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明明很害怕,但我們為什麼還是忍不住想看恐怖片

明明很害怕,但我們為什麼還是忍不住想看恐怖片

恐懼這個情緒有點意思。

今年是John Carpenter的標誌性恐怖片《月光光心慌慌》第四十周年紀念。很少有恐怖電影能達到類似的惡名,它激發了隨後的一大批驚悚連環兇殺電影。

一個蒙面人將謀殺案帶到了一個郊區小鎮,所有人的生與死面前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影片最終沒有為受害者伸張正義,也沒有善與惡再次平衡的完美結局。

那為什麼還有人願意特意花時間和金錢去電影院,觀看這種讓我們想起生活不公與死亡驚悚的場景?「因為喜歡!」非常典型的答案。除了人們描述的「看的時候整個人超興奮」和「腎上腺素飆高」,事實上當人在驚訝或害怕的時候,人體確實會進入「準備隨時跑」的狀態,體內許多化學物質增加,其中包括腎上腺素,以確保身體準備充分應對威脅,做出「戰鬥或逃跑」反應。

這仍然不能解釋為什麼人們特意嚇唬自己。社會學家Margee Kerr 與來自匹茲堡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Greg Siegle收集數據後發現,是因為強烈的興奮感和驚悚感。

從驚悚的魅力中學習恐懼

為了實時捕捉究竟是什麼讓人們覺得恐懼很有趣,是什麼促使人們付錢讓自己被嚇得魂飛魄散,研究人員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郊外一個傳說鬧鬼的地下室建了個實驗室。

這間僅限成人進入的鬼屋營造出的恐怖氣氛遠遠超過典型的爆米花恐怖片的燈光、聲音和人物。在35分鐘的時間裡,參與者會經歷一系列刺激場景,除了令人不安的故事背景設置和特效,還有真人NPC上場嚇人,在遊戲過程中參與者還將在工作人員的控制下體驗觸電。實驗室招募了262位買了票的客人,每個人都會在進入鬼屋前後各完成一份有關期望和感受的調查。

他們還使用了移動式的腦電圖描記器,來記錄下100名參與者在實驗前後15分鐘的各種認知和情緒的腦電波活動。客人們報告稱,在經過鬧鬼的地點時,情緒明顯高漲。而且事後的開心也與剛才經歷過的高度緊張和恐懼有關。

腦電數據分析顯示,在情緒高漲的前、後,大腦的反應性普遍降低。換句話說,高度緊張和可怕的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會「關閉」大腦,然後反過來又在體驗結束後,讓人們感到快樂。研究人員對那些練習冥想的人進行了類似的觀察。

從恐懼中學習強大

研究結果表明,類似被獵殺的極端興奮和一場5千米的跑步競賽類似,都有一種不確定感,體力快速消耗,在結束時都讓人們產生一種「終於結束了」的感受。有趣與驚悚並重的體驗可以起到即時調整壓力的作用,甚至可以增強信心。理智會告訴你鬼屋裡的演員都不是真的,但當你沉浸在體驗中時,卻會真實地感覺到恐懼,而當你走到出口的那一剎那,滿足感和成就感也一樣真實。經歷各種冒險之後,就算面對一大群喪屍也會覺得自己無敵。

圖:遊客們被困在「地獄之門」鬼屋裡

像《月光光心慌慌》這樣的電影,讓我們直面自己對無差別殺人的恐懼,在娛樂框架的保護下,讓觀眾了解為什麼有時壞事就是會無緣無故地發生。參與可怕但好玩的活動也可以作為實踐恐懼的一種方式,幫人們建立起更強大的自知之明和適應力。在驚悚未知的環境中,你可以觀察到自己在類似生命危險的情況下的反應和身體變化。

所有恐怖娛樂項目的設置都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團隊活動。就算只是看電影,和朋友一起時的情感體驗都會更加強烈。一起做緊張刺激的事會讓活動過程變得更有趣。情緒可以傳染,所以當你看到你的朋友尖叫大笑時,你也會這麼做。但無論驚悚電影和鬼屋探險多有趣,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戰或逃」反應因遺傳表達、生活環境和個人經歷的不同而具有個體差異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無恐怖不歡,而有些人你一說要拉他進鬼屋他就腿軟。

無論你喜不喜歡驚悚、強刺激的事物和活動,每個人都將從冒險和好奇中受益。當危險出現時,「戰或逃」也會幫助我們足夠快、足夠聰明地做出反應。

蝌蚪五線譜編譯自neurosciencenews,譯者 狗格格,轉載須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氣味怎麼定義?有了個新方法
這麼美的花花,竟然是馬齒莧的哥哥!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