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量子計算需熬十年冷 「BATH」提前大搞軍備競賽?

量子計算需熬十年冷 「BATH」提前大搞軍備競賽?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在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更是如此,對於量子計算領域來說,十年不只是個虛數,英特爾實驗室主管Mike Mayberry就表示,在真正可行的量子計算出現之前,大型科技公司之間還將迎來「為期十年的競賽,我們現在還處於『玩具系統』時代。」


量子計算:70年前的晶體管

即便量子計算目前還不成熟,甚至可以說是相距甚遠,但量子計算仍如海平面下的冰山,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尚待發掘,這也是頂級科技企業、科研機構乃至國家都如此重視的原因。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到,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故此,文件中提出「優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其中包括與量子計算機、腦科學相關的「科技創新 2030—重大項目」,還表明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阿里和中國科學院聯合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就落在上海。

2015年時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的王堅就表示:「如果要在如今的前瞻技術中選擇,我一定選擇量子計算。量子信息科技浪潮,將對雲計算產生革命性影響,真正為人類提供沒有限制的計算能力。從追隨者成為引領者,這是每一個科技公司的偉大機遇。」

1947年12月23日,貝爾實驗室成功演示了第一個基於鍺半導體的具有放大功能的點接觸式晶體管,開啟了半導體產業序幕,也深刻影響到如今,毫不誇張的說,晶體管絕對是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量子計算的地位相當於70年前的晶體管,也是影響未來數十年的革命技術。


「擠牙膏」的經典計算

如果對英特爾不陌生的話,不難發現從2013年英特爾處理器的計算能力就少見大幅提升,因為被戲稱為「擠牙膏」,英特爾當然也不是想「擠牙膏」,製程工藝等限制決定了英特爾不能保持每年大幅計算能力的提升,而且目前計算能力夠用,英特爾也不想遭遇壟斷訴訟,在計算能力的提升和商業變現的平衡中,英特爾選擇了每年產品線只有7-8%的改進。

雷鋒網專欄作者鐵流此前評述,隨著製造工藝發展到7nm,如果要進一步縮短晶體硅的柵長,會發生隧穿效應,粒子迅速穿越勢壘——在勢壘一邊平動的粒子,當動能小於勢壘高度時,按照經典力學,粒子是不可能越過勢壘的;而對於微觀粒子,量子力學卻證明它仍有一定的概率貫穿勢壘,這也是經典計算面臨的現實問題。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圖靈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姚期智近日表示,量子人工智慧可能是未來的終極學習機器。量子計算也為經典計算導致的計算瓶頸帶來了曙光,量子計算相對今天的基於0和1比特的經典計算,是一種基於量子比特的革命性新型計算技術

如果用經典計算機來表示N個量子比特表示的數據,就需要2^N次方倍的內存開銷,比如表示50量子比特的系統,需要2^50倍的經典內存開銷。基於量子疊加和糾纏的量子門操作,能夠為很多計算任務帶來指數級的加速,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今天的超算大約需要15萬年,而如果用量子計算機只需要幾秒。

量子計算這種指數級增加的超級算力,有可能成為未來AI和雲計算的基石,我們耳熟能詳的頂級公司都已經布局量子計算,激烈程度不亞於一場基礎科學領域的「軍備競賽」。


阿里:達摩院主導,國內最早布局

阿里是國內企業最早布局量子計算,也是目前最接近國際水平的企業。2015年阿里就開始布局量子計算,與中科院成立聯合實驗室,開展量子信息科學領域的前瞻性研究。

近兩年,兩位大牛的加入也顯示出阿里對量子計算的堅定投入。施堯耘,密歇根大學終身教授,師從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現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於今年年初加盟達摩院。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前沿與基礎科學研究機構達摩院成立,量子計算成為大名鼎鼎的達摩院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今年5月,達摩院量子實驗室推出世界最強量子模擬器「太章」。「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擬了81(9×9)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隨機量子電路,之前達到這個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

今年雲棲大會上,達摩院宣布著手超導量子晶元和量子計算系統的研發。這使阿里巴巴成為繼IBM、微軟、谷歌和英特爾之後,全球第五家啟動量子硬體研發項目的大型科技企業。在國內率先進入軟硬體兼備的全解決方案狀態。


華為:邁出第一步,使能量子計算研究

剛剛落幕的華為全聯接大會期間,華為正式發布量子計算模擬器HiQ雲服務平台,共有二項重大成果發布。

業界領先的量子計算模擬雲服務:包含分散式全幅度模擬器(雲上最大可提供42量子比特模擬服務),分散式單幅度模擬器(雲上最大可提供169量子比特模擬服務),首個量子糾錯電路模擬器雲服務(可模擬數萬級量子比特電路,性能優於同類開源模擬器CHP的5-15倍)。量子計算模擬器是量子計算軟硬體和演算法研究的基礎使能技術。

首發量子編程框架:兼容開源框架ProjectQ的同時,新增兩個圖形用戶界面量子電路編排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與混合編排BlockUI(Block User Interface),使經典-量子混合編程更加簡單和直觀。可提前構建量子云用戶和應用生態。

雷鋒網了解到,華為將基於本次發布的量子計算模擬和編程框架雲平台,不斷的加入新的成果和內容,使之成為一個長期的量子計算研究創新、教育普及、人才培養的使能基礎平台,配合量子計算開源活動,普惠廣大量子計算研究者、老師、學生和開發者


百度:成立研究所,確定五年一流目標

今年3月份,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體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悉尼科技大學量子軟體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教授出任百度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直接向百度總裁張亞勤彙報。百度計劃在五年內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計算研究所,並逐步將量子計算融入到業務中。

雷鋒網此前報道,段潤堯本科和博士均就讀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師從應明生教授,系悉尼科技大學終身教授,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Future Fellow,自 2016 年 9 月 15 日起擔任量子軟體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表示,他將全力推動「百度量子、量子百度」的研究規劃,計劃在五年內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計算研究所,並逐步將量子計算融入到百度業務中。

騰訊:招兵買馬,量子實驗室初步成立

2017年12月由騰訊SNG主辦的TSAIC大會上,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系任副教授張勝譽正式以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傑出科學家的身份現身並發表演講,這也是騰訊量子實驗室的首度對外亮相,彼時騰訊量子實驗室也是剛剛成立,還處在招兵買馬的階段。

雷鋒網了解到,騰訊量子實驗室是一個獨立實驗室,和其他企業對於量子計算的籌備相近,騰訊量子實驗室既需要承擔研究工作,同時也需要尋找騰訊自身業務與量子計算的結合點。


總結

量子計算逐漸走出實驗室,但是距離實用階段仍有非常大的挑戰,阿里、華為、百度和騰訊對於量子計算的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更多是在部分領域進行研究,阿里和華為由於重視基礎研究,在量子計算的預研領先至少一個身位,阿里的布局比華為更早,在軟硬體的準備也更全面。

言而總之,從硬體、軟體到演算法,到系統,量子計算還沒蹚過技術關,工程和系統集成方面量子計算仍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來去搏得下一個計算時代的黎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Vitalik談區塊鏈機制設計四大挑戰:操縱、隱私、女巫攻擊、共謀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