角落,「膚色「多樣、年齡懸殊、族群不同、身世各異。想要探究其中的奧秘?讓我們來一次星星的超級人口普查吧。


趙洋



中國科學技術館古代科技展覽部副主任,副研究員,科學史博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從水運儀象台到簡儀:古人拿什麼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這件事,在中國一直備受重視。中國古代天文學一直領先周邊各國,從觀測設備即可窺出當時的科學創新精神:宋朝大科學裝置「水運儀象台」、元朝國際合作項目「簡儀」……望遠鏡出現之前,古人用什麼儀器探索宇宙?


喻京川


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美術委員會會員


「抵達宇宙深處之前,先畫它:太空美術的前世今生」


 

藝術在每個時代都留下了鮮明的印記。原始社會的茹毛飲血、農業社會的田園野趣、工業社會的機器時尚……隨著太空時代到來,現代美術也誕生了新的藝術領域——太空美術。此後,太空美術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隨著技術發展,太空美術又有了哪些新的變化?


<<  滑動查看本場下一位講者簡介  >>




我是科學家特別場:


借你一雙「慧眼」,去看宇宙之美


 10月21日  17:00-18:30 


硬科幻大片《星際穿越》的成功不僅僅是燒腦,更是帶來了令人無比震撼和回味無窮的審美體驗,完美地表現了科幻就是對科技的審美創造。電影的科學顧問從事引力波探測幾十年,終於在這個電影裡面用蟲洞「發現」了引力波,而他竟然於2017年真的因為發現引力波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被我稱為猴年最美的科學事件--「美猴王」!


門票:免費(長按下方二維碼,馬上報名)


張雙南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


「借你一雙「慧眼」,去看宇宙之美」


中國的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雖然沒有趕在引力波發現之前發射,卻在引力波的最大新聞中驚艷登場。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慧眼」衛星是按照中國科學家的學術思想設計和建造的,雖然不隨大流拍照片,卻給我們帶來了宇宙其它維度的美。科學就是人類對自然和宇宙的審美髮現。


聽完演講,現場還有哪些好玩兒的?


來份全場活動攻略?


◆詳情請戳◆


大揭秘!「有意思博物館」最全攻略 | 果殼年度重磅活動


??10月20-21日 每天10:00-20:00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發現屬於你的小世界


別忘了點擊閱讀原文


搶訂

演講劇場門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柑橘家清流不多,檸檬是一個
旅行的意義就在旅行中,快樂也一樣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