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丹養生的隱士居然還是「武林刀劍百曉生」?
《古今刀劍錄》是南朝陶弘景所著,記載了從夏啟到梁武帝時期帝王所鑄負有盛名的刀劍。
魏晉南北朝時期,煉丹養生之風盛行,有一位隱士也不例外,養生之術了得,活到八十一歲。要知道那時正逢戰亂,又沒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很多人活到五六十已經算得上長壽。說起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中學課本有一篇古文《答謝中書書》,文章所記美景引人入勝,膾炙人口,正是這位隱士——陶弘景所寫。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隱士,居然能錘鍊出名刀獻給皇帝,還像古龍書中的百曉生一樣,著錄了一本專門記述各樣神兵利器的《古今刀劍錄》。
陶弘景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如同其他非凡人物一樣,出生也有異象,他母親夢到青龍從自己懷中而出,並且有兩個人手執香爐來迎接,然後懷孕生下了陶弘景。陶弘景自幼才學出眾,讀書萬卷,有一件自己不知道的事就以之為恥。他十歲時讀到葛洪的《神仙傳》,深受影響,後來仕途不順就退隱山林,一生尋仙訪葯,對天文曆法、山川地理、醫藥冶煉都頗有心得。梁武帝即位後歷次徵召均不應,但梁武帝遇到大事仍然寫信向他請教,因此陶弘景也被稱為「山中宰相」。
「山中宰相」陶弘景(網路圖)
史書記載,他曾鑄造兩把好刀,一名善勝,一名威勝,獻給梁武帝,梁武帝把它們賜給了自己的兒子蕭繹,也就是後來的梁元帝。為此蕭繹還專門寫了一篇《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答謝,文中這樣說:「冰鍔含采,雕琰表飾,名均素質,神號脫光。五寶初成,曹丕先荷其一;二勝今造,愚臣總被其恩。」把二勝與曹操五把百辟刀相比,可見二刀之不凡。
陶弘景在《古今刀劍錄》序言中表明了自己著錄此書的原因,他認為刀劍從古就有,歷朝歷代帝王都會鑄造,但是相關記載卻零零碎碎,沒有專門的詳細記錄,致使很多本該留名後世的名器湮沒於歷史長河當中,所以他特地著錄這樣一本關於刀劍的書,記載了從夏啟到梁武帝時的帝王刀劍共四十把,並對每把刀劍的名稱、尺寸、鑄造過程以及銘文等作出敘述。其中不乏大家耳熟能詳的秦始皇定秦劍、劉邦斬白蛇起事的赤霄劍等神兵利器,更有一些名氣雖然沒有那麼大卻也自有獨特之處的刀劍。這些刀劍長短不一,長者有後主劉禪所鑄大劍,長一丈二尺,其次有慕容垂的七尺刀,周昭王、晉懷帝的五尺劍,其餘多為三尺六寸或三尺,短的有商代太甲的二尺定光劍,鑄造材料也有銅鐵金等。
劉邦斬白蛇(網路圖)
古代帝王造刀劍作用不一,除了自己佩戴、賜給臣下之外,還有諸多以我們現代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用法,比如鎮山、鎮妖。周昭王就鑄了五把劍,長五尺,上書「鎮岳尚方」,然後各投五嶽。不獨有偶,漢武帝劉徹元光五年時鑄了八把劍,長三尺六寸,銘文「八服」,在嵩山、恆山、霍山、華山、泰山五嶽都埋下。其他還有漢安帝劉祜鑄劍藏峨眉山、後主劉禪造大劍鎮劍口山、晉孝武帝鑄劍埋華山頂等。
八服劍(網路圖)
漢章帝劉炟時專門鑄造了一柄金劍,也不是用來佩戴,鑄成之後反而扔在伊水之中,這是為什麼呢?原來伊水中有個怪物,像人的膝蓋一樣,頭上有爪,倘若有人下河洗澡,就出不來了,所以特地鑄造一把金劍,用來鎮壓此怪。這怪物的描述倒是有些像海中生活的章魚,不知到底是什麼生物,也不知道這把金劍是否起到了效果。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頗為神奇的刀劍。齊王曹芳鑄了一把劍,經常自己佩戴,但後來竟然無緣無故失蹤了,只剩下劍匣。這在注重天人感應的古人來看實在是一件不詳之事,認為是曹氏後來被司馬氏代替的徵兆。後燕慕容垂所造的兩把刀,長七尺,分雌雄,如果不把兩把刀放在一起,刀就會發出聲音。傳說幹將莫邪也是一雄一雌,不知其中有何神奇之處。
《古今刀劍錄》(網路圖)
書中還記載了宋順帝劉準時,從地下挖出一柄刀,上面刻有「上血」二字,刀身如同夜明珠一般能照亮整個屋子,皇帝感到很神奇。後來,皇帝在七夕時突發奇想,想看看織女的樣子,就派臣子楊玉在外等候,看到織女就趕緊稟報,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楊玉完不成任務害怕被殺,就先下手為強,用「上血」刀殺了皇帝。這件事確有記載,但卻不是發生在宋順帝身上,而是他的哥哥——後廢帝劉昱,臣子也不叫楊玉,而是楊玉夫。根據《宋書》《梁書》的記載,楊玉夫與其他臣子合謀殺死了劉昱,並連夜把人頭送給了後來的齊太祖蕭道成。此處錯謬也使後人不禁懷疑《古今刀劍錄》年代和作者的真實性,畢竟陶弘景是當時的人,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出錯,但是因為這本書在唐朝時就被人引用,所以也不會是後人偽造的書,應該是在傳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被後人篡改,不再是陶弘景書寫時的原貌,像很多距今年代久遠的古書一樣,真偽摻雜。
陶弘景也記錄了自己受命鍛造的十三口神劍,用金銀銅鐵錫五金做成,長短據各類劍術的需求各不相同,上刻「服之者永治四方」的銘文。這也是在善勝威勝二刀之外陶弘景給梁武帝所鑄的兵器。
陶弘景一生,可謂傳奇,他所著錄的《古今刀劍錄》,雖然有後人竄入的地方,但所記載的不同時期刀劍的材質、尺寸、銘文等資料,對於研究古代刀劍工藝和鑄造技術仍然具有寶貴作用。這本書的經歷也是我國現在流傳的許多古代典籍的一個縮影,真偽摻雜的諸多書籍需要我們在讀書時融會貫通,才能辨其真偽,既不可以輕易全部相信,也不能隨意全盤否定,正所謂大膽懷疑,小心求證。
參考書目:《宋書》《梁書》《南史》
作者:白也


※2018搞笑諾貝爾:別笑!人家正經著呢
※恐怖禮物:器官捐贈會傳染癌症嗎?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