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些喜歡音樂的皇帝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喜歡音樂的皇帝後來都怎麼樣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中,喜歡音樂並且具有音樂才華的皇帝,是不在少數的。

秦二世胡亥,可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音樂家皇帝。胡亥陰謀篡位以後,在政治上根本不想有所作為,在宦官趙高的慫恿之下,他主要是做了兩件事。一是大肆殘殺手足,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是在杜郵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一次性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公子 將閭等三人整天夾著尾巴做狗也沒躲過這一刀,最終也被逼自盡。

另一件事就是整天沉湎於聲色之中,樂此不疲。他常常沉迷於戲曲之中,最為喜歡的是歌舞樂伎,「尤以為娛」。古代有一種驅除疫鬼的歌舞叫做「儺」,算是戲曲的前身,胡亥在「儺」的基礎上,將曲譜填上詞,再配上管弦,變成有情節的戲曲。後來,人們就稱這種戲曲為秦腔,後世的秦腔藝人就奉胡亥為祖師爺。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

香樟木雕彩繪儺面具

兩漢時期的一些皇帝也非常愛好音樂,有的還頗具音樂才華的,如西漢的元帝、東漢的桓帝和靈帝都能鼓琴瑟,吹洞簫,漢元帝還能「自度曲,被歌聲」,自己作詞作曲,還能自己演唱,是一位典型的原創派音樂家。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梁武帝蕭衍也是擅長於樂律,曾創製過准音器四具,命名為「通」,又創製長短不同的笛子12支,以對應十二律,可謂是我國第一個會製作樂器的皇帝。同時,他還創製了《善哉》《大樂》《大歡》《大道》《仙道》《神王》《龍王》《滅過惡》《除愛水》《斷苦磚》等十篇佛教音樂。可惜,蕭衍在「侯景之亂中」被侯景俘虜困餓而死,他臨死時感到嘴裡發苦,想吃點蜂蜜,卻無人理睬。他張開口,發出「嗬嗬」的幾聲呼叫,便一命歸西了……

帝王的祭台從來都是成敗論英雄,蕭衍最終作為一個亡國喪身之君的悲劇君主載入史冊,曾經輝煌的文治武功和音樂才華盡被世人忽略,人們只記住了「侯景之亂」使原本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了赤地千里、屍骨遍地的不毛之地,他被當做一個帝王年老昏聵的標本,僅留下江山「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的長嘆,徒留後人唏噓。

但是,要說個人音樂素質最好,最具音樂才華的皇帝,應當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不僅精通各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還特別擅長作曲,可謂是音樂大家。

據唐朝的南卓的《羯鼓錄》記載:唐明皇「通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若製作曲調,隨意而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由此看來,唐玄宗的音樂造詣是相當的高,是一位全才型的音樂家。

此事在唐人鄭綮的《開天傳信記》中可以得到佐證,他說:「唐玄宗有一次坐朝,用手不停的上下按自己的肚腹。退朝後,高力士進前問玄宗說:「陛下多次用手指按腹部,是龍體不太舒服么?」玄宗說:「非也。我昨夜夢遊月宮,諸位仙女為我演奏上清之樂,流亮清越,在人間是完全聽不到的啊!使我久久地沉醉在這仙聲妙樂之中。後來,仙女們又演奏清樂為我送別,這支仙曲凄楚清麗、哀婉動人。我醒來後還感覺到餘音杳杳,如在耳邊。我馬上吹奏玉笛來記錄它,全都讓我記錄下來了。剛才坐朝,怕有所遺忘,因此懷裡揣著玉笛,不停地上下尋找它的音律,不是身體不適啊。」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說:「這可是千載難遇的事情啊,願陛下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嗎?」玄宗試著吹奏一遍,其聲飄渺曠遠,絕非凡響,不可名狀啊!高力士再次拜賀玄宗皇帝,並請皇帝給這支仙曲起個名字。玄宗笑著說:「就叫它《紫雲回》吧。」當然,這是唐玄宗謊稱此曲是從月宮中得來,其實是他自己所作,大概是怕忘記了,或者是在修改,以致於坐朝是都不專心聽政,在想著那首曲子。到了這種痴迷的地步,唐玄宗也算是皇帝中的第一人了。

唐玄宗還擅長打羯鼓、吹玉笛。羯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南北朝時期由西域傳入,在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一時。這種鼓形如漆桶,用兩個小棍打擊作伴奏用。唐玄宗打羯鼓是下過一番真功夫,其鼓藝是苦練而成的。據說,唐玄宗有一次問當時的音樂家李龜年學習打羯鼓時用壞了多少根棍。李龜年說只用了50根。唐玄宗說:「你不如我,我用了三個豎櫃。」三個豎櫃能裝多少根棍不得而知,但肯定比50根要多。唐朝詩人李商隱在《龍池》一詩中說:「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詩中描繪了唐玄宗在龍池御宴上以高亢的羯鼓聲壓住了其它各種樂器的情景。

唐玄宗還能吹一手好聽的玉笛,唐詩人張祜《李謨笛》寫道:「平時東幸洛陽城,天樂宮中夜徹明。無奈李謨偷曲譜,酒樓吹笛是新聲。」這首詩的背景故事是這樣的:唐玄宗時期有一個擅長吹笛的少年叫李謨,在某一年的正月十四晚偶然聽到從上陽宮裡傳出一陣悠揚的笛聲,便暗暗把曲譜記在心裡。李謨並不知道這是唐玄宗吹的自己新近創作的曲子,他隔日的十五晚上便在一酒樓上吹奏起來。恰巧,唐玄宗喬裝打扮出宮看花燈,忽然聽見這首自己新作的曲子,感到很是吃驚。於是,他第二天派人找到李謨帶進宮中,問他怎麼會吹那首曲子,李謨說,那天晚上在天津橋上賞月,聽見宮中有人吹這隻曲子,覺得好聽,就記下了曲譜,也學會了吹奏……

霓裳羽衣曲

純音樂

00:00/06:49

據史載,唐玄宗對唐朝音樂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他作有《》《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他還制定了《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創作了多首羯鼓獨奏曲。李隆基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李隆基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託夢與他創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傳說,但《霓裳羽衣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他登基以後,在皇宮裡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他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鎮,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並給予糾正, 這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弟子」的由來。唐玄宗也被後世奉為「梨園祖師」,真可謂是實至名歸了。

誠然,唐玄宗的羯鼓打的好,安祿山漁陽鼙鼓動地而來,驚破了他的《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暴發了……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新中國成立後的早期宣傳畫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