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佛教徒會生氣嗎?

佛教徒會生氣嗎?

很多人覺得佛教講大慈大悲,普度眾生,佛教徒就該什麼事都得忍,什麼事都不應該發脾氣。其實佛教徒也是人,跟平常人一樣,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當然也會生氣。但佛教徒的生氣和普通人的生氣是大有區別的。

如果真能遇什麼事都不生氣了,那說明修行已經功德圓滿,成佛了。但學佛是一個過程,不是一信佛,一學佛,馬上就覺悟了,成佛了。學佛的過程,就是去除我執和貪嗔痴慢疑習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佛弟子還是會起嗔恨心,還是會生氣。

但是既然學佛了,就要按照佛陀教的方法去生活,佛法是心內求法,凡事要向內求,不要向外求,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後,都要先觀察自己的內心,反省一下自己有什麼過失,而不是處處去找外境的過錯,所以,雖然在事情發生的當時會生氣,但是經過內心的反省,慢慢的,心境也就越來越平靜了。

佛教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有生氣的念頭不可怕,最怕的是不知道反觀自省,一心只看外面,只挑外境的毛病,這樣就會越想越生氣,越想越痛苦、煩惱。但是只要一念覺悟,想明白了,就不會再有煩惱,再生氣了,這在佛教修行中叫做「轉念」,隨著學佛的深入,越來越覺悟,轉念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開始可能幾天、一天,後來就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幾秒鐘,馬上就把念頭轉過來了,也就不會再生氣了。

學佛之前,「我執」很重,一切和「我」相關的,都很在意,別人惹到我們,傷害自己的利益後,就會很生氣,很不平;學佛之後,「我執」逐漸變淡,對「我」看的淡了,當然遇到別人傷害或者對不起自己的時候,也就不會那麼在意,也不會那麼生氣了。

佛教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宇宙規律,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任何事情都會有它的前因後果,一旦明白了這條規律,也就能更容易看到事實真相,看一切事情也都是那麼正常,心中也就不會再起什麼波瀾了,慢慢脾氣也就不會那麼大了。

佛教修學中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修「忍辱」,凡事都要能夠忍耐,忍受。當然,這個「忍辱」也不是讓你忍氣吞聲,雖然外面沒表現出來,但內心還是生氣,都憋在肚子里,這樣還不如不忍,否則沒準能憋出病來。

最後,不但普通佛教徒會生氣,就算高僧大德也會生氣,但他不是真的生氣,是表演給人看的,是為了善巧方便,隨緣度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叫「煩惱即菩提」?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