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商與徽商:誰才是古代東亞的貿易之王?

晉商與徽商:誰才是古代東亞的貿易之王?

原標題:晉商與徽商:誰才是古代東亞的貿易之王?



在東亞的漫長歷史上,大量農業人口不被允許從事貿易活動。尤其是那些會涉外的交易和買賣,往往都被王朝統治者交由官吏與外商負責。但凡事皆有例外,著名的晉商團體與徽商團體,分別出現在北方的晉蘭與南方的江淮流域。


20世紀初 在中亞貿易的晉商與俄羅斯騎兵合影


從雙方在歷史上的活動範圍與影響力而言,晉商從各方面都超過了徽商太多。


要明白晉商曾經的實力有多麼強勁,就需要看看他們在衰亡階段的表現。一直到1917年,俄羅斯發生嚴重的內部動亂,莫斯科等地還有晉商經營的店鋪。他們比當時大部分俄羅斯人都要富裕,並在動亂中成為了打砸搶的對象。


到1917年為止 晉商都有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開設商鋪


晉商之所以可以把生意一路做到俄羅斯,是因為他們獲得了滿清朝廷的貿易特許,可以自由的將內地物產轉手到中亞、蒙古和俄羅斯。這也是晉商在清朝發展迅速、體量龐大的原因。但這樣的特權並非憑空獲得的。早在清軍入關之前,晉商就一直冒著被明朝殺頭的威脅,為關外的滿洲輸送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戰略物資。



晉商之所以要如此操作,主要原因就是明朝對他們謀生手段的壓制。因為當地至少在先秦時代,就是東亞農耕與北亞游牧的交界地帶。陸上貿易是當地重要的經濟產業,重要性堪比海洋經濟對廣大和福建兩地。雖然在歷史上,這種不為中央吏制帝國所提倡的經濟結構,屢次被帝國力量打斷。但在帝國控制力衰退之後,又會自然而然的死灰復燃。


遼國時 今天的山西北部就處於契丹人的控制下


從南北朝到元朝,晉商的先祖一直經營著類似形式的貿易,種植各類經濟作物。但在明朝佔領山西後,對當地的經濟結構做了強制性的破壞。



在清帝國的默許下 晉商成功的參與到頑強的絲綢之路貿易

相比晉商的規模、水平和影響力,徽商實在是差的太多。從可查的歷史當中,他們的存在感也要低很多,並且在實質上沒有獨立運作能力。地緣因素可能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


徽商的發源地位於長江中下游位置,要順利的開展貿易,就必須依賴長江水系。但很不幸的是,早期在南京建都的明朝,成功卡死了長江出海口與附件水系。儘管後來首都被搬遷到北京,但龐大的南直隸行省,還是成為限制徽商貿易的重要因素。結果,很多徽商的先祖就改頭換面,加入了福建人為主的「倭寇」集團。在明朝人留下的記錄中,倭寇團體的主力是福建人,接下去就有很多安徽人。說明徽商為生存,很多人不得不依靠福建的走私海商幫助。



清軍入關後,晉商獲得了朝廷給予的諸多特權。除了可以對中亞和俄羅斯貿易外,他們也可以進入內地採購商品。為此,就擠壓了徽商和沿海商人的份額。結果自然是晉商一家獨大,而徽商不得不與之合作來謀得生存。


徽商就是倭寇隊伍里的一大主力


最後,讓徽商翻身的恰恰是近代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勢力通過沿海逐步深入內地。清廷原本的晉商獨大策略,已經非常不合時宜。隨著沿海經濟的飛速發展,晉商的貿易特權已經成為了一紙空文。徽商則因為靠近上海這樣的開放口岸,迅速壯大。他們成為了將內地商品轉手到沿海城市的重要力量。這才讓徽商的歷史地位飆升,有了看似比肩晉商的實力。



清朝時的五口通商 才算徹底解放了徽商集團


但平心而論,徽商依然只是沿海西方商人和買辦的合作者。他們不可能像晉商那樣,直接去中亞的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地設立分支機構,更不會有晉商在俄羅斯核心城市的店鋪與產業。清末民初出國的人,主要還是集中在廣東和福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短平快 的精彩文章:

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到底是被誰射死的?

TAG:歷史短平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