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博物館收藏七十年骨頭,專家不以為意,老農說是龍骨!

博物館收藏七十年骨頭,專家不以為意,老農說是龍骨!

骨頭看似平凡,但是在考古學者們的眼中,卻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世紀初,一件關於骨頭的事情引發了熱議,因為這些骨頭並不普通,它們被稱是珍藏多年的龍骨。

遼寧營口縣有位老人,在家人的帶領下一路來到了遼寧博物館。當他把一個做工精細的盒子遞給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後,盒子里呈現的五塊骨頭並沒有引起引起專家們的興趣。並且說道:這不過是普通的獸骨,沒有什麼研究的價值。然而,老人神秘兮兮地向工作人員說道:這是珍藏好多年的骨頭,而且不是一般的骨頭,它出自於龍身上。話語中透著些許自豪。

老農略帶玄乎的話語驚呆了在場的專家們。因為一直以來,龍都是神話中的神獸,現實生活中怎麼可能存在呢,更別說從它的身上取出來骨頭了,那麼眼前的這幾塊龍骨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塊龍骨是老人當年幫地主家做苦力的時候表現的勤勤懇懇,在最後離開的時候地主賞賜的,究竟這龍骨的真實來源,老人也說不清楚。專家們在聽完龍骨的來歷後,準備對這幾塊骨頭認真研究一番。

專家們瘋狂的找尋關於龍骨的資料,他們意外的找到了一份關於蛟類涸斃命的報紙,報紙的刊登日期是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所以刊登的事件可靠性較高,而且報紙上配的蛟龍屍骨的圖片和傳統意義上的龍的形狀極其相似。回過頭來,再去看看老人上交的龍骨,和這些文章描述的骨頭較為吻合。

為了搞清楚這些骨頭是什麼來歷,考古專家們和生物學家們通過細緻觀察查閱資料,得出這些骨頭其實是野馬的骨頭。那如此一來,報紙上的那些蛟龍是什麼呢?原來,蛟龍屍骨也不是傳說中的龍,而是海洋生物小鬚鯨的骨頭,而照片上呈現的骸骨形狀也是人們將小鬚鯨的下頜骨隨機擺出來的。當年,小鬚鯨在遷徙的過程中,當遷到渤海的時候,遭受了遼寧營口的大暴雨,隨後被大水衝到了特定的葦塘,也就是著名的營口墜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順治帝為後來的帝王們選了清東陵,該皇帝卻另找了清西陵!

TAG:圖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