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王維

我們所知的王維多是來源於他的詩,殊不知王維對中國畫史的重要作用,可以說,佔據中國古代山水畫主流的文人畫,都受到了王維的影響。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唐 王維丨伏生授經圖 漢代的伏生授業的情景,伏生為漢代濟南人,原為秦博士

唐王維山水手卷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秦 建 川

王維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的詩流傳至今,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畫雖存世稀少,但都技藝高超,意境深邃。特別是他的山水畫一改漢唐以來的工筆加青綠山水之畫風,以前無古人之氣概,首次用破墨法使所畫物體賦予變化,增強了物體的立體感。利用水的暈散皴染,虛實濃淡盡在把握中,把山水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由於王維在詩歌,音律等方面的造詣,他的繪畫與詩一樣,充滿了詩情畫意。蘇東坡這樣稱讚他:「觀摩詰的畫,畫中有詩,吟摩詰的詩,詩里有畫」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董其昌也毫不誇張尊他為南宗的祖師,對以後的文人畫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 川鄉野別墅,專研繪畫於詩歌。據傳他有400多首詩流傳於世,而畫寥寥無幾,屈指可數,被歷代奉為至寶。已知傳世的僅有《雪溪圖》,《江山雪霽圖》,《 輞川圖》和《濟生授徑圖》等作品。而他的手卷則更是稀有難見。筆者所介紹的這幅山水手卷,真實地再現了作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特感受,是研究這位卓越的盛唐詩人與畫家的極為珍貴的文物史料。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王維的山水手卷總長 4.85米,分三段組成。引手書有「王維畫績」四個大字,落款是沈過。書者沒有鈐印,字上方有乾隆「 八徵耄念之寶「方章。從現有資料中查實沈過是何年何朝人已難以考證。但從墨跡看,四個字寫得氣勢磅礴,筆法蒼勁老辣,應該是一位書壇高手。該手卷畫心長2.4米,是一幅融山水人物為一體的長卷。現在讓我們慢步在這充滿田園山水的詩情畫意中,去領悟這位詩人畫家的內心世界。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首先引入我們眼帘的是一片靜靜的湖水,湖中央冒出了幾塊黑色的石頭。正好與遠處白色的湖岸線形成了黑白對比,湖對岸依稀可見錯落有致的山巒,但都在朦朧的山霧中若隱若現。近處岸邊的山石還披著綠色的衣裳,樹木也綠茵蔥蔥,只是顏料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色。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能感受到這裡是山青水秀,鳥兒歡歌,魚兒嬉戲,一派春意盎然的地方。在這裡作者一下把我們拽進了他的畫里,使我們有身臨其中之感。作者用高超的構圖技巧,以非常自然的手法用線條和皴染技法把景物烘托出來,帶給我們一片寧靜的心情。從繪畫來說,筆者引用了光和留白的技巧,使畫面有油畫般的效果。不能不說中國的唐代繪畫已經會用光的明暗來塑造物體,比西方要早好多個世紀。這也是作者通過觀察體驗,在自己的作品中首次應用。奇怪的是在其它唐代繪畫作品中絕少見到此種現象。這是耐人尋味的。筆者認為,王維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發明破墨法的畫家。破墨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墨分五色,濃中有淡,淡中有淡,使墨有不同色階,以此使物體賦予立體感。作者正是在這裡感悟到了墨的神奇與張力,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繪畫奇蹟,產生了劃時代影響。通過了那片湖水,樹叢,從側邊的山石中忽然冒出一排木橋,木橋高低不平,橋下是滾滾而下的溪水,溪水中亂石林立,阻擋著水的流動,使我們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而在橋上,兩位路人正漫步在橋中央,似否對這周圍的景緻有一種特殊的感受。一年輕人手指著遠處,告訴身邊的老者,前方是什麼地方。老者髮髻高聳(註:此種髮飾流行與秦漢時期,唐以後基本不見,為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手握木杖,邁著輕盈的步伐,直往前走。雖然我們看不清他們的面目,但依然可以想像出他們此時的心情。遠處,山霧瀰漫,隱約可見從高山傾瀉而下的瀑布。這動的是水的流聲,這靜的否是人了,人的腳步聲怎能大得過遠處的瀑布聲和近處的流水聲。鬧中有靜,靜中有鬧毫不矛盾。大自然的神奇與人的點綴,構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使我們感受到王維這位盛唐詩人是在真實地向我們敘述自然與人的親密關係。人離不開大自然的潤育,大自然永遠是人類的朋友。難怪在他的詩中,總是那麼的貼近自然。不僅使我們想起他那首優美的詩歌來:「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不知道這首詩是不是為這張畫而寫,但它的確就是這首詩的再現。只不過這詩寫的是晚上的景緻。先不管是白日或晝夜,重要的是它太恰如其分了。這是作者真實的內心世界。是他對大自然悉心觀察的結果。這不二法則正是他詩歌與繪畫創作的源泉與動力。這也是整個繪畫的中心。從技法上看,作者還是使用了大量的皴染手法,遠處的山崖瀑布,近處的山石,溪中的石頭,都描繪得那麼真實,層次感,虛實感,空間感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可以想像,這位畫家身居獨處以自然為師,以超常人的勇氣與毅力,創作出了令後人為之震驚的作品。似想,如果沒有這情景交融的山水打動他,他哪來的性情雅緻描繪這迷人的大自然。是山是水觸動了他,他才有了如此絕妙的詩句;是他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才有了真山真水樣的畫面。大自然是他的老師,他離不開大自然。這是我們真實感受和領悟到的切身體會。走過了喧囂的溪流,木橋的一端接在了石徑道上,兩邊是茂密的樹叢和山石。石徑道被夾在了中間,顯得特別的明晰。雖然不是夜晚,卻好像是月亮投下的月光,把石階照得分外明亮。再看兩邊的山石,層層疊疊,皴染的山石質感十分逼真。石與石之間依次排列順道而延。山中的樹木繁密,在微風的吹扶下輕輕搖曳,顯得那麼輕盈,漸漸消失在遠處的雲靄中。走出了山徑小道,眼前豁然開朗,在層層青山綠樹的環抱中,只見幾間淡紅色的屋脊隱隱出現在眼前。這不是那兩位路人正要來的地方嗎?一處密林深處的屋舍。它是不是藍田輞川別墅?看到這裡的人幾乎同時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不奇怪。但它是不是王維隱居的地方呢,我們已無從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作者對這裡充滿了感情。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親切;這裡沒有喧囂,沒有爭鬥,沒有爾虞我詐,只有青山綠水,茂密的樹林,鳥兒的啼叫,依依的炊煙,淡淡的雲霧。。。。這裡就是世外桃源,我們暫且就把這裡稱它為輞 川別墅吧。這裡是他晚年吟詩作畫的地方,又是他犧身養性的地方。他在這裡不知創作了多少動聽的詩歌和優美的畫卷。王維以山中人自居,過著寂寞惆悵的生活,但他的精神是自由的,性情是慈善的。有時他也很自在,悠閑。其中一首詩隱約地述說了他的真實內心:「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是的,這位詩人和畫家的內心充滿著憂傷和寂寞,但他的精神仍是快樂的,因為他有大自然的恩惠,有這世外別墅的陪伴,他還有什麼丟不下的呢?他可以坐在屋檐下,觀看房前這空曠的視野,茫茫的雲海,從遠處高山上奔騰而下的瀑布,帶著歡快的***湧向四面八方。正是這山的氣勢,瀑布的膽識,使他開闊了視野,練就了胸襟,創作了無數輝煌的詩詞與繪畫,成就了他一生最壯麗的事業。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在這幅畫的卷尾我們看到了有幾個人的提拔。其中兩人在歷史上都留下了身影。一個是北宋政治家和書法家文彥博的提拔。文彥博在北宋是一位較有影響力的人物,不但在官場上赫赫有名,在書法的造詣上,也是對後世較有影響的。他雖然比王維的時代晚了近兩百多年。有他的提拔和認可也是順理成章的。第二位提拔的是趙原識,趙是何人已無從查起。第三位由於字跡的模糊,已很難辨別是誰了。第四位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明末清初書法大家付山。傅山博學多才,因不滿清政府,滿懷復明的心愿隱居他鄉。但他在書法的造詣上,威望頗高,尤其是他的狂草,直追懷素,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對以後的書壇影響很大。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此畫還鈐有多枚印章,特別是黑色印章引人注目。長方形內有「宣和中秘」篆書四字,宣和年為北宋宋徽宗時期。此幅作品最早應是收藏於大宋宮內。另外兩枚葫蘆形印章,因其中一枚字跡模糊,看不清楚。另一枚是真容二字。除此而外,還鈐有多枚乾隆時期印章,如:御書房鑒藏寶,乾隆鑒賞,三希堂鑒賞璽,宜子孫,古稀天子,等印章,說明此幅作品被清宮收藏過。更難得的是在畫前端有王維的親筆「王維寫」三字,為這幅畫留下了寶貴的身份證明。為後人鑒賞收藏提供了可靠真實的依據。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縱觀整幅畫作,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以滿腔的***,精湛的技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自然壯美河山的畫卷,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大自然的真實寫照。或者說是濃縮在紙上的自然景觀。更值得稱道的是他首創的破墨法,徹底改變了唐以前中國繪畫以線條加色彩的單一繪畫模式,對以後的中國山水畫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特別是五代董源的山水畫和北宋范寬的山水畫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正如文彥博的提拔:「唐王維山水代表先唐人繪畫之風格及受後人之推崇」。他的畫是中國早期山水作品之精髓。是能夠真正體現以自然為本,天人合一的完美思想。彷彿欣賞完這幅曠世傑作,我們的腦際還在回憶那氣勢恢宏的山水,那首流傳千古的詩歌還在腦子裡回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涴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附:山 水 論

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雲齊。此是訣也。

山高雲塞,石壁泉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兩頭,樹看頂頭,水看風腳。此是法也。

凡畫山水,平夷頂尖者巔,峭峻相連者崖,懸石者岩,形圓者巒,路通者川。兩山夾道者名為壑也,兩山夾水者名為澗也,似嶺而高者名為陵也,極目而平者名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彷彿也。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觀者先看氣象,石辨清濁。定賓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儀,多則亂,少則慢,不多不少,要分遠近。遠山不得連近山,遠水不得連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斷岸坂堤,小橋小置。有路處則林木,岸絕處則古渡,水斷處則煙樹,水闊處則征帆,林密處居舍。臨岩古木,根斷而纏藤;臨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畫樹木,遠者疏平,近者高密,有葉者枝嫩柔,無葉者枝硬勁。松皮如鱗,柏皮纏身。生土上者根長而莖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節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蕭森。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有兩不分天地,不辨東西。有風無雨,只看樹枝。有雨無風,樹頭低壓,行人傘笠,漁父蓑衣。雨霽則雲收天碧,薄霧霏微,山添翠潤,日近斜暉。

早景則千山欲曉,霧靄微微,朦朧殘月,氣色昏迷。晚景則山銜紅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漸清。夏景則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穿雲添布,近水幽亭。秋景則天如水色,蘆島沙汀。冬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凡畫山水,須按四時。或曰煙籠霧鎖,或曰楚岫雲歸,或曰秋天曉霽,或曰古冢斷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類,謂之畫題。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走進王維的山水世界裡

山頭不得一樣,樹頭不得一般。山籍樹而為衣,樹籍山而為骨。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謂名手之畫山水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西周康王 魯侯尊和秦公簋(歷博)
東漢隸書《西嶽華山廟碑》及來楚生臨本

TAG:聞是書畫 |