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世紀的絕戀:他愛了師娘一生,去參加她的葬禮竟然坐錯了車

19世紀的絕戀:他愛了師娘一生,去參加她的葬禮竟然坐錯了車

文/知樂

本文聊點古典音樂中的歷史故事。在古典音樂殿堂級的作曲家中,勃拉姆斯可謂至情至性的痴情種子,從20歲第一次見到克拉拉那一刻開始,直到離開人世,她始終是他心中的女神。勃拉姆斯在信中傾訴衷腸:

「對你的愛已經充滿我的世界,即便是化為微塵,我心也不會有半點改變。即便是我死一萬次,對你的愛依然填滿我們之間的每個角落。即便是死亡再度降臨,只要能再看你一看,我死不足惜。告訴我,如何才能擁有你?」

克拉拉不僅是勃拉姆斯的女神,她還是另一位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在勃拉姆斯認識克拉拉之前,他們已經有了6個小孩。

舒曼年輕時跟隨克拉拉的父親鋼琴家維克學習,在維克家,舒曼結識了天才的鋼琴演奏少女克拉拉,愛上了小自己九歲的小師妹。維克對自己的女兒寄予厚望,對她嚴格訓練。克拉拉十幾歲時就舉辦了個人演奏會。這時的舒曼不過是個樂師,毫無名氣。這個無名小子要用戀愛和婚姻斷送女兒的前途,維克非常不爽。

舒曼為克拉拉創作了《童年情景》,以音樂作情書,送給同是音樂天才的心上人。對少女來說,才華的魅力值無與倫比。少女克拉拉已經深深淪陷。

身為音樂家的維克這時跟世上普通的老爹沒啥兩樣。舒曼恰好弄傷了手指,無法成為演奏家,不得不改行走創作道路。

眾所周知,作曲家作為眾人仰望的大師自然是星光熠熠,但是作為窮困潦倒、神經兮兮的丈夫就只有身邊人知道其中甘苦。維克每天看著這些大師們的狗血生活劇,當然不能把愛若珍寶的女兒嫁給前途未卜的窮小子。

為了拆散這對年輕人,維克真是下了血本,他舉家離開老家萊比錫,對女兒禁足,檢查女兒的信件,還不準克拉拉彈奏舒曼的曲子。在德累斯頓的獨奏會,這對小情侶偷偷見面,老頭子氣得差點昏過去,威脅舒曼說再敢見女兒,就開槍打死他。

19世紀中期,歐洲經歷了啟蒙運動,家長如此粗暴干涉年輕人的婚姻自由,成了音樂圈裡的政治不正確。幾乎所有人都同情這對小情侶,包括大名鼎鼎的肖邦、李斯特、門德爾松等。最後在法院裁決下,有情人方終成眷屬。

婚後夫妻二人夫唱婦隨、琴瑟和鳴!1850年,舒曼夫婦定居杜塞爾多夫。

1853年,年輕的音樂節勃拉姆斯到舒曼家拜訪。克拉拉在日記里寫道:「今天從漢堡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歲,是由神直接差遣而來的。羅伯特說,除了向上蒼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別的盼望。」

舒曼在權威的《新音樂》雜誌發表著名的音樂評論《新的道路》,向音樂界強推這位新的天才。有了舒曼的背書,出版商出版了還是新人的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在舒曼家,年輕的勃拉姆斯不但受到前輩大師的賞識與推崇,更為重要的是,他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真愛。舒曼與愛妻一起聆聽勃拉姆斯魔法一般的演奏。「克萊斯勒(勃拉姆斯)剛剛以其三重奏使我們大家欣喜不已,馬上就又完成了一部供兩架鋼琴演奏的三個樂章的奏鳴曲,使我感到更是狂喜。」(舒曼的學生尤利烏斯·奧托·格林致約瑟夫·約阿希姆函)

當時克拉拉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她比勃拉姆斯大14歲,然而歲月並沒有帶走當年的天才鋼琴家的風姿,生兒育女後,她變得更為成熟且有母性的光輝。

勃拉姆斯雖然迷戀克拉拉,但現實不允許他再向前一步,他把滿腔愛意藏在心裡。

這時,舒曼的身體越來越壞,克拉拉又壞了第七個孩子,即便如此,她依然像天使一樣,勃拉姆斯無法離開克拉拉,他覺得克拉拉需要他的幫助。1854年2月27日,舒曼企圖跳河自殺被救起,之後他被送到了恩德尼希的一家私人精神病院。

為了維持生計,克拉拉開始出門去各地參加演奏會賺錢養家,勃拉姆斯幫她照顧孩子,探望療養院的舒曼。他給舒曼帶去克拉拉的照片,「他吻著它,然後哆哆嗦嗦地雙手捧著它放下來。這真是最動人的一幕。他那優美而沉靜的動作,他說到你時所表現的溫馨,以及他見到你的肖像時的欣悅,我都無法加以描繪,只能讓你自己用最美的想像去摹擬了,我是快活得幾乎要醉倒了。」

1856年,舒曼離世。世俗觀念讓克拉拉無法組建家庭,理智的勃拉姆斯也離開了克拉拉。

他雖然不在克拉拉身旁,卻無法阻止對她的思念。兩人一直保持通信,克拉拉身體不好,勃拉姆斯勸克拉拉停止演奏,克拉拉信中說:「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會變得非常不好。對我來說,鋼琴演奏等於是我的生命。」

在離開克拉拉後,勃拉姆斯有過幾次戀情,卻都沒能開花結果。1875年,勃拉姆斯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他創作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

1896年克拉拉於法蘭克福去世,63歲的勃拉姆斯悲痛欲絕,他急匆匆從瑞士上車,卻因為太過傷心上錯了車,坐上了相反方向的火車。就像他一生無望的愛情一樣,一開始就設置錯了終點,所以註定要比別人多走許多路。

當他來到墓地,清冷的墓園只有他陪伴著提攜過自己的前輩恩師以及永恆的愛人。次年,勃拉姆斯離開人世,他終生未娶。

參考文獻

1.周煒娟,《改革者勃拉姆斯》;

2.克洛德?薩繆埃爾,《克拉拉舒曼情史》;

3.斯·諾伊齊奇,《勃拉姆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1922年胡適進宮會見溥儀,為何要稱呼他為「皇上」?
聊日本近代志士的骨氣,要從兩個男人相擁跳海說起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