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酷愛聽戲 卻不敢聽這一曲目 只因戲名太過諷刺

咸豐酷愛聽戲 卻不敢聽這一曲目 只因戲名太過諷刺

在古時候,由於技術條件限制等原因,人們日常的娛樂活動,遠不如我們今日豐富多彩。比如在清朝時,一般人閑暇時的娛樂,多是打麻將或者下棋。而有錢人到茶館裡泡上一壺茶,聽一齣戲,便是極高的享受了。

清朝是我國戲曲文化發展的高峰,而清朝的歷代皇帝,大多也是戲劇的擁躉。

比如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在內務府之下設立南府,作為宮廷梨園,招收民間藝人進行宮廷演出。到乾隆時期,乾隆進一步擴大了南府的規模。《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記載:

「自乾隆南巡之後,選江南伶工,召之入京,供奉內廷,名曰『民籍學生』。此例迄於嘉慶末年,未嘗或改。」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網羅江南的戲劇演員,擴充南府。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也是一個戲劇的超級粉絲。據說嘉慶剛即位時,便一連聽了18天的大戲。故乾嘉年間,是宮廷演劇最為鼎盛的時期。

咸豐酷愛聽戲 卻不敢聽這一曲目 只因戲名太過諷刺


但到道光以後,清宮廷戲曲演出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這一方面是由於供養民籍學生,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道光時國庫已經空虛,難以再支撐一個如此龐大的機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道光皇帝本人比較節儉,也喜歡清靜,不太愛聽戲。

所以自道光元年(1821年)開始,道光皇帝就兩次裁減南府人員,至道光七年(1827年)改南府為昇平署,將民籍學生全部遣散,此後逢年過節,宮廷演戲全部由太監來演出,水平自然就一落千丈了。

道光在位的三十年間,因為皇帝本人不喜歡,所以宮廷演劇年年都是老套路,沒什麼新花樣。道光后妃們的娛樂活動,可以說是非常匱乏的。

也許是因為被壓抑太久,道光的繼承人咸豐皇帝與父親剛好相反,酷愛聽戲。而且咸豐本人,對戲曲的知識也有很深的研究。

咸豐酷愛聽戲 卻不敢聽這一曲目 只因戲名太過諷刺


不過可惜的是,咸豐皇帝的運氣不太好。甫一登基,就遇上了太平天國叛亂,在太平軍氣勢最盛之時,甚至威脅到了清朝的存亡,所以就算過年,也得時刻緊盯著軍報,沒辦法真正安心坐下來聽一場戲。

而最慘的是,咸豐在位時不僅有內憂,還要面對外患。西方列強自鴉片戰爭敲開中國大門後,變本加厲地想要索取更多的利益。清廷與英法美俄談判鬧崩,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開啟。

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咸豐不得已以木蘭秋獮為名,帶著自己的朝廷和後宮,逃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避難了。

可能是因為內亂難平,外患又興,加之皇家宮苑圓明園被毀,逃到熱河之後的咸豐皇帝,開始破罐子破摔了起來。熱河行宮本來有許多戲台,咸豐皇帝不想著如何早點回京料理一切,反而把昇平署的戲班子召到了熱河行宮,放縱自己,聽起了大戲。

咸豐酷愛聽戲 卻不敢聽這一曲目 只因戲名太過諷刺


根據吳相湘先生的考證,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時,幾乎每兩三天就要聽一次戲,有時甚至上午聽完了花唱,下午還得聽一場清唱,沉浸在伶工們的歌喉舞姿之中,完全忘記了還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們。

咸豐十一年(1861年)的六月初九,是咸豐皇帝的生辰,萬壽節循例要有盛大的戲劇表演。表演的曲目,都是要經由皇帝御筆硃批的。在昇平署上報的曲目中,咸豐皇帝撤了幾首,另外還下諭旨聲明,其中一首曲目等下次再傳。

原來,昇平署預備上演的這首戲曲,名字叫做「四海昇平」。咸豐皇帝此時雖然已經墮入聲色犬馬之中,但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知道當時國內的境況,根本配不上「四海昇平」這四個字。若是在自己生日傳唱此曲,聽曲的人恐怕會覺得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而咸豐諭令下次再傳這首曲目,也是盼望到第二年自己生日時,海內外的動亂都已經平定,來個真正的「四海昇平」。然而沒過幾天,咸豐病情突然加重,撒手人寰,再也沒機會聽這首「四海昇平」。而清朝自此直至滅亡,也沒有再盼來真正四海昇平的那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家長亂報官銜惹麻煩?看看古人們如何正確地自報家門
嘉慶下令修明史 大臣在書中歌頌清朝 為何反而被罰?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