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為何冷戰失敗解體?專家:被美國帶跑偏了!

蘇聯為何冷戰失敗解體?專家:被美國帶跑偏了!

原標題:蘇聯為何冷戰失敗解體?專家:被美國帶跑偏了!



圖為蘇聯軍隊閱兵現場

冷戰,美蘇兩國爭霸,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兩大強國,美蘇都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武力值最強大的時期,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沿著歐洲一直對峙到南極,沿著東亞一直對峙到南美,全球乃至外太空都遍布美蘇對抗的身影。


可是,如此強大的蘇聯卻在短短的數天內,就因為內部政變,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解體了,為何如此呢?


說到底,蘇聯解體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冷戰期間,蘇聯作為全球兩個超級強國之一,綻放出了絢麗的火花,其強大的常規力量是得西方根本無力阻止蘇聯鯨吞西歐。而作為西方霸主的美國也無力再常規力量上對抗蘇聯,只能依靠自身強大的海軍與核武裝。由此蘇聯以龐大身軀和強大實力,使得西方聞之色變。


然而,蘇聯強大的常規實力和軍事力量卻有著明顯的短板,斯大林執政時期,蘇聯就以發展重工業為基礎,快速的實現了工業化。但蘇聯的經濟結構中,重工業佔了大部分,而輕工業與農業卻比較薄弱,這使得蘇聯雖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不夠發達的農業使得其不得不進口大量的糧食與日用品,這就迫使蘇聯經濟基本民生生活依靠外部進口。在冷戰期間,由於蘇聯有較多的盟國可以提供糧食等用品,其問題還不大,可隨著冷戰的深入,各盟國的經濟也結構也逐漸發生改變。


圖為排隊購買麵包的蘇聯民眾


於是,蘇聯不得不依靠出口石油來獲取硬通貨,再使用硬通貨向美國購買糧食及其日用品。這使得美蘇雖然對立,但蘇聯仍然不得不利用美元或者黃金體系,換取足夠的食品與日用品。這就使得蘇聯在經濟結構上出現了巨大的問題。而且,蘇聯經濟結構中,其社會制度缺乏合理分配資源的能力,使得人們普遍感到社會分配不均。



圖為克林姆林宮上的紅五星

到了1988年,世界出現了糧食危機,而蘇聯卻將80%的工業產值用于軍備建設,支出佔了其國家建設資金的28%,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國家承受能力。這使得蘇聯經常出現日用品消費品短缺。加上糧食歉收,到了1990年,蘇聯95%的日用品經常空缺,貨架上商品經常排隊也買不到。巨大的反差使得蘇聯大眾普遍感到不滿。他們渴望新的改變,於是美宣傳機構也乘機煽風點火,宣傳美製度的優越性,忽悠戈爾巴喬夫進行激進改革措辭。激化了蘇聯本就不滿的內部關係,於是,堂堂的超級大國蘇聯就這樣被美忽悠解體了,冷戰戛然而止。

作者: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憤怒的子彈 的精彩文章:

航母究竟大的好還是小的好?四萬噸航母看似更合適
俄羅斯又吹牛了?聲稱第二款五代機2025年裝備部隊

TAG:憤怒的子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