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本文來源於 珠寶鑒定師Mr東方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又到九月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金秋九月爽,九九話重陽。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節」,形成於戰國時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成為中國傳統節日。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

那麼,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個同樣傳統的工藝文化——花絲鑲嵌。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採金為絲,

妙手編結,

嵌玉綴翠,

是為一絕。

歷史

花絲鑲嵌的前身是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到了明清,才升級為花絲鑲嵌。清宮內務部還專門設立了「花絲造辦處」,專門負責為八旗貴族服務,不過,普通的皇族還用不了,通常只有皇帝和有段位的娘娘們能霸佔它的美。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現藏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唐代"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 為代表。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羽人飛鳳花鳥紋金銀平脫漆背銅鏡

其極致的細膩工藝之美,獨領中國封建王朝宮廷技藝制高點2000餘年。花絲始創於漢代,但早期大多應用於佛像或是皇家冠冕,雍容有餘。到了明朝,舉國上下崇尚手工,追求奇巧,花絲工藝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現今存留於世的最著名的花絲鑲嵌製品,非明代萬曆皇帝的「金翼善皇冠」莫屬,高24厘米的皇冠身薄如輕紗,綴有游龍戲珠圖案,所用金絲竟然細過幼女的髮絲,即使是採用今天最先進的現代工藝,也難以抽取,而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整個皇冠上,竟然一個接頭也無,可謂真正的「天衣無縫」,精妙絕倫的工藝,可想而知。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明] 萬曆皇帝「金翼善皇冠」

冠身薄如輕紗,空隙均勻,金冠上端有龍戲珠圖案,造型講究。金翼善冠由前屋、後山和翅三部分構成,分別運用518根、334根、70餘根直徑0.2mm的金絲編織而成。金冠整體輕盈通透,金絲編織的均勻得體,無明顯結頭,兩條金龍由金花絲堆壘而成,附著於後山上,生動威武,體現出了當時製作者高深的焊接技術,堪稱花絲工藝的代表作。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元、明、清三代在北京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製作中心。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名品不斷湧現,很多成為宮廷貢品。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唐宋以來,花絲技藝被更廣泛地運用到了婦女的髮髻樣式和首飾。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鑲嵌的工藝極其複雜,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常搭配點翠等工藝,呈現金碧輝煌的效果,所以後來,人們把它和牙雕、景泰藍、京綉等工藝並稱為「燕京八絕」,如今也只有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鑲嵌的造型包括花卉植物、鳳蝶、龍鳳、飛翼、祥紋、文字等等,都是通過富麗堂皇、精湛秀麗的手法來表現。可以說,花絲鑲嵌這門技藝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品,是只有上流社會才能欣賞到,並看得懂的藝術工藝品。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早在2008年,花絲鑲嵌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從古至今能掌握這種手藝的匠人,是非常稀少的,往往都是耗盡一生的時間和心血用以鑽研,才能有所成就。從學徒開始想變成師傅,少說也得十年八年,而想成為花絲鑲嵌大師,則更多是看傳承與天賦了。

「花絲鑲嵌」貴氣十足。雍容華貴、金光燦燦、珠光寶氣、富麗堂皇等辭彙用於描述它絕不過分,它賦予了工藝品和首飾獨特的貴族身份。同時,也傳承了「自然而為」的中國古典美學追求。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顧名思義,花絲鑲嵌工藝可以分為「花絲」和「鑲嵌」兩大工藝手法,花絲是把各類貴金屬絲捏製成細絲,並彎成想要的形狀;鑲嵌則是把各類珍稀的珠寶鑲到金銀絲上。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為骨,鑲嵌做飾」,一件成熟的作品要經過十幾道複雜的工序、少則數月多則半年才能被完成,而且匠人沒有幾十年經驗是很難獨自一人搞定的。

花絲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花絲是用金、銀做原料,拔成細絲,編結成型。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一根銀絲要經過幾十次拉制,才能變成一根「合格」的素絲,把素絲編織到一起,製成花絲才可以使用,接下來還有掐絲、填絲、焊接等複雜繁瑣的高超技術。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在宮廷時代,焊接花絲都是拿一個吹筒對著煤油燈,鼻子吸氣嘴吹氣,用自己的氣息控制火頭兒大小和時間的長短,常常吹到頭暈眼花,被煤油燈熏得一臉黑。延續到了今天,有了燃氣吹火工具之後,皇宮裡的老傳統才開始與時俱進。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鑲嵌

如果花絲是畫龍,那鑲嵌就是點睛,畢竟如果沒有珠寶的點綴,再精巧的花絲也顯得拙樸了點。

鑲嵌就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最常見的鑲嵌手法,叫做包口鑲。先要將貴金屬壓製成合適的大小,這過程中沒有任何量化標準,完全得仰仗師傅的經驗和手藝。壓好的金屬再裁切成「碗邊兒」,用以嵌入珠寶。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還有一種鑲嵌法叫做「鏟釘兒」,這是為了適應複雜形狀的珠寶而產生的手法。首先工藝師傅要根據珠寶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鑿具「打眼兒」,如果選錯了則滿盤皆輸。而在打出鑲嵌凹槽後,還要用進行打磨和修補,最後再嵌入珠寶。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整個工藝過程很繁複,首先要制胎,以便造型;再用堆、壘、編、織方法,將花絲成型,加以燒焊;再經過酸洗後燒藍或鍍金銀,再提亮。這是半成品,半成品上再"鑲寶"(珍珠寶石)。

點翠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在花絲鑲嵌之後,往往還要"點翠",把翠鳥綠中閃藍的羽毛,貼在花絲的空白點上。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自古帝後的服裝配飾、鳳冠等,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鮮艷閃亮。點翠使用的翠鳥羽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尾部羽毛八根,行話稱"尾條",故一隻翠鳥身上一般只採用大約28根羽毛。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唐代文學家陳子昂曾為此寫到:"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1933年後,因保護鳥類及製作工藝過於殘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燒藍所取代。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極致柔軟,極盡巧思,千變萬化中挑戰工藝極限。尊貴華麗,宮廷復古,精雕巧琢下成就臻美神話。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添加小編微信(as13051522085)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感謝!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更多專業知識請回復 99查詢

最近精彩回顧請回復 ls查詢

各類文玩的知識和鑒別方法

(輸入數字直接查詢)

例如輸入「1」,查詢「天珠知識」

九月九重陽節|老一輩都會喜歡的傳統花絲鑲嵌工藝

歡迎大家聯繫我們小編微信號一起交流探討,若你想了解更多古玩,文玩的某些的文章,歡迎給我們留言投稿,我們希望在共同的研究和探討中和大家一起進步!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平台合作請聯繫:

Tel: 18610768869

Email:281819199@qq.com

小編微信號:as13051522085 (分享藏品,傳播知識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來鑒寶。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的精彩文章:

出國買琥珀請注意,100個矇混98個被抓!
中國漢字到底有多牛?震撼世界了!

TAG:古玩那點事兒自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