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牛津最古老的方庭、最早的T形教堂和最年長的樹,全在這所學院里

牛津最古老的方庭、最早的T形教堂和最年長的樹,全在這所學院里

上一篇:走進花團錦簇的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在15世紀的迴廊中徜徉

Old Tree

Give Me A Minute

Lena Dixon

00:00/06:06

我們要重點參觀的第三個學院是墨頓學院,正好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從基督教堂學院東北角的坎特伯雷門出去正對的就是墨頓街。這條街以前叫聖約翰街,因為墨頓學院的教堂以前是施洗者聖約翰教堂。我們到傳達室買過門票,首先進入到墨頓學院的前方庭,方庭的西面便是教堂的東窗。

進入教堂參觀要穿過它南邊的Mob方庭,Mob這個詞在英語里是暴民的意思,學院介紹中說在這指本科生,因為當初學院的本科生曾住在這。這個方庭從1288年開始建造,號稱牛津最古老的方庭。方庭西側和南側建築上下兩層的材料和樣式有明顯不同,上層是1373-1378年加蓋的,是世界上至今還在持續使用的最古老的大學圖書館。

教堂入口在方塔下方朝南的一個小門,對,我們又看到了這種T字形的教堂建築布局,這裡才是牛津此類教堂的鼻祖。沃爾特·墨頓(Walter de Merton,1205-1277)1264年創建墨頓學院時,此處還是我們之前說的施洗者聖約翰教堂。1290年學院決定重建,唱詩班席位區很快於1294年建成,沒想到之後進展緩慢,14世紀只建了南耳堂,北耳堂和方塔拖到15世紀才完成。16世紀乾脆決定原計劃的中殿不建了,甚至將西邊的土地都租給了溫徹斯特主教Richard Foxe(1448-1528),如今隔壁的基督聖體學院就是Foxe在這塊地上創建的。

從此以後,牛津大學的很多教堂都採用了這種T字形布局,比如我們之前看到的莫德林。北耳堂完成於1425年,花窗下方的小門與墨頓街相通。這座教堂最初是想作為牛津的教區教堂的,這也是它設計成這麼大的原因,而學院也特意將教堂入口與學校入口分開。後來它確實做過一段教區教堂,一直到1891年為止。

花窗下部的彩繪分為三個場景,左邊是耶穌的誕生,右邊是耶穌受洗,中間這幅大一些的畫面表現的是最後的晚餐。

進入唱詩班席位區的這道隔斷是大名鼎鼎的建築家克里斯多佛·雷恩設計的,頂端是墨頓的盾徽。

唱詩班席位區允許遊客走入,因為這樣才能近距離欣賞東頭的13世紀花窗和古老的誦經台。

這扇花窗可以追溯到1294年,能保存至今簡直是個奇蹟。

祭壇前的誦經台自1504年就被安放於此,它是目前在英國能找到的宗教改革以前製作、保存最完好的誦經台之一。

出教堂後向南走,草坪上有張長椅,上面刻著獲得過學院某種榮譽的幾個人名。在這樣一個充滿歷史積澱的校園裡學習和生活,每個角落似乎都會有先輩注視著你的成長。

我們順著圖書館南邊的小路向東走,每一道門、每一扇窗都被鮮花包圍著。那些花東一團西一簇,沒有整齊劃一或強取的造型,長得像野花一樣無拘無束,但又給人感覺恰到好處。不知道為什麼,我喜歡這種「自由散漫」,我覺得這才配牛津這種地方的學術氣氛。而整齊劃一當然也配我們那裡的氣氛,花能組成標語口號,人能培養成思想統一的學生。

東邊的院士方庭建於17世紀初。你看這個門洞上方的四柱式塔,有沒有覺得眼熟?建造它的這批工匠後來又被請去建造了博德利圖書館,在那他們又搞了個五柱式塔。

穿過院士方庭東北角的菲茨詹姆斯(FitzJames)拱門,它以15世紀末墨頓學院一位院長的名字命名。我們又回到前方庭,然後向東穿過那個雙拱門,進入19世紀併入墨頓學院的聖奧爾本方庭。

方庭南側的小花園裡有一株17世紀所栽的老桑樹,算是牛津校園最古老的桑樹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樹齡。從圖書館到教堂,從方庭到桑樹,在牛津要比古老,看來非墨頓莫屬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蟲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在牛津大學怎麼逛最高效?如何規劃遊覽線路?答案全在這裡

TAG:書蟲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