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製造「智慧升級」需創新更要守住本心

中國製造「智慧升級」需創新更要守住本心

刷臉訂製專享咖啡的家居機器人、用「意念」控制的「肌電靈巧手」、聚合各類資源和應用的工業雲平台……這是近日在南京舉行的「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上展示的一批最新應用,折射出製造業正在經歷的升級與顛覆。業界認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市場,但發展智能製造需要守住「製造升級」的本心。

賦能製造升級

記者在大會期間發現,各類機器人和智能製造方案,不僅具備人工一般達不到的速度和精度,更實現了生產運行的全流程升級。

與會企業對製造升級滿懷熱情。

車間里,工人和機器協作生產;車間外,屏幕上實時顯示每條生產線的人員、溫濕度、物料等信息——這是中國電科十四所基於數字孿生技術打造的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車間,實現了製造從虛擬到現實的結合。

這樣的智能車間,正在為中國製造業升級賦能。僅在南京,就有11個國家級智能製造領域試點示範項目、40個省級示範智能車間、40家市級智能工廠。

當前,智能製造正在惠及更廣泛的企業,推動中國製造業群體轉型。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打造的「工業互聯網空間+雲製造支持系統」為例,通過搭建公共雲平台,重點服務於中小微企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大會期間表示,近年來,中國智能製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試點示範成效明顯,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在國家層面實施了305個試點示範項目,生產效率平均提高近30%。

前景廣短板多

會上發布的《2017—2018中國智能製造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市場,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200億元;工信部2017年12月發布了《第一批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其中主營收入10億元以上的已超過20家。

中國電科十四所所長鬍明春介紹,他們不僅自主研發了智慧企業整體解決方案,還牽頭制定了部分行業標準,自主開發了工業軟體、智能裝備。受訪機構和企業普遍認為,智能製造前景廣闊。

多位專家判斷,中國的智能製造仍處於起步階段,不少企業還在進行數字化「補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認為,智能製造目前還處於大企業「唱戲」、中小微企業圍觀的狀態,而中小企業智能轉型是推進智能製造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與會人士分析,我國關鍵技術裝備和工業軟體還存在短板,高檔數控機床、底層操作系統等還依賴進口;智能製造應用推廣總體還處於自動化向數字化過渡階段,協同推進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儘管多數企業有發展智能製造的意願,但礙於高端人才缺乏等因素,無力或無法實施智能製造。

尤需「守住本心」

眾多企業人士和專家直言,智能製造不能只是「看著熱鬧」,而應該是製造業水平扎紮實實的進步。

「生產機器人的意義在於培養機器短時間習得能力,讓設備與設備、與人更好地協作,而非嘩眾取寵。」ABB中國首席技術官劉前進表示,智能製造的發展存在一些誤區,有的企業過分關注於人工智慧、虛擬現實這些技術,而脫離了企業自身需求。

「從工業1.0,到2.0直至5.0,一步也不能少,要逐步走向更有效、更低成本的製造。」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說,從製造到「智造」需遵循製造技術演變與創新發展的規律,避免「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等焦躁思維的干擾。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發展智能製造需要環境、資金、人才與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支持,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輕的力量。「智能製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需要『一根筋』地堅持製造,以『工匠精神』長久做下去。」徐工集團總經理楊東升說。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為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